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向“新” 发展提“质”

发布时间:2024-04-29 08:13:40 来源: sp20240429

  超导量子芯片生产线上,机声隆隆,广东深圳量旋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在对下线的芯片性能进行最后测试。“我们计划研发更高性能的超导量子芯片,拓展全球量子芯片市场。”公司首席技术官孟铁军说。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一粒厚度不到1毫米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上,堆叠了上千层印有金属电极的陶瓷膜片。“我们已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公司副总裁邱基华介绍。

  广东向“新”而行、以“新”提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广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位于广州番禺区的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总装车间内,工业机器人与产业工人协同作业。每隔53秒,便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去年底,广汽埃安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从用户订车到零件供应,再到生产、质检、交付,智能生态工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

  近年来,广东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9年的15.59万辆提升至2023年的253.18万辆。

  2023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2.2%、18.2%;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29%、15.9%、22.6%。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一些快时尚品牌,交付时效性要求非常高。要不是推动数智化转型,很难适应这样的供货要求和节奏。”依卡瑞服饰(广州)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传统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生产过程中,最耗时间的就是面料、辅料的采购和准备,以前找布都是靠“人工”跑合作档口,耗时长、效率低不说,匹配准确度也不够,引入致景科技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后,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广州大量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面临转型。“我们对纺织服装全产业链进行数智化升级改造,让上下游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配套、订单采购等方面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对接。”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宋振一介绍,公司开发的“飞梭智纺”数智化系统已服务9000多家纺织企业,推动行业产能利用率从60%提高至80%。

  广东自2018年开始实施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政策,去年又在14个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预计到2025年,将推动超过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一架大疆智能巡检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中建深装河套壹号项目安全负责人陈文棋的手机上,百米高楼的幕墙建设实况一目了然。“这种超高层、大跨度的屋面幕墙,以前都是靠人攀高爬低开展质量安全巡检,一圈下来要三四个小时,而且危险系数较高。”陈文棋说,无人机不到10分钟便能飞遍全场,扫清视觉盲区,高清画面尽收眼底。

  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企业战略总监张晓楠介绍,多年技术创新,大疆工业无人机在农林植保、应急救援、低空运载、能源巡检等多个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广东持续完善全过程创新链,让企业在产业技术攻关中‘唱主角’,推进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说。2023年广东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约90%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研发经费、发明专利申请都来自企业。

  2023年,我国首台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上市并投入生产。我国成为第四个可以独立研发生产ECMO的国家。这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汉诺医疗、迈瑞医疗联合攻关的成果。

  截至目前,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已与招商局集团、华为公司、商汤科技等企业累计共建231个联合实验室,签约近1200个横向项目,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医疗器械等新领域新赛道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策源地。

  广东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随着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冷泉生态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步形成,以深圳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的多层次实验室体系加速构建,广东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2023年,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5.2%,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

  抓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强服务滋养创新动能

  2月27日,广东召开民营企业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动员部署会,提出推进民营企业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是广东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题中应有之义。

  资产规模小、缺乏抵押物的初创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往往很难获得市场化融资。东莞石头科技有限公司有这样的经历——公司成立时间不长,融资需求额度会根据订单情况波动;无自有厂房,缺少抵押物。聚焦难题,东莞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出台行动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金支持,积极开展仓单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票据贴现等金融业务,推广“整链授信”模式,对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批量授信。

  深入了解企业情况后,工商银行东莞分行推荐石头科技使用“用工e贷”,无需其他抵质押担保了,额度随借随还。

  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广东优化创新制度、政策供给,主动精准服务,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2月20日,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动工,设立15亿元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12个首批投资项目集中签约。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现场发布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若干措施,创新提出落户配套“即立即享”前置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落户,最高可获500万元配套扶持。

  2月21日,广东发布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在防控风险基础上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对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结合扩大生产需要加大项目贷款投放……

  2023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和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多年领先。

  (本报记者李纵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0日 02 版)

(责编:卫嘉、白宇)
让支付更便利 建设银行优化服务这么做  - 山西高速交警14年坚持雪天警车带道护送社会车辆

让支付更便利 建设银行优化服务这么做 

发布时间:2024-04-29 08:13:41 来源: sp20240429

原标题:让支付更便利 建设银行优化服务这么做!

  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对提升支付服务水平、打通支付堵点,推动支付为民,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等方面做出重要部署,为优化支付服务、提升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便利性指明了方向路径。长期以来,建设银行始终坚持“支付为民”理念,在强化支付基础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在产品流程优化、场景生态建设、渠道服务体验等方面持续提升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便利性,优化支付服务。

  优化产品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

  围绕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支付需求,建设银行积极优化支付产品,致力于打造更优支付体验和更佳支付服务。

  为“银发客群”提供支付便利。做优养老产品体系,建行社保卡服务近4000万老年客群,为客户提供就医结算、缴费、待遇领取、日常支付功能,部分地市可实现凭社保卡乘坐公共交通、凭社保卡进图书馆/景区等民生应用。部分分行为老年客户创新打造专属银行卡产品,提供“金融+非金融”便捷服务和多项尊享权益,如湖南推出“颐养港湾”平台和“颐养卡”“尊享卡”,在湘老年人可持卡享多项尊享权益,轻松查阅百余项政策解读和养老查办服务,体验专属便捷服务。

  优化完善跨境条码支付产品。建设银行充分发挥全球综合经营优势,联动建行马来西亚子行、建行(亚洲)等重点境外分支机构,与银联国际、网联深化合作,推进跨境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改善与优化移动支付受理环境。

  全面支持外籍来华人员开立、使用数字人民币。建设银行目前支持2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境外手机号码注册数字人民币App并开立数币钱包,支持短期来华外籍人员开立四类钱包、长期在华外籍人员持有效身份证件开立一、二、三类钱包并进行数字人民币充值;支持外籍来华人员用外币现钞/人民币现钞兑换数字人民币;支持“转数快”充值,覆盖十余家中国香港地区银行账户,全面落实外籍来华人员数币服务便利性。

  率先推出外籍来华人员专属支付产品“旅行通卡”。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建行率先推出面向短期入境的外籍来华用户专属支付产品——旅行通卡,外籍来华客户可凭护照等证件在云闪付App线上开通、外卡充值、支付、退卡等功能,支持授权开通银联乘车码功能,实现便捷扫码乘坐地铁、公交。近期,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为契机,建行拟面向外籍来琼人员发行推广旅行通卡,并制定中英文版宣传材料,进一步丰富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产品工具。

  建设场景生态

  丰富支付应用

  建设银行多措并举持续优化支付受理环境,围绕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衣、食、住、行、养、医”场景需求,加大重点地区、重点商圈等商户受理环境改善和提升。

  大力提升消费商圈支付受理环境。建行加大百货商超、购物商圈等消费集聚区受理环境升级改造,助力提升消费市场活力。聚焦餐饮零售、文娱旅游,加快优质收单场景建设,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例如在接待中外读者突破1亿人次的北京图书大厦,建行全面推进受理环境建设,并开展支付惠民活动,服务中外读者客户;在上海,以“咖啡”为核心主题,打造咖啡消费新场景和优惠新体验,大中型连锁咖啡店已完成外卡受理改造。

  着力优化文旅场景消费环境。建设银行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和中国银联“百城百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制定并印发《中国建设银行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构建“机制、产品、场景、营销、宣传”“五位一体”的文旅消费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旅商户外卡受理能力建设和服务。如建行构建智慧旅游景区支付生态,其中在京津冀地区服务旅游景区超300家,服务个人客户近200万,推出旅游一卡通等专属产品,深受老年客群喜爱;又如在新疆地区,建行在旅游配套、酒店餐饮、大型商超等领域,搭建喀什古城、那拉提、喀纳斯等知名景点及周边的旅游商圈,便利境内外游客支付需求。

  深入推进民生场景服务建设。针对医疗、交通等重点民生场景,建行加强外卡受理环境服务建设,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日常生活便捷体验。在北京、湖北、广西等地,建行已完成多家重点三甲医院的外卡受理改造,外籍来华人员在医院贴有外卡受理标识的人工柜台出示外卡,可以顺畅缴纳医疗费用;在浙江等地,建行升级机场等交通枢纽受理环境,境外来华人员可以在机场达到口使用外卡购票,乘坐机场班线前往省内主要市、县目的地,极大便利了外籍来华人员。

  提升渠道服务

  改善支付体验

  建设银行打造“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层次服务,满足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全方位需求。线上支持多渠道触客,实现服务“随手可及”,线下打造示范网点,优化客户到店服务。

  全面提升网点服务体验。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温暖周到的网点服务,部分地区打造网点“‘国际化’劳动者港湾”,配备英语特长柜员针对前来办业务的来华人员进行人民币相关知识讲解,提高外籍人员识假能力,同时优化流通环境,推出标准化、多样化人民币现金“零钱包”产品,内置多种券别,保障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办理小面额现金兑换业务。

  2023年,建行推出行业首个《营业网点无障碍建设专项指引》,以图文形式细化标注了无障碍停车位、坡道、现金柜台等服务设施建设要求,持续推动各级机构进一步完善网点无障碍服务资源,高质量打造“无障碍服务示范网点”。截至目前,建行通过《银行营业网点适老服务要求》团体标准认证的网点数量保持同业第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湖南等分行陆续完成打造14个“无障碍服务示范网点”。

  建行在网点推广坐式智慧柜员机,优化自助设备操作界面交互,提供“关爱模式”大字体菜单及一键呼叫大堂经理功能,部署小话筒、放大镜、小喇叭等辅助功能,提升老年人自助设备操作体验。

  创新优化远程客户服务体验。为让外籍来华客户享有同样专业、优质、高效的远程金融服务,建设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智能化为手段持续优化外语服务。创新上线“慧视图”功能,与客户建立在线交互,将“电话+在线”进行深度融合,帮助客服代表与外籍客户更直观地沟通,解决外籍人员语言沟通不畅等困扰,让“看不见”的服务更快捷、更高效。

  持续提升手机银行线上服务体验。一方面支持外籍来华人员在建行办理开通手机银行和个人网银等电子银行服务。另一方面,面对老年客户推出手机银行创新优化大字版,页面信息更醒目,当老年人打开手机银行时,智能推荐大字版,累计服务客户627万人。大字版提供账户查询、转账、一键绑卡、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话费充值等常用金融服务,以及电子社保卡、公积金、医保卡等常用非金融服务;推出老年人服务一键通功能、一键查询各类资产及交易数据、一键连接客服解答疑问、一键使用智能语音,尽享“只动口,不动手”的快速直达服务。

  下一步,建设银行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工作要求,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的支付需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统筹部署,多策并举,迅速行动,务求实效,加快提升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社会民生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质效。

(责编:曹淼、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