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何以进入申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序列?

发布时间:2024-04-28 07:03:53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呼和浩特2月2日电 题:内蒙古何以进入申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序列?

   中新网 记者 张玮

  按程序申建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为国家的开放事业先行先试?

  内蒙古两会期间,各政协委员为记者解答内蒙古如何申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图为第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现场。 马志平 摄

  优势独特 风景独好

  内蒙古政协委员、呼和浩特市副市长王心宇介绍,内蒙古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也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

  “4200公里的边境线、20个口岸、毗邻8省……”王新宇说,作为中俄蒙经济走廊上的节点,内蒙古外贸还将延伸至欧洲等地。

  王新宇透露,2023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总值1965.3亿元,同比增长30.4%;实际使用外资55.8亿元,同比增长61.5%。

  在王新宇看来,从古时的“茶马古道”到现在的“向北开放桥头堡”,内蒙古本身具备发展自由贸易的潜质和特点。

  集散集聚 融汇融通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首府,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是距离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之一,也是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

  王新宇称,推进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呼和浩特片区申建,有利于形成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

  2024年,呼和浩特把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呼和浩特核心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作,从申建准备、编制方案、修改完善、全面建设等4个阶段全面深入申建。

  目前,呼和浩特拟选定片区既包括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包括国家“东数西算”绿色算力中心、数字经济未来聚焦发展的和林格尔新区云谷区块,以及生态环保和产业发展协同并进的林格尔乳业开发区。

  “同时,我们还积极谋划新机场口岸、综合保税区、沙良国际陆港新通道等区域,作为片区的预留和补充。”王新宇说。

  “以创促建、边创边建”是呼和浩特申建核心区的原则,重点就发展奶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积极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

  步伐开放 “黄金”发展

  “作为边境口岸城市的满洲里,加快开放步伐,以满洲里片区创建为契机,迎来满洲里又一次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满洲里市政协主席凌云表示。

  满洲里是全国最大的沿边陆路口岸,南连陆海、北接俄蒙、贯通欧亚,是亚欧第一大陆桥的战略节点和重要便捷的国际大通道,也是中欧班列“东通道”的重要窗口。

  “满洲里拥有综合保税区、中俄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三大开放平台加快发展,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并存的特点。”凌云向记者介绍。

  2023年,满洲里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53.5亿元,同比增长67.6%,出口规模居内蒙古首位。

  凌云说,作为满洲里的一员,她希望内蒙古能够综合考虑满洲里的区位特点、开放地位、通道优势等因素,设立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满洲里片区。

  如何创建满洲里片区?凌云认为可以学习借鉴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

  “我们相似处是同样是对俄罗斯口岸,满洲里有公铁空3个国家一类口岸,绥芬河有公路铁路两个口岸。绥芬河片区2019年9月正式挂牌,运行4年多时间,在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许多有益经验。”凌云如是说。

  关于创建工作的进展,凌云介绍,目前,满洲里片区的选址方案及功能定位已形成初稿;计划将综合保税区、合作区、互贸区3个开放平台进行有机整合;初步谋划了国际保税产业和进口资源加工两个功能区域,力争打造成面向俄蒙资源市场的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跨境旅游基地、国际金融示范基地、国家大宗商品战略储备基地、国际贸易创新示范基地以及“两国一区”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完)

【编辑:付子豪】
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 - (十四冬)国家体育总局:“十四冬”展现中国冬季项目发展新面貌

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

发布时间:2024-04-28 07:03:53 来源: sp20240428

  今天(23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共同发布《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2018—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基本达到饱和状态。未成年人用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过去5年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89.5%提升至95.1%。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差距持续减小,从2018年的5.4个百分点下降至2022年的1.0个百分点。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升,使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一直保持在90%左右,正在使用智能手表、智能台灯、词典笔、智能屏等新型智能设备的未成年网民均超过20%。教育数字化赋能未成年人网络学习,认为互联网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从2018年的53.0%提升至2022年的77.4%。网络娱乐管理体系日益完善,61.5%的未成年网民认为当前限制游戏时长的管理方式使得自己或同学玩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明显,经常看短视频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从2018年的40.5%增长至2022年的54.1%,并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AI受到未成年人广泛关注,超过八成的未成年网民表示听说过人工智能技术。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环境明显改善,2022年,有72.4%的未成年网民表示,过去一年未遇到过网络安全事件。

  面对我国未成年人几乎“无人不网”的新形势,针对存在的城乡应用水平差距、触网低龄化、信息甄别意识不强、网络技能学习浅表化、网络普法教育不足等问题,《报告》提出了相关建议: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推动城乡未成年人更加公平地使用互联网;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合力,破解未成年人用网过度问题;加强内容的正向引导;紧跟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支持未成年人更好地学习新兴网络技术;重视新型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加强网络普法执法和安全教育。(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梁铮铮 李墨白)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