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积极落户,政企合力如何激活“今日之河北”?

发布时间:2024-04-29 02:34:17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石家庄10月15日电 (记者 张子扬 崔涛 陈林)一段时间以来,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河北多地的消息频频见诸网络报章,其密度之高,相较过去颇为鲜见。

  央企为何选择河北?在观察人士看来,这无疑是一次政企间的“双向奔赴”——一面是河北官方“张开双臂拥抱在京央企”,另一面是企业对河北营商环境充满信心,积极布局以期实现共赢。

  记者梳理发现,9月初,中冶集团9家疏解企业(产业)集中揭牌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这是今年首批集中落户雄安的央企疏解企业。宝冶(雄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谈及选择落户雄安,宝冶(雄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朱汉林说,雄安是公司承接项目的重要来源之一,未来公司市场布局旨在依托雄安新区,辐射京津冀地区以及北方其他城市。

  而企业从北京搬迁至河北雄安新区的过程,让朱汉林不时感叹“雄安效率”。

9月初,中冶集团9家疏解企业(产业)集中揭牌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图为活动现场。 韩冰 摄

  据了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视察河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河北官方为推进在京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及创新业务板块加速向新区疏解转移,雄安新区实行了全程服务“一企一策”、企业开办“一窗办理”、企业迁移“全程网办”。自今年5月以来,雄安举办各种形式对接活动100余场,对接央企及子公司70余家。

  对于央企频频落户雄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云中认为,这是央企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下展开的一系列行动,与此同时,亦是央企自身发展需求决定的。

  刘云中表示,相较于北京,这些央企在雄安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未来的雄安,将是各种要素——如高校、公共服务设施、科研机构集聚的综合性城市,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此外,相关住房、教育等政策的出台,令雄安的“软环境”逐渐向北京看齐,这解决了央企员工的后顾之忧,对央企亦有很大吸引力。

  专家分析,央企体量巨大、实力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强,大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央企及二三级子公司在雄安落户,在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必将有力推动河北整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完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叶振宇相信,无论是央企总部还是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到雄安新区,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会带来新增投资,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央企在雄安落户公司总部或者布局子公司,也意味着其业务板块及产业链会在雄安以及周边城市集聚。“这将给雄安乃至周边的一些城市,包括保定、沧州、廊坊等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雄安并非是央企选择落户的“单一选项”,河北其他城市也正越来越受到央企“青睐”。

  据河北省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9月,央企在河北落户总部1家、二级子公司7家、三级子公司120家。

  今年以来,河北省会石家庄已吸引12家央企子公司落户,其中包括7家央企三级子公司、5家央企四级及以下子公司;沧州已吸引6家央企三级以上子公司落户,其中包括二级子公司1家,三级子公司5家;邢台1月至9月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19家……

4月20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表示,《石家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图为发布会现场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供图

  “这是企业发展需求和当地政府张臂欢迎间的一次高度互补,我们‘跑步’进入了石家庄。”谈及企业为何从北京外迁、扎根河北,中交三公局第六工程(河北)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徐一航如是表示。

  徐一航说,他所在的企业此前正处于业务拓展阶段,搬迁到河北后,业绩出现新增长。“这背后有市场空间大的因素,也离不开当地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

  叶振宇分析说,从另一个维度观察,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带来的发展环境变化和市场机会是央企选择落户河北的重要因素。

  他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阶段,客观上需要河北与京津形成更有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水平提高,河北吸引央企子公司落户的有利因素不仅是具有区位优势,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日益凸显的开放条件,以及产业链就近配套和增强韧性的优势,也是央企选择落户河北的重要考量。

  此外,叶振宇也注意到,自去年4月起,河北省持续释放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号”,政府相关部门“主动求变”,对企业的服务意识逐渐增强。

  特别是今年以来,河北党政官员分别进京“高密度”拜访央企。河北省委书记多次谈及“河北将张开双臂拥抱在京央企,为央企在雄安新区和河北其他地区布局更多产业项目,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提供高效服务、营造一流环境”。

  受访学者进一步指出,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河北数量不断增加的背后,反映出河北在用实际行动细化完善配套激励措施,积极服务保障央企项目疏解落地,“让疏解央企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实施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以今日之力观照未来。

  从更宏阔的视角观察,政企合力,必将形塑一个日益充满活力的河北、美丽的河北、令外界期待的河北。而河北官方今天的奋发有为,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7400多万河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这本身,亦是大党大国的初心所在。(完)

【编辑:陈海峰】
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 - 配合“雪龙2”号访港 香港举办“极地科研与气候变化”展览

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29 02:34:18 来源: sp20240429

原标题: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

   【权威部门话开局】

   “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10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副部长王志忠、公安部研究室主任杨新、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仇保利、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局长李剑涛介绍“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细化实施方案,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26条措施有序推进

   今年8月,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6条措施向社会公布,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细化实施方案,有力有序推进。截至目前,26条措施已部署实施23条,其他3条正稳步推进,有些措施落地即见成效,有些形成了细化实化的制度安排。

   杨新介绍,公安部推动各地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探索户籍准入同城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社会融入;对来华从事商贸洽谈、交流访问、投资考察、创新创业等活动的外籍人员,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口岸签证和多次往返便利。

   同时,进一步简政减繁增效、更好方便群众办事创业,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全程网办”“跨省通办”,在驾驶证、护照证件“全国通办”的基础上,29个省区市已实现所有类型户口迁移“跨省通办”,8月以来,办理户口迁移“跨省通办”50余万笔。目前已全面启用“平安出海”微信小程序,方便沿海地区900余万名出海人员生产生活。

   “同时,我们提升公安交管服务精细化水平,更好满足群众出行需要。”杨新介绍,全国公安机关持续推出进一步便利办牌办证、简化车辆登记交易、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设置限时停车位、推行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等措施,8月以来,惠及群众1000多万人次。

   杨新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更好地统筹安全和发展、活力和秩序、服务和监管,切实履行好服务促进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

  严密法治护航生态环境,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公安机关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李剑涛表示。

   “我们连续5年组织开展‘昆仑’行动,将污染环境犯罪作为打击重点。今年1至9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污染环境犯罪案件2400余起,同比上升19.7%。”李剑涛介绍,公安机关不仅集中开展专项打击,而且狠抓重点案件侦办,坚持打早打小与打大攻坚相结合,把打击的矛头对准危害严重、群众痛恨的污染环境犯罪,对准犯罪链条上的组织者、获利者、经营者。公安部对70余起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各地相继成功侦破一批大案要案。

   同时,公安机关积极推动前端治理。李剑涛介绍,公安机关坚持“打击、防范、治理”相结合,将侦办案件发现的问题隐患,如利用油田设施非法倾倒危险废物、跨省非法转移倾倒特定类型危险废物等,及时通报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开展源头治理。

   针对污染环境犯罪跨地区、跨部门的特点,公安机关大力加强协作联动机制建设,推动协同共治。在加强部门协作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完善行刑衔接机制,连续组织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跨部门专项整治,做到步调一致、协同发力。在开展区域联动方面,公安部指导京津冀、长三角、黄河流域、成渝等地区建立完善跨区域、跨流域警务协作机制,侦破了一批跨省市案件。

  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进一步推动“长江大保护”

   “公安部成立‘长江大保护’领导小组,从2020年开始开展为期3年的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平安长江’等专项行动,共侦办各类涉渔刑事案件2万余起,查缴涉案渔获物90万余公斤、涉案船舶3500余艘,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态势初步显现。”发布会上,王志忠重点介绍了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犯罪取得的成效。

   仇保利介绍,在长江十年禁渔期内,公安部将每年组织开展以打击长江非法捕捞犯罪等为重点的“平安长江”专项行动,持续强化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严防非法捕捞活动出现反弹;将常态运行公安部“长江大保护”工作专班,确保专班机制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

   “同时,我们固化长效机制,深化完善长江警务合作机制,积极推进长江水上警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强对突出违法犯罪的调度掌握、综合研判、统一指挥;持续深化与农业农村等部门执法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切实强化工作合力。”仇保利介绍。

   针对工作中发现的行业监管漏洞,公安部推动相关部门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强化非法渔网具制销、非法渔获物交易等源头监管措施。“我们将会同农业农村等部门研究出台有关执法规范化文件,科学指导各地坚持教育与惩戒并重,确保实现良好的执法效果。”仇保利表示。

   (本报记者 彭景晖 殷泽昊)

(责编:温璐、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