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举行第四次会议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5:31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社 印度尼西亚纳闽巴霍4月19日电 (记者 李志全)当地时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统筹部长卢胡特在印尼共同主持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第四次会议,就下阶段务实合作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王毅表示,中国和印尼同为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代表,传统友谊深厚,合作密切深入。过去一年,习近平主席同佐科总统两度举行重要会晤,为中印尼关系发展作出战略指引。中方始终视印尼为发展的同路人、合作的好伙伴,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同印尼的友好关系。中方愿同印尼在各自特色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前行,以两国元首战略共识为遵循,发挥好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统筹作用,合力构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中印尼命运共同体。

  卢胡特祝贺中国全国两会成功举行,表示相信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将实现高质量现代化,取得更大发展成就。印尼已顺利举行大选,新政府将延续对华友好政策,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致力于深化两国建设性合作。中印尼合作必将为两国和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必将为亚太和平稳定繁荣发挥积极作用。

  王毅表示,中方愿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同印尼发展战略全方位对接,擦亮雅万高铁这块“一带一路”合作金字招牌,将“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和“两国双园”打造为两大新的旗舰项目,拓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民生改善三个重点方向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中印尼要共同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共同捍卫双方正当发展权利,维护正常国际经贸秩序。

  双方全面梳理了各领域合作进展和发展方向,一致同意加强各部门对接,抓好落实工作,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取得更大成果。

  印尼外长蕾特诺出席会议。(完) 【编辑:管娜】

在坚持“第二个结合”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现场视频:第33届中国围棋名人战总决赛激战正酣 柯洁VS芈昱廷

在坚持“第二个结合”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5:32 来源: sp20240429

  作者:李海青(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论述指出了文化建设的方向,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中推进和实现,“第二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特殊的文化使命,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实践需要和历史任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创造符合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发展的文化生命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一个新中国的革命目标指引下,逐渐肩负起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使命。毛泽东确立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性质,即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领域的指导地位,又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总方针,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要有中国特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明确提出党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体现了对民族复兴中文化维度的突出强调。

  “第二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进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当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始终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第二个结合”中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第二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内在地形塑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质。“第二个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有机结合,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然协调、整体系统、中正和谐、永续发展的理念高度耦合。两者的结合内在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文明,是一个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在内的文明复合体。“第二个结合”也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的大同世界和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两者的结合催生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人类情怀。在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积极回应人类关切,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和万邦”“世界大同”思想的时代延伸和当代诠释,旨在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匡正了“历史终结论”谬误、消弭了“文明冲突论”隔阂,表达了追求人类文明进步的热切渴望,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中华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二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思想资源,指明了道路方向。其所带来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必将推动中华文明展现新气象,创造光耀时代、引领世界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03日 02版)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