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产管理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咨询会”武夷山开幕

发布时间:2024-04-29 19:03:55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南平11月26日电 (叶国宝 张丽君)26日,中国人民大学和福建省南平市合办的“生态资产管理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咨询会”在武夷山市开幕。会议深入探讨中国生态资产管理实践背后彰显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及其蕴含的中国之路、中国之治,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形成引领未来20年中国生态资产高水平管理的战略建议。

大会开幕现场。叶国宝摄

  作为闽江源头、福建生态屏障、“双世遗”和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地,南平森林覆盖率高达78.89%,空气、水质连续多年保持福建第一,南平市市本级和8个县(市、区)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福建绿色发展机制创新集成改革和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市;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生态银行和“水美经济”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数量全国最多。

  今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与南平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校地双方充分挖掘整合优质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成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典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希望以此次战略咨询会为契机,“共同搭建生态资产管理研究和实践创新交流平台,促进生态资产管理领域的思维碰撞、智力汇聚、经验交流和资源整合,推动自然资产变成生态资产、生态资产产出生态产品、生态产品实现财富价值,进而造福百姓、回馈自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会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余欣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福建农林大学校长、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农林学部委员兰思仁,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他们就国家公园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领域,跟与会者分享了生态资产管理的前沿思想、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庞军代表校方发布了《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2023》的报告。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组建研究团队,聚焦生态资产管理这一议题,深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部分典型地区,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数据测算等方式进行了充分论证,最终形成了这一详实的调研成果。

  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在致辞中表示:“南平十分愿意作为‘试验田’,积极运用会议成果,更好地护绿、扩绿、转绿,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等生’,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完)

【编辑:李岩】
《甲辰年》特种邮票暨李叔同主题明信片首发式在天津举行 - 罗塞夫:解决世界性难题,需要拒绝双重标准和霸权主义

《甲辰年》特种邮票暨李叔同主题明信片首发式在天津举行

发布时间:2024-04-29 19:03:56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天津1月5日电 (王在御)5日,“天龙行健,津秀华章”《甲辰年》特种邮票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主题明信片首发式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举行。本次活动由天津邮政、李叔同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

5日,《甲辰年》特种邮票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主题明信片首发式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举行。王在御 摄

  据了解,此次发行的第四轮生肖龙邮票《甲辰年》特种邮票一套两枚,邮票一图名为“天龙行健”,展现了一条昂首奋发的金龙,其形象和姿态源自故宫九龙壁,灵动宛转而不失敦厚威严。二图名为“辰龙献瑞”,邮票图案源于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祥龙拱璧”。中央玉璧有“祥瑞”二字合文,寓意祥和圆满、福瑞安康。两枚邮票主打红、金、黑经典三色,体现出了大气、贵气、瑞气和喜气,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5日,《甲辰年》特种邮票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主题明信片首发式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举行。图为游客正在购买邮票及明信片。王在御 摄

  同时,中国邮政与李叔同故居纪念馆联合发行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主题明信片。该明信片设计新颖独特,展现了李叔同与天津的渊源,再现了大师青年风采。特别是以李叔同“龙”字篆刻艺术作品为元素的专属纪念邮戳的刻制及启用,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高度赞赏。

  活动现场,天津邮政领导宣读了《甲辰年》特种邮票发行公告,天津市文旅局、天津邮政领导共同为龙年邮票揭幕,天津美协及纪念馆领导共同为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主题明信片揭幕,李叔同(弘一大师)嫡孙女李莉娟女士亲临现场为广大集邮爱好者签字留念。

李叔同(弘一大师)嫡孙女李莉娟女士在现场为广大集邮爱好者签字留念。王在御 摄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沈岩表示,本次中国邮票扛鼎之作——《甲辰年》生肖龙邮票发行地特选择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内举办,也是为了纪念李叔同在1880庚辰龙年诞生于天津。此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大做强李叔同文化品牌,讲好天津故事,满足人民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天津文旅事业繁荣发展。(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