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草原欢歌 绽放冰雪激情(相约“十四冬”)

发布时间:2024-04-30 03:48:44 来源: sp20240430

  2月17日20时,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将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上开幕。作为北京冬奥会后举办的全国冬季项目综合性体育赛事,“十四冬”将是历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的一届,将谱写我国冬季运动的新篇章。

  “十四冬”共设8个大项、16个分项、176个小项,将有3700余名选手参赛,其中包括苏翊鸣、徐梦桃和武大靖等冬奥冠军。“十四冬”首次设置了群众组比赛,让更多人也有机会在全国比赛的舞台上一展身手。

  在精彩中彰显传承

  2月16日,“十四冬”短道速滑(公开组)迎来了开赛以来的首个“金牌日”,炫目的灯光秀、高质量的冰面、激动人心的倒计时……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短道速滑馆内比赛氛围热烈。

  任子威、林孝埈、刘少昂等选手你追我赶,表现精彩;武大靖、韩天宇等征战过多届冬奥会的老将令人瞩目。“我们对冬运会充满热情,期待在这个赛场上创造更多可能。”武大靖说,尽管他如今已是吉林省体育局冰上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兼教练员,但只要踏上赛场,依旧壮志不减当年。

  2月16日上午进行的冬季两项(公开组)女子10公里追逐比赛中,曾三次征战冬奥会的唐佳琳拼得一枚铜牌。唐佳琳说:“依然能够和年轻选手们同场竞技,我已经很满足了。”作为我国首位参加冬奥会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的运动员,宁琴来到“十四冬”的赛场时已是一名教练。

  选手们齐聚一堂,携手比拼中也彰显着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传承之路。

  “我们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挑战,现在年轻人所面对的挑战就是国内竞争更加激烈。”复出征战“十四冬”的冰壶名将王冰玉坦言。上个月在江原道冬青奥会上大放异彩后,来到“十四冬”赛场的小将李金恣收获了短道速滑(公开组)女子1500米决赛B组的第五名,“B组的竞争太激烈了,没赶上去。”激烈竞争的另一面则是我国冬季运动良好的发展态势。

  观赛热带来旅游热

  16日上午的比赛结束后,仍有不少观众守候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出口外,等待为选手加油助威。海拉尔当日的最低气温接近零下20摄氏度,“十四冬”的各个赛场却热火朝天。

  从北京来的朱黎婧夫妇16日上午刚下飞机,就奔向赛场。“我们专门来看短道速滑的比赛,买了3个决赛比赛日的门票。”朱黎婧说,他们已经成为这个项目的铁杆观众。

  “十四冬”观赛热带来了旅游热。朱黎婧说,没有比赛的时间也早有安排,“呼伦贝尔古城、莫尔格勒河景区,这些地方都打算逛一逛。”

  “十四冬”各个赛区早已做好准备,迎接八方来客。呼伦贝尔古城到处是冰雪运动元素,2月14日至“十四冬”闭幕的27日期间,将举办7场文艺演出。

  从赤峰到乌海,从鄂尔多斯到通辽,再到海拉尔,各个赛事举办地,各式各样的冰雪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内蒙古文旅厅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5天,全区接待国内游客2097.53万人次,是2023年同期的6.29倍;实现旅游收入148.79亿元,是2023年同期的8.52倍。借由“十四冬”的契机,冰雪旅游的热潮正越来越旺。

  与以往冬运会有所不同的是,冰雪运动爱好者也可以在“十四冬”上唱主角。1月13日至14日两天,410名运动员、教练员在呼和浩特市东河冰场参与了“十四冬”群众比赛,群众在冰场、雪场里同样享受运动的乐趣。

  海拉尔气候寒冷,供暖期从每年9月底一直延续到次年5月。然而,在“十四冬”带动下,观赛热、旅游热和健身热,温暖了这里寒冷的冬天。全运惠民,有了实实在在的注脚。

  内涵更丰富功能更多元

  滑雪登山是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的新增大项,也首次成为全国冬运会的比赛项目。“运动员通过参加‘十四冬’滑雪登山项目,不仅提高了竞技水平,还提高了心理适应能力,‘十四冬’是对滑雪登山项目的一次很好推广。”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高山运动部竞赛主管李振龙说,“对于2026年冬奥会,我们相信可以冲击该项目的奖牌,争取拿到好成绩。”

  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冬季赛事,冬运会肩负着为冬奥会练兵的重要任务。从“十二冬”到“十三冬”,再到如今的“十四冬”,冬运会在设项方面向冬奥会不断靠拢,提升冬奥项目占比,并增设青年组比赛。

  冬运会的变化也显现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态势。首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赛,是“十四冬”的又一个显著变化。有更多的代表团特别是南方省份的代表团实现了冬运会首次参赛,体现着冰雪运动“南展西进东扩”的成果。

  冬运会一路发展至今,内涵更丰富功能更多元,不仅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舞台,也是群众畅享冰雪运动的盛会。即将开幕的“十四冬”,将为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希望。让我们共同期待一场精彩绝伦的冰雪盛宴。

  (本报记者刘硕阳、吴勇、季芳、李洋、王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7日 02 版)

(责编:袁勃、曹昆)
共同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国际视点) - 扩大国内需求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共同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国际视点)

发布时间:2024-04-30 03:48:45 来源: sp20240430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以水促和平”是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2日代表联合国水机制发布的《2024年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时至今日,全球仍有22亿人无法享有安全管理的饮用水服务,35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卫生设施。联合国呼吁各国民众加强团结,共同保护和节约水资源。近年来,新加坡、阿尔及利亚、西班牙等国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水源供给渠道、强化民众节水意识,取得了一定成效。

  新加坡——

  开发再生水源

  完善政策体系

  池内水清见底,锦鲤欢快畅游,波浪形屋顶与曲线形池壁相映成趣……这是新加坡勿洛新生水厂访客中心的情景。访客中心展厅里,世界各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图片挂满墙面;玻璃地板下流水潺潺,由生活污水净化而来的再生水缓缓流过。

  展厅建在24小时连续运转的水厂之上。生活污水通过位于地下数十米、直径3.3米隧道涵洞里的管道,源源不断流入水厂,以每天数十万吨的速度进行处理后,再送往不同区域,成为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目前新加坡全国用水量中,再生水占比超过30%,到206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至55%。

  新加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寻求供水来源多元化,进口原水、雨水采集、海水淡化和再生水被称为四大“水龙头”。2003年,新加坡建设了勿洛和克兰芝两座新生水厂,采用过滤、反向渗透技术和紫外线辐射消毒等一系列步骤净化污水。这些再生水不含矿物质,主要用于制冷、清洗等工业用途。随着处理技术日益完善,近年来也有一部分再生水被融进自来水,比例虽不足5%,但有益于扩大饮用水来源。

  新加坡目前共有5座新生水厂,其中两座位于樟宜。樟宜的第三座新生水厂将于今年二季度动工,预计2026年启用,届时每天可提供约19万吨再生水,相当于新加坡目前日用水量的11%。此外,克兰芝新生水厂新址也已选定,预计2027年开工建设,2035年投入运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加坡逐渐形成完整的水供应政策体系:整合与水有关的行政部门,由公共事业局统筹水资源与水环境,既负责供水也负责污水处理回收、洪水处置,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构建更加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大到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小到节水龙头、节水马桶,都有具体详尽的规范;将水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相结合,便于集水区管理;严格实施阶梯水费、节水减免税、超标排污罚款等。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表示,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需求,新加坡用水量预计未来30年将翻倍,由于雨水采集和进口原水的供应量有限,再生水和淡化海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阿尔及利亚——

  促进海水淡化

  保障供水安全

  湛蓝的海面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圆形存储装置,咸涩的海水经过一道道工序后转化为淡水,沿着管道输送至千家万户。位于阿尔及利亚西北部奥兰地区的马格塔海水淡化厂,每天生产约50万吨饮用水,供应该国第二大城市奥兰及周边省市。

  位于北非地区的阿尔及利亚淡水资源供应紧张且分布不均,该国将淡化海水作为解决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重要手段。为加快海水淡化厂建设,阿尔及利亚2021年制定了国家水资源战略,力争通过提升海水淡化技术来满足居民饮用水需求。阿尔及利亚公共工程、水利和基础设施部部长拉赫达尔·洛克鲁克表示,阿尔及利亚一直重视开发非传统水源和保护传统水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水安全。

  目前,阿尔及利亚已建成并运营23座海水淡化厂,日总产能达到150万吨。一些新的海水淡化项目也在实施之中,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5个新建海水淡化厂投入运行。届时,该国海水淡化日总产能将达到370万吨,可满足42%的饮用水需求。洛克鲁克介绍,到2030年,阿尔及利亚还将有6座海水淡化厂投入使用,淡化海水在总用水需求中的占比将提高至60%。

  奥兰3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是阿尔及利亚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的重点项目之一,设计日产能为30万吨。该项目由中国中化集团下属杭州水处理有限公司承建,是中国企业在该国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海水淡化项目。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年底调试出水,将使200万以上人口受益。

  “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提升阿尔及利亚淡水供应能力,极大缓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奥兰3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总监陈鑫对本报记者表示。

  西班牙——

  加强节约用水

  严惩浪费行为

  受极端干旱天气影响,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塞罗那和其他201个市镇在今年2月宣布进入干旱紧急状态,超过600万民众受到波及。在该地区的圣胡利安—德拉米斯,市议会发起了“少用一升就多一升”的活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西班牙国家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等地区的干旱状况已持续3年。该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干旱不仅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为缓解水资源紧张,西班牙采取一系列行动节约用水,并严惩浪费水资源行为。加泰罗尼亚大部分地区在2022年要求农业部门将用水量减少25%,将畜牧业用水量减少10%,将工业用水量减少5%。此外,居民每周浇灌住所草坪或花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不能使用自来水清洗车辆、为庭院游泳池注水等。

  近期,该地区进一步收紧节水令,根据干旱程度削减农业和工业用水量。若居民“严重违反用水规定”,可能被处以最高3000欧元的罚款;如违反规定洗车、灌溉花园以及为游泳池注水,则面临最高50欧元的罚款。目前巴塞罗那市政府已向用水过量的家庭发出了2.4万封警告信,要求其规范用水行为,否则将面临处罚。

  去年初,西班牙公布第三期水文计划,发布超过6500项措施,投资额达228.44亿欧元,通过灌溉现代化和水循环数字化等举措,促进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西班牙生态部门通过媒体和社交网络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呼吁民众承担起节水责任,将节水意识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本报曼谷、阿尔及尔、马德里3月24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5日 1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