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同心港澳同行,看世界级城市群加速融合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6:06 来源: sp20240429

  夜晚从飞机上俯瞰大湾区,璀璨灯光连点成片,11座城市的灯光如蛛网一般紧密相连。这里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地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大湾区内“9+2”城市联系越来越紧密。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大湾区在空间产业“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三地居民“心联通”的趋势下,朝着努力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大未来阔步向前。

  回乡证刷进香港高铁站

  香港人赖延宝出生于香港回归的1997年。她先后从事过服务业、公司文员等工作,最后选择投身保险,为世界各地客户办理保险业务。常常往来内地,赖延宝见证了香港内地交流日益紧密的过程。周末的香港西九龙高铁站人流如织,她向记者回忆起第一次乘坐广深港高铁的经历。

  赖延宝第一次体验广深港高铁是在2019年1月19日,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乘和谐号去厦门。“以前到内地很多城市都会选择坐飞机,西九龙高铁站开通之后,我到厦门只要四个半小时,用回乡证购票都好顺畅。”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连通全国高铁,开通至今5年间,乘坐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跨境旅客已达3500万人次。

  如今从事保险行业的赖延宝常常要拜访内地客户,广深港高铁开通让她的交通方式多了一个选项。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14分钟抵达深圳福田站,46分钟到达广州南站,可直达全国12个省及自治区。今年10月,香港西九龙站已开通直达粤西的线路,连接起江门、开平、阳江、茂名和湛江西5个新站点,同时也增加了短途班列,目前每天来往深圳的车次达到178班次。

  一脚油门到广东

  近年来,港澳居民驾车往来两地交通需求凸显。“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是促进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推动香港和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创新举措。

  据拱北海关消息,自2023年1月1日“澳车北上”和7月1日“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以来,截至11月1日,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已累计监管验放进出境港、澳单牌车100万辆次。港澳居民驾车“北上”渐成风尚。

  “因为很热门,澳车北上是需要预约的,现在每天早上8:30开始抢,我想预约一个月以后的行程,现在就得定个闹钟早上起床预约。”自媒体博主傅明智对记者这样说,他的社交账号“澳门小智”集合了各类澳门美食,“澳车北上”开通后,他的探店半径扩大许多,美食、汽修甚至加油攻略,都成了澳门自媒体博主的视频创作题材。

  如今,港珠澳大桥已成港澳旅客出行热门通道,“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已成港珠澳大桥公路口岸的通关主力。踩一脚油门就能到广东,“澳门小智”的美食目录上新频繁,“我希望去探索更多湾区美食,湾区还有很多有趣、好玩、好吃的东西值得大家知道。”港澳居民在湾区的日常活动半径越来越大、越来越便捷,他对以后的自媒体之路也充满信心。

  直播架起新商路

  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澳门敏锐地捕捉到了“触电”的商机。内地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的风潮刮到澳门,老字号产品借此开发出新商路。

  容甄甄既是澳门爱国教育青年协会秘书长,也是一名电商主播。今年临近中秋时,容甄甄的直播间里上了一批新货,蛋挞、月饼、酥点……不少海外华人在她的直播间里下单,屏幕内外共享同一种味道,品味天涯共此时的浪漫。“我的直播间观众黏性很高,很多回头客,也有很多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海外华侨粉丝,所以粤语、普通话我都OK。”直播之余,容甄甄和记者分享了她练习普通话的经历。

  容甄甄的直播间,位于澳门宋玉生广场中土大厦的澳门直播服务中心内。“这里是培训孵化主播的地方,我们会组织主播去内地的直播平台企业合作交流,向他们学习经验。”去年,澳门直播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容甄甄也在此任职,希望培养出更专业的直播主播,帮助更多澳门中小企业和传统老店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背景开世界未有之先例。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日渐便利,“朝饮西关早茶,午啖横琴生蚝,夜临浪漫维港”成为湾区居民生活日常。

  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同气连枝。大湾区经济体量日益变大,世界级城市群融合加速。而对港澳和内地居民来说,三地心理距离却在时间和文化的度量中逐渐变小。

  文字:南都、N视频记者黄薇

  视频:南都、N视频记者陈杰豪 伊凯文 董梓浩 魏雄锋 曾俊豪 实习生 陆永平 拍客:谭民 黄昆震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陈杰豪 伊凯文

  (南方都市报APP) 【编辑:张子怡】

在设计里感受时代前进的脚步 - 联合国官员向中国人民致以春节问候

在设计里感受时代前进的脚步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6:07 来源: sp20240429

  《大花样本》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供图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供图

   【新展大观】

   “上海牌照相机可是我们那一代摄影人梦寐以求的相机啊!”“50年代生产的儿童玩具积木竟然制作得如此精巧。”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内人头攒动,众多实物、图像、影像和文献展品,涵盖时代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眼花缭乱,它们都聚焦一个共同的主题——中国设计。当下,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新中国设计的诞生”展览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展览将持续至4月21日。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经历了社会巨变,中国设计从形式到内容也都迎来了空前发展的繁荣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十年间的设计,不但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当代设计探索民族化的设计语言、建立中国设计的文化认同奠定了基础。”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介绍,“新中国设计的诞生”展览以1945年至1959年间的中国设计与中国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力求通过众多珍贵展品反映新中国设计历史构建的路径,全景式呈现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筚路蓝缕与光辉篇章。

  设计有力量,塑造国家形象

   早在20世纪40年代,延安美术创作便与时代、与人民紧密相连,涌现出了一批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亦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步入展厅,彦涵于1944年创作的新年画《军民合作 抗战胜利》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该作品借鉴中国传统门神年画的创作风格,塑造出两位骁勇善战的八路军战士和民兵战士形象,彰显着鼓舞人心的力量。1945年后,延安美术很快传播至全国,其对新中国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新年画为代表的宣传性平面艺术领域。《把胜利的旗帜插遍全中国》《迅速复工努力生产》等宣传画与《文艺三十年》《西厓装饰画集》等书籍的封面设计并置展示,虽然其风格与主题迥异,却能在不同的作品中感受到同一时代留下的审美烙印。

   新中国设计的诞生,在视觉层面首先表现为以国旗、国徽为重心的国家视觉形象的确立。齿轮、麦穗、五角星等一系列符号语汇,使新中国设计的图形语言焕然一新。在数十个不同样式的国旗设计方案旁,由《人民日报》于1949年刊登的《国旗制法说明》,清晰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最终设计方案及图解,并配以文字详细介绍了五星红旗的各项设计细节,引来许多观众拍照留念。“看着这些展品,对咱们国家的国旗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由衷感叹老一辈设计工作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名观众感叹。

   此外,《北京市规划草图——总图》《上海区域规划示意草图》等城市规划设计,《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民族文化宫金属装饰大门》等建筑装饰设计,以及《新中国第二代红旗检阅车手绘稿》《解放牌汽车出厂照片》等工业设计,则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领域的发展新貌,见证国家的崛起,彰显出设计的力量。

  设计有温度,浸润人民生活

   “这一系列的女士夏装设计,在中国传统纺织工艺的基础上,充分吸纳了各种艺术风格,呈现出中西结合的崭新样式。”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周博正在为现场观众进行导览。在谈到20世纪50年代的服饰设计时,他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棉纺织业为主体的纺织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意义非凡。以上海为中心,诞生了经济、美观、实用的花布设计与丝绸设计,纺织业的发展既保障了人民生活所需,又通过丝绸等高档纺织品的出口创汇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对于民族风格的探索也在服装设计界悄然兴起,彼时的时装呈现出新旧交融的面貌,反映了中国人民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与向往。”周博说。

   除了精致的旗袍、可爱的童装,斑斓的绸缎、布料等“潮流时尚”,展览还囊括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生活用品、儿童玩具等。展厅一角,《上海市家用化学产品样本》的书籍展示页前有许多女性观众驻足。香水、香粉、唇膏、润肤膏、指甲油、爽身粉……各类化妆品、日用品一应俱全,琳琅满目。虽然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些产品已是老古董,但其极具民族风格的外形及包装设计,仍然对当下的产品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新中国设计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走向了自主、创新的设计之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设计不仅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更为中国设计史增添了独特的篇章。”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郝凝辉表示,回顾新中国设计的历史,不仅仅是在观摩其形态的变迁,更是在审视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我深知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衷心希望此次展览能为当代设计界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以此更加全面地思考中国设计的未来之路。”他说。

   (记者 荣池)

(责编:王仁宏、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