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打造国际赛会之城,杭州如何刻好“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4-04-28 18:12:40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杭州12月18日电(张煜欢)近一周以来,“亚运之城”再次聚焦无数目光。杭州在短时间内密集迎来多场高规格赛事,包括2023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2023世界女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2023杭州马拉松、2023年中国男子曲棍球联赛(杭州站)等,城市的体育氛围也被推至高潮。

  如何进一步放大亚运的综合效应,其实杭州早有考量。

2023世界女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决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早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杭州市政府就与多个国际体育组织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宣告了“后亚运时代”该市积极打造国际赛会之城的决心与规划。

  如何真正刻好这张“新名片”,亦是城市发展面临的崭新命题。以此次系列赛事为“起点”,从国际的单项顶级赛事与国内的高等级赛事起步,杭州正逐步建立与世界一流城市相匹配的“赛”“会”体系。

  打造国际赛会之城,需要将留下来的场馆及办赛经验用足用好。

  亚运过后,如何利用好一座座崭新、大气的场馆,是社会关心的一大话题。此次杭州密集举办的体育赛事都充分利用了“亚运遗产”:举办2023羽毛球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是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篮球赛馆;举办2023世界女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的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承办了多项亚运赛事;2023年中国男子曲棍球联赛(杭州站)比赛场地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亦是杭州亚运会曲棍球比赛的所在场馆。

2023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现场。王刚 摄

  高水平赛事的举办,可谓“后亚运时代”大型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的典范。

  2023世界女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期间,天津渤海银行女排主教练王宝泉对场馆氛围印象深刻,“比赛的场馆非常好,整个赛场布局很合理,这使我们在很近的距离就能听到球迷的呐喊助威,这为球队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杭州亚运会的所有永久性亚运竞赛场馆,正总体按照“向市民开放+青少年业余训练+承办专业赛事”模式,因地制宜、因馆施策,推进亚运竞赛场馆赛后利用工作。

  杭州市体育局局长金承龙在2023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后亚运时代’,我们每年都将在不同的亚运场馆举办高水平的赛事。”

天津渤海银行女排(白)对阵土耳其伊萨奇巴希女排(黑)。主办方供图

  打造国际赛会之城,需要体育“基因”的持续浸润。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座无虚席”是不少人走进亚运比赛场馆的第一感受。在朋友圈里,不少人晒出了“人山人海”的比赛现场图片,无论是游泳、乒乓球、篮球等热门赛事,还是过去人们了解不多的小众项目,场馆内总是人头攒动。

  这次“赛事黄金周”期间,同样的情形也在上演。

  记者在比赛现场观察到,各大场馆上座率均较高,除了许多自发组织前来的球迷之外,也有许多家庭“组队”前来观赛,延续了亚运期间的浓厚观赛氛围。

  当然,打造国际赛会之城要“圈粉”观众,更要“圈粉”国际。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许多中外运动员曾走进杭州的大街小巷,“打卡”西湖、河坊街等,漫步杭城,充分感受城市的独特魅力。

  杭州的独特风光是“圈粉”的关键所在。“跑过风景跑过你”,是此次2023杭州马拉松的一句响亮口号。杭州马拉松比赛将西湖、钱塘江等城市地标相串联,将美景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中外跑者的眼前。

2023杭州马拉松参赛选手跑步瞬间。肖健 摄

  2023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期间,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女双选手拉哈尤告诉记者,亚运会时杭州的天气还十分温暖,如今尽管气温下降,但是能感受到城市的热情一点都没变,“我真的很惊喜,体育馆内来了这么多观众,即便不是在我的国家比赛,也感觉得到了很多来自主场球迷的支持。”

  打造国际赛会之城,亦需要更为长远的“发力之策”。

  让八方来客宾至如归,让市民游客乐享体育激情,系列高水平赛事为城市带来无限惊喜。

  此前,杭州提出关于打造国际赛会之城的具体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杭州特色赛会体系,成功申办3项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顶级赛事,每年举办国际和国内高等级赛事10项以上,杭州城市知名品牌赛事6项以上;到2035年,建立与世界一流城市相匹配的赛会体系,争取再举办一次高级别综合性赛事和3至5个世锦赛、世界杯等顶级单项赛事。

  在“一饱眼福”之外,城市中的每个个体亦是“大体育”背景下,赛会之城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民众在萧山体育中心体育场内夜跑。王刚 摄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杭州的全民健身场馆设施短板也在亚运东风下补缺提档。一座座家门口的“百姓健身房”,正为民众提供更加普惠优质便捷的健身服务,也为打造国际赛会之城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

  杭州市市长姚高员曾公开表示,杭州有一流的城市综合实力和大型赛事举办能力,国际赛会之城的打造,是城市与体育的“双向奔赴”、杭州与世界的“携手同行”。

  目及未来,在“双向奔赴”与“携手同行”之下,系列高级别赛事将一次次点燃城市,民众的体育生活将愈发精彩,体育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亦值得期待。(完)

【编辑:钱姣姣】
中国“聚宝盆”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突破50亿元大关 - 习近平会见美国加州州长:相互尊重 和平共处 合作共赢 希望美方相向而行

中国“聚宝盆”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突破50亿元大关

发布时间:2024-04-28 18:12:41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西宁1月3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3日从青海省海西州政府获悉,地处柴达木盆地的青海海西州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突破50亿元大关。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体是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区域面积30.0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据介绍,2023年,海西州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核心,农牧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全州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突破50亿元大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突破2万元大关。

图为无人机航拍“柴达木粮仓”都兰县田地。都兰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为解决农畜产品惜售滞销、农牧民增收乏力等问题,海西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一次性种粮补贴3.91亿元的基础上,州县两级财政积极筹措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缺口资金4010万元、藜麦种植补贴1200万元、种养殖业补贴和防灾保畜应急饲草储备资金8055.49万元,全方位支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海西州开展盐碱地改良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及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格尔木采用“洗盐+滴灌”方式选育耐盐碱作物,种植139亩油葵取得良好效果;德令哈采用“打井取水+漫灌洗盐”方式,对2000份燕麦品种开展耐盐碱品种筛选,出苗率达20%。德令哈建立科研示范基地2处,试验基地200亩、示范基地2万亩,推广种植燕麦、苜蓿等耐盐碱饲草4.5万亩,青干草亩产达到400公斤,盐碱荒漠地区饲草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图为德令哈市苜蓿获丰收。(资料图)德令哈市委宣传部 供图

  经行业统计,2023年,海西州粮食、油菜、蔬菜、枸杞、饲草产量分别达到17.2万吨、1.28万吨、6.24万吨、9.05万吨、12.5万吨,同比增长8.2%、2.7%、16.6%、3.7%、14.7%。全州牛羊分别出栏11.75万头、166.75万只,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2023年,海西州官方印发《海西州实施科技支农“十大行动”方案》,聚焦春耕生产、种畜鉴定、新品种选育推广、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农机具检修等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02期,培训农牧民1932人,拍摄推送“农技小课堂”短视频36期,着力解决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完成试验播种和藜麦新品种示范推广3500亩,引进培育藜麦、枸杞良种33个,主要粮食作物、饲草等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

  此外,海西州在杭州、宁波建设101家“神奇柴达木”优品窗口,省内建成5家“神奇柴达木”优品旗舰店,推进落实22种“神奇柴达木”优品产品上架“浙里淘”并产生订单,海西农畜产品入驻台州、温州近60家大型商超和直营店。(完)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