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口岸多措并举应对出入境客流攀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8:30 来源: sp20240430

   中新网 上海1月29日电 (陈静 黄波 石明明)2024年春运已经开始,记者29日从上海边检总站了解到,浦东国际机场口岸推出多项举措,应对逐步攀升的出入境客流,全力保障口岸通关顺畅和安全稳定。

  据了解,这些举措包括“强化外国人信息填报前置引导”“支持部分航司试点使用电子登机牌办理出境边检手续”“恢复启用S1卫星厅中转过境功能”等。

上海移民管理警察在验证台内为旅客办理边检查验手续。(岳晓春 摄)

  据统计,春运前三天,浦东国际机场口岸进出港国际客运航班1250余班,出入境人员24.37万人次,其中1月27日、28日出入境人员连破8万大关,分别为81044人次、84620人次,

  “免签政策对于短期出行非常便捷。”从事高精密仪器制造业的荷兰籍旅客Mr.Erdamak表示。他需要经常往返中欧、中韩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对荷兰试行的单方面免签政策,通关的便利性让他来中国商贸的热情更加高涨。

  上海边检总站方面表示,随着中国单方免签以及与相关国家互免政策的持续推出,加之国家移民管理局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措施不断调整优化,来华经商、旅游、探亲访友和过境的外籍旅客数量呈现上升态势。

浦东国际机场口岸迎来出入境客流高峰。(石明明 摄)

  在浦东国际机场口岸,举家出行的旅行团近期逐渐多起来。据了解,当前出境游方向仍以前往港澳、东南亚、日韩等传统旅游目的地为主。上海机场边检站科学运用快捷通道分流,特别将靠近出境自助查验区域的人工通道设为“偕行儿童暖心通道”,满足携带儿童家庭快速通关需求。“趁孩子放假,我们几个大人请了年假,一起去泰国旅游,现在边检通关真是方便!”旅客徐先生一行12人快速办结手续后连连称赞。

  据了解,从入境方向看,回国探亲的华人数量也有所增加。定居海外的王女士就是趁着寒假回来探亲的,王女士介绍,孩子们好多年没回来,这次要带孩子们回来过春节,让他们熟悉中文环境,感受春节相关的习俗和文化。(完)

【编辑:曹子健】
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为何说来之不易? - 一架伊尔-76运输机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坠毁 机上有65名被俘乌军

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为何说来之不易?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8:31 来源: sp20240430

  时空观察丨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为何说来之不易?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过八成,总的看,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再加上夏粮夏油作物和早稻已丰收到手,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可以说是来之不易的。三个问题探寻今年粮食产量再丰收的突破之路:

  今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底气来自哪里?

  完成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须克服哪些困难?

  实现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原因何在?

  一、今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底气来自哪里?

  今天国新办发布的一组农业生产数据: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此前,夏粮产量2922.6亿斤,处于历史第二高位。早稻产量566.7亿斤、增加4.3亿斤,连续四年增产。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大豆面积连续两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000万亩,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也呈稳产态势。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

  首先,今年秋粮面积增加,奠定了增产的基础。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秋粮面积13.1亿亩,比上年增加了700多万亩。其中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预计增加1300多万亩。其次,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初显。今年重点在200个玉米大县、100个大豆大县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选育耐密品种,配套高性能的播种机,精准水肥调控,同时中央财政拿出24亿元支持大面积实施秋粮“一喷多促”。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这些重点县大豆密度每亩增加800到1000株、每亩可增产30到50斤,玉米密度增加500到800株,每亩增产150到300斤。专家测算,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了73%,这有效地对冲了洪涝、干旱等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数据显示,今年自然灾害共造成1.45亿亩农作物受灾,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了2850多万亩,与近5年平均值相比少1.08亿亩,属于受灾较轻年份。多数主产区雨水调和、光热充足,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今年夏粮因黄淮罕见的“烂场雨”减产25.5亿斤,早稻增产4.3亿斤。从目前掌握情况看,秋粮增产完全可以实现“以秋补夏”,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二、实现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克服哪些困难?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红宇表示,今年的粮食丰收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是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取得这个成绩的。今年的六月,在河南就遇到了烂场雨,这对小麦在第一时间收获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局面。对此从全国的角度来讲,采取了三个方面措施。

  第一,及时抢收。通过相关部门协同组合实施机械化跨区域收获,第一时间把该收起来的粮食都收起来,把该种下去的秋粮都种不下去。

  第二,政策措施。为保持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在金融、保险、价格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农业保险对农民减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行政措施。农业农村部门有效调度,交通、公安等部门协同配合,每一个环节都有一系列的积极的举措。我们克服了秋旱、秋涝、台风的影响,在最短的时间内减损,让农民有增产粮食的生产积极性。

  张红宇表示,粮食全年丰收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对推动我们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非常的重大。

  三、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原因何在?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22日,秋粮大头已丰收到手。从专家田间测产,各地实打实收的情况看,总的来说,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加上夏粮夏油作物和早稻已丰收到手,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相关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我国粮食产量在2015年首次登上1.3万亿斤门槛,此后虽偶有起伏,但都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水平。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每年粮食产量都持续保持增长。也就是说近几年每年的粮食产量都在创历史新高,中国人的饭碗已经牢牢端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红宇表示,总结我们夺取丰收的经验是多个方面的。中央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一系列非常明确的指示和要求。

  根据中央决策,首先,抓耕地保护。18亿亩耕地作为红线,一寸都不可以浪费。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抓盐碱地改造,抓耕地总量,抓单位产出,抓播种面积。

  第二,抓粮食生产积极性。我们通过补贴政策、价格政策、金融保险政策,最大限度提升粮食生产从业者的积极性,让每一个生产粮食的农民收入,不低于从事其他农业生产的产出。

  第三,抓责任制。在粮食生产方面,我们强化了党政同责的要求。不仅主产区要负责,产销平衡区也要负责,主销区也要负责。责任制层层落实,各个地方粮食播种面积、耕地数量保护、耕地质量提升,每块地上产出,都有层层落实的要求。正是通过相关的要求,我们今年的粮食生产才有了丰收的基础。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