“国乐行者”方锦龙:国乐人要“博学”,创新不离根

发布时间:2024-05-01 01:38:26 来源: sp20240501

   中新网 上海4月13日电 题:“国乐行者”方锦龙:国乐人要“博学”,创新不离根

   中新网 记者 王笈

  一袭长衫,满头银发,怀抱一把五弦琵琶,指尖飞舞拨弄琴弦……中国国乐艺术家方锦龙12日晚现身上海宛平剧院,与众弟子携手完成了一场国风国潮音乐盛宴。凭借着“万物皆可弹”火速出圈的他,先后演奏了琵琶、箫、尺八、唢呐等十余种乐器,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这场以“青春国乐进行时”为主题的国潮音乐会一票难求,连加座在内的近1100张演出票早已售罄。传统古乐不再“曲高和寡”,而是与摇滚、电子音乐等现代元素“碰撞”交流,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在方锦龙看来,中国传统音乐要“出圈”,一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二要适应新媒体传播方式,让更多人看到国乐的魅力。

4月12日晚,中国国乐艺术家方锦龙在上海宛平剧院演奏。 宛平剧院 供图

  舞台上“仙气飘飘”的方锦龙,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爱好——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淘乐器”。从1979年偶遇第一件藏品——清代南音琵琶“春夜遊”至今,他所收藏的乐器已逾千件。当天采访间隙,方锦龙向 中新网 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起自己珍藏的乐器:“我手上的这件骨龠,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河南贾湖遗址出土过著名的‘贾湖骨龠’,将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向前推至近9000年前,证明了中国音乐历史悠长。”

  从艺40多年来,有着“国乐行者”之称的方锦龙带着他的乐器伙伴们,走过了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华夏之声回荡在世界舞台上。去年年底,他抱着琵琶、二胡到访阿联酋阿布扎比,与当地音乐“高手”无谱对决,给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的崛起,让更多人关注到中国文化,国乐在世界乐坛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些年,海外观众对这类国潮音乐会的反响很热烈,他们觉得中国民乐既是古老的,也能很现代。”

4月12日晚,青春国乐进行时——“方锦龙和他的弟子们”国潮音乐会在上海宛平剧院上演。 宛平剧院 供图

  让他倍感欣慰的是,在这趟国乐“破圈”的旅途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他比肩同行。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热潮,以及文化节目《国乐大典》的走红,方锦龙的弟子队伍涌进一股青春力量。他总叮嘱弟子们要“博学”,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都有所涉猎,“丰富的生活阅历,会让艺术表现力更加广阔。在中国文化面前,我们就像一滴水,只有融进传统文化的海洋,创作灵感才不会枯竭。”

  谈及未来,方锦龙深信“道法自然”,又心存两份执念:一是举办一场“集齐”中国56个民族传统乐器的演奏会;二是以自己收藏的乐器为依托,在中国办起一座乐器博物馆。(完)

【编辑:张子怡】
大道共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第82集团军某旅教育引导官兵端正训风考风

大道共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发布时间:2024-05-01 01:38:27 来源: sp20240501

  编者按: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在国内国际多个重要场合,习近平主席频频引经据典,介绍“一带一路”承载的厚重历史,阐述“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和重大意义,描绘“一带一路”美好的发展愿景。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特选取习近平主席的部分用典,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释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对西汉名将李广的评语。意思是桃树、李树不说话,但它们有花朵和果实,人们在树下赏花摘果,便走成了一条小路。说明只要为人真诚,品德高尚,用不着自我宣介,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李广出身将门,一生与匈奴交锋七十余次,战功显赫,深受士兵和百姓爱戴。他总是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从不居功自傲。匈奴畏服,称其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在传末论赞中,司马迁首先引用《论语·子路》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李广正直的品质;接着又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民间谚语,指出李广并非刻意邀取美誉,而是凭“忠实心诚”赢得人们的尊敬。

  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飞将军李广”成为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题材,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诗人高适则站在士兵的立场上对其怀念歌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解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一道,顺应时代潮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增进互信,巩固友好,深化合作,加大相互支持,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愿景业已变为现实,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

  回顾10年的不平凡历程,“一带一路”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我们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赢得了共建国家的广泛认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富有魅力,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接纳,“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中。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给共建国家和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并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截至6月底,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已经落地生根。“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十年树木,已成风景。如今,“一带一路”建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通过这个国际合作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只要“一带一路”参与国团结合作,开拓共进,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编:赵光霞、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