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产教融合有了发展路线图

发布时间:2024-05-02 06:32:42 来源: sp20240502

原标题:天津产教融合有了发展路线图

在天津职业大学与一汽大众共建的众育英才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教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受访单位供图

在天津职业大学与一汽大众共建的众育英才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教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受访单位供图

“在校期间,我学习过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毕业后顺利进入中汽数据有限公司的智联网联部工作。2022年,我所在的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中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我也有幸成为公司第一批员工。”近日,天津职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王敏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在公司与母校的合作中,他发挥了促进作用。这让他十分自豪。

今年毕业季,天津职业大学涌现出不少像王敏这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子。他们成为企业招聘时的抢手人才。近年来,天津职业大学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建天津职业大学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产教融合夯实新型汽车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实训内容和支撑硬件,使汽车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第一时间进学校,提升了技能人才的培养质效。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近日,全国首部有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地方性法规《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提高全国职业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贡献了“天津模式”。

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建设同频共振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智库主任潘海生牵头起草了《条例》。他告诉记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潘海生介绍,当前,学界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内涵的界定主要围绕三个层面展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宏观层面指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的融合,在中观层面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在微观层面指生产与教学的结合。

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米靖看来,要想办好职业教育,在宏观层面,产业界和教育界需要形成有效联动与良性互动,建成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在中观层面,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就业创业等方面需要开展充分合作;在微观层面,产业界和教育界的元素、资源要实现优势联结,并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开展具体合作。

潘海生表示,现阶段,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元素正在不断涌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再停留在理念和思想上,更多转化为制度和实际行动。

米靖告诉记者,在多年实践探索过程中,天津积累了大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质经验和特色做法,这为天津市出台全国首部有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地方性法规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条例》也为推动天津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法治支撑。

2005年,天津成为全国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随后又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天津分别于2021年和2023年与教育部共同发布《关于深化产教城融合 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的意见》《关于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的实施方案》。潘海生介绍,这些政策和《条例》共同为天津市职业教育指明方向,即在先行先试、示范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强化职业教育对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发展同步升级。

“通过分工协作,天津市建立了多元主体共办职业教育的良好格局。”米靖表示,这赋予了行业企业充足的职业教育办学权利,有助于调动相关主体积极性,为产教融合纵深化提供良好的结构性支撑。

为其他城市职教工作提供经验

“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既是学校实训车间,也是企业的科研小试场所。”天津职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郭湘立说,学生在此能全程参与设备的设计研发和组装测试,相当于参与了多学科交叉培养。校企合作,让学生实践经验和实操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学院与天津奥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智慧化工生产性实训基地里,企业把一部分石化类生产设备带到校园,并开设了《化工装备实训课》。通过创建“校企融合”资源共建模式,天津职业大学将企业生产车间引入校园,构建出“育训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类似的案例在天津的职业院校中数不胜数。截至目前,天津市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依托,累计成立31个职教集团,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增至6个;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193家,2家入选国家产教融合企业名单。天津多所职业院校与包括华为、西门子在内的400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潘海生表示,《条例》能够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条例》的出台正在为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勾勒发展路线图。米靖表示,《条例》对产教融合的推进和实施路径、保障和评价机制作出了权威、专业、细致的规定,为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精准化的指导,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首先,通过制定《条例》,天津市明确了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这将推动职业院校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以此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其次,《条例》的实施将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与企业合作,职业院校可以引入更多实践资源和先进技术,企业也可以获得人才支持和技术创新灵感。最后,通过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天津市将培养更多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潘海生表示,《条例》还围绕产教融合提出了具体的促进措施和保障机制,注重加强监督管理。这将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健康发展。

作为全国首部有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地方性法规的诞生地,天津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创新,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的范本与经验。如今,天津职业教育已由校企单一合作转向深度融合,实现了院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实践对接。天津率先探索和构建的职业教育国际品牌——鲁班工坊,正在精准对接共建国家的产业需求,有效推进产教同行。

(记者 陈 曦)

(责编:郝孟佳、李昉)
坚定维护国际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 - 中新健康丨全国眼科专家汇聚上海探讨近视防治前沿技术与创新

坚定维护国际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

发布时间:2024-05-02 06:32:43 来源: sp20240502

  本月初,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圆满闭幕,这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我国为维护全球多边经贸体系打造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展现出我国致力于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与此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已成为当今大国博弈的战略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胸怀天下,从战略高度强调中国坚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是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中国方案。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次疫情防控使我们认识到,必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坚决反对把产业链、供应链政治化、武器化。202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保障本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坚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公共产品属性的立场,无疑是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大国竞争最有力的回应。这一立场从公共产品属性的高度深刻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演化的内在规律,同时跳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的零和博弈思维,坚定主张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要深刻认识产业链供应链公共产品属性的核心内涵。一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世界工厂”地位,以及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和组成部分,坚持以提升自身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为全球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须认识到,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体系完备、供应链韧性强劲。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三成,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稳居世界首位,全球制造中心地位不断稳固。同时,我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出口国际市场份额接近15%。因此,我国庞大而极具韧性的产业体系和供应链网络,成为服务全球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稳定发展的重要公共产品,坚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就是为世界经济复苏不断创造稳定预期,为全球发展繁荣持续创造机遇。另一方面,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更是国际发展援助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积极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并开展了史上规模最大的疫苗等医疗物资援外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截至2022年5月,中国累计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4300余亿个口罩、22亿剂新冠肺炎疫苗等抗疫物资。这些都离不开我国强大的产业组织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因此,坚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不仅为我国国际发展援助提供了根本支撑,也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现实路径。它充分展示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

  坚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中国坚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公共产品属性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驳斥了“金德尔伯格陷阱”理论所构致的认识误区和污名化指责,即认为中国崛起以后的动向可能不是“示强”,而是“示弱”,即不愿承担美国无力负责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使世界陷入领导力空缺、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失序的险境。它向世界表明,中国有意愿、更有能力积极为全球提供更多优质的国际公共产品。可以说,它也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我国主动就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的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对于消解大国竞争中的零和博弈思维,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也具有积极的理论探索意义。同时,坚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对于向世界展示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要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制度型开放已成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任务,也是我国坚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公共产品属性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只有不断推进制度型开放,才能不断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更好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从而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夯实制度之基。因此,要以我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自贸协定为契机,深化同亚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助力货物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合作升级。

  坚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要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一方面,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要求各国聚焦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支持并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从而为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坚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有助于广泛凝聚全球发展合作共识,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树立坚定信心。这将进一步汇聚形成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强大动力,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坚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既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又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必然要求,对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任晓刚、孟雷(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关总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8日 12版)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