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国企研讨会:助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4-04-29 04:42:48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海口11月18日电(记者 李金磊)11月16日,以“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主题的现代新国企研讨会在海口市举办。

  研讨会由《国资报告》杂志社、中国新闻网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支持,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绿发”)承办。

  此前,主办单位分别以“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和“新质生产力激发国企新动能”为主题,在北京和吉林长春先后举办过两次现代新国企研讨会。

 现代新国企研讨会现场。
中新网
记者 李金磊 摄
   现代新国企研讨会现场。 中新网 记者 李金磊 摄

  深化改革激发新动能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呈现恢复态势。

  “内需的修复取得收效、居民消费需求逐步扩大是宏观指标恢复态势强劲的主要动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坦言,现阶段,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需进一步巩固,宏观政策需更好落实。

  “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粮食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表示,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当前,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既肩负着稳固发展信心、恢复国民经济基础的重任,也是现代新国企承担时代使命的必由之路。

  “通过深化改革,国企要更加聚焦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发展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使命是企业存在的前提和理由,强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使命,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的逻辑基点。

  “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既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责任,也是公司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职工董事、工会主席孙文燕表示。

  据海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马咏华介绍,今年以来,海南围绕推动国资国企做大做强做优、实现跨越式发展总目标,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截至10月,省属重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4264.2亿元,同比增长18.2%;1—10月,实现营业收入852亿元,同比增长 71.1%,前三季度全国各省市排名第一。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品牌成为了筑稳信心的另一个抓手。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益昊表示,“品牌是市场承受挑战时的压舱石。品牌稳则企业稳,企业稳则市场稳。尤其是在市场承受巨大挑战的时候,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就是对企业行稳致远最有力的支持”。

  以功能性改革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资国企取得了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的成果,在国企改革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国企落实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需要突出抓好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强化重点领域保障,切实履行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现代新型国有企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具有现代属性的国有企业。”黄群慧强调,现代新国企要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市场主体,在高水平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共同富裕、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等重大战略中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庞大的国有经济必须要有所作为。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突破点。”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坦言,成为产业组织商,是新时代国企承担的新使命。据此,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盘活百万亿级别存量国资,为中国转型成创新经济体提供强大资本供给、场景供给。

  “产业支撑在新老产业结构的转换过程中尤为重要。”刘伟认为,要避免新产业群还没有真正支撑起来,传统支撑性的产业就已经退出或衰退的情况出现。

  实践中,中国绿发聚焦科技创新,强化企业主体作用,统筹产学研资源要素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产业控制,发展特色化规模化绿色能源产业,围绕主责主业布局“9+6”等新领域,把企业打造成以战新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投资集团。聚焦安全支撑,攻克新能源高效发电和高比例并网“卡脖子”问题,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提升现代治理能力重塑国有企业

  “国企对自身进行重塑,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从使命重塑、价值重塑出发,行至组织重塑、业务重塑。”黄群慧指出,应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加快提升企业现代治理和管理能力。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全面提升企业产品品牌价值创造力。通过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快速提升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以“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为特征的现代新国企,核心就是推动国企继续深化机制体制性改革。

  据孙文燕介绍,中国绿发夯实组织基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优化组织架构体系。下一步,中国绿发将把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建“军令状”制度,压实主体责任。

  为了推动国际经济大循环,避免“产业链孤岛”,国企抓住蓝海机遇、群策群力谋发展。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和海南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多项指标发展速度位居全国前列。

  “为现代新国企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媒体的责任所在。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媒体承担着向公众传递新国企信息和价值观的使命,有责任和义务宣传现代新国企的优秀经验和成果。”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坦言,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将优秀实践呈现给广大受众,将提高公众对现代新国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推动现代新国企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此次会议还通报了国企改革话语体系创新的研究成果。下一步,对于如何做好国企改革典型宣传,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整合资源聚合内容融合传播,深入挖掘改革典型,营造改革氛围,以改革塑造现代新国企形象。(完)

【编辑:张子怡】
2023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好书出炉 学术大众并重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br>11月4日至7日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2023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好书出炉 学术大众并重

发布时间:2024-04-29 04:42:49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 应妮)2023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17日在京发布。“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道理学理哲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丛书”被评为“年度荣誉图书”。

在2023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各类“十大好书”书封。 商务印书馆供图

  《赵元任日记》(全46册)、《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全19卷)、《现代科学的诞生》、《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全5卷)、《英国史》(1-4卷)、《耶路撒冷以东——一部巴以边界的民族志》《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改革年代:从布赖恩到富兰克林·罗斯福》《简明犹太民族史》《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获评年度学术类十大好书;《伟大的思想》《极端主义》《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卓别林与希特勒:光与影的缠斗》《中国神话》(全四册)、《国家如何支付战争》《文艺欣赏七论》《爱因斯坦论政治》《实用青年心理学:从自我探索到心理调适》(第11版)、《什么是科学》(第二版)获评年度大众类十大好书。

  作为“年度荣誉图书”,“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由《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伟大的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黄河与中华文明》《从考古看中国》《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智慧与方案:多元现代性视阈下的中国道路研究》等图书构成,作者、编者团队云集了陈来、葛剑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等,力图以学理化形式阐释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历史性变革与标志性成果。“道理学理哲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丛书”由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董振华组织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编写,围绕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等12个主题展开阐述,是一套非常适合普通理论工作者以及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丛书。

2023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评选活动现场。 商务印书馆供图

  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评选活动评委、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朱永新用“经典性、原创性、实用性、新颖性、特色性”概括了好书评选的特点。作为“学术出版重镇”的商务印书馆,坚持挖掘经典、传承经典、打造经典,通过优秀的出版物彰显独特的学术理论特色。如《赵元任日记》(全46册)汇集了赵元任先生从1906年至1982年的全部日记,完整连续,是研究赵先生生平的第一手资料;大型辞书《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对汉语成语的词义、词形、用法在历代文献中的演变进行了严谨而细致的梳理,广收四字成语,释义详尽,书证丰富,享有“凡汉语成语之传世者皆在此书”的美誉;长销欧美40年的心理调适百科全书《实用青年心理学:从自我探索到心理调适》既是全球100多所高校的心理学入门教材,也是引人入胜的科普读本。

  值得一提的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计划在2024年完成第二十二辑的规划出版,届时这套丛书规模将达1000种。该丛书堪称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学术翻译工程。

  自2013年发布“国内首个出版机构独立榜单”,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已经举办11年。该馆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数字时代重提纸质书阅读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年度十大好书评选与“涵芬楼国学系列讲座”“涵芬书房名家系列讲座”“阅读行动研讨会”等在内的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意旨都在于唤起大众的阅读热情,从而真正推进全民阅读风尚。(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