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吁创新一线疗法助多发性骨髓瘤获得更长生存期

发布时间:2024-04-27 20:24:57 来源: sp20240427

   中新网 上海3月22日电(记者 陈静)高发于老年人群的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无法完全根治且易复发特性给广大中老年群体带来生存挑战。

  3月是“国际骨髓瘤关爱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浆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多发性骨髓瘤学组副组长蔡真教授22日对记者强调,需重视多发性骨髓瘤这一“银发血液杀手”,要把握初始治疗的“第一棒”先机。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是一场长期生存战役,患者期待更长的生存周期,害怕最后‘无药可用’。因此,加速创新药物引入是与疾病的竞速,要不断扩充治疗选择的‘弹药库’,为患者守住生命底线。”蔡真教授表示,“这需要有创新疗法帮助患者打开早期规范治疗局面。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越早接受治疗获得缓解程度越高,之后无进展生存期也会更长,因此,抓住初始治疗‘第一棒’先机尤为关键。”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7岁,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平均年龄低10年左右。中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深,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这位专家表示。

  据了解,目前,多发性骨髓瘤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面临复发困境。蔡真教授告诉记者,临床上患者复发的次数增加,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患者无进展生存和复发后的生存时间越短。

  在临床上,面临复发困境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在少数,他们大都不断经历疗法切换,有的甚至在不同医院、不同城市间奔波寻求治疗。这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但结果却不一定尽如人意。《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质量调查报告》调研显示,不少患者认为当前治疗无法满足其对整体治疗效果和生存获益方面的要求,并对新型治疗方式报以巨大期待。

  一线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主流VRd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为例,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接受该方案一线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1个月。蔡真教授表示:“要帮助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迈过5年大关,甚至设定5年—10年长期的生存目标,现有一线疗法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可探索开展现有主流三联疗法叠加创新治疗的四联疗法,让患者获得更长生存期。”

  身为临床专家,蔡真教授认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这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肿瘤疾病,医生针对患者的疾病危险程度进行分层诊疗显得尤为重要。“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复发次数、药物耐受程度等因素,并进行动态调整。”蔡真希望建立完善的临床分期系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精确判断患者的预后,为疾病的长期管理打下基础。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提高防癌意识、规范治疗降低复发率、定期复诊,科学康复,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和营养管理,是多发性骨髓瘤“慢病化管理”的重要条件。蔡真教授呼吁:“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可因临床治疗得到控制,但患者必须定期随访,了解进展与情况。现阶段,中国的血液学科正发展迅速,我相信未来有更多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优化方案,让患者保持更长的缓解时间,迎来高质量的长生存。”(完) 【编辑:付子豪】

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财经观) - 科技赋能香港航运业再创辉煌

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财经观)

发布时间:2024-04-27 20:24:59 来源: sp20240427

  活跃资本市场,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精准支持力度;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营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良好融资环境

  近日,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要与时俱进,进一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让真正有潜力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成长壮大,不断改善上市公司结构,从而让投资者能够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新质生产力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创新活动离不开金融支持,具备直接融资功能的资本市场,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对企业而言,从事创新活动投入高、风险大、不确定性强。科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和知识产权,大多缺乏抵押物,且创新成果尚未成熟前,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往往不稳定,这些都不符合传统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对风险认知、评估和控制的准则。而直接融资具有独特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对科创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关注多于对过去和当期收益状况的关注,会更综合地考虑经营模式、技术优势等非财务指标,因此更具支持创新的积极性,与创新活动的风险特性“适配度”更高,是科创企业更便利快捷的融资途径。

  尤其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意味着在很多创新活动中,我们不再是“跟跑者”,要成为“赶超者”“探索者”,创新的不确定性更强,需要直接融资发挥更大作用,通过资本市场把更多金融资源引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中。

  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活跃资本市场,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精准支持力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资本市场保持活力,才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首先,要从源头上、在IPO方面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应性,让更多有“含金量”的创新主体脱颖而出。同时,要利用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工具,促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上市公司更好发展壮大。还要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包括大力发展创投基金,推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强化各自板块优势,形成协同互补、错位发展的服务创新的格局。此外,良好的“新陈代谢”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退市制度改革,才能让更多资源流向发展潜能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另一方面,要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形成对新质生产力的长期稳定支持。创新依赖长期积累,需要“耐心资本”持续滋养。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加大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利于营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良好融资环境。同时,要牢牢把握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主线,在提升对新质生产力包容性、适应性的同时,也要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强甄别科技成色,把“伪科技”挡在门外。只有加强监管,以人为本,更有力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才能推动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行稳致远。

  当前我国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任重道远,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激活更多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大有可为。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创新源泉一定能向着新质生产力充分涌流。(人民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