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4%!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新增长

发布时间:2024-04-27 19:38:12 来源: sp20240427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题:14.14%!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新增长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如今,网民热议“中国天眼”“爱达·魔都号”等大国重器的新进展;偏远村小里,山里娃也飞上了无人机、学起了编程……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14.14%意味着啥?

要知道,我国人口规模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基础弱、底子薄,2010年这个数字仅为3.27%。经过十年努力,2020年达到10.56%,而超过10%是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所普遍具备的重要特征。

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都来之不易。“按照国际通行的测评标准,仅有少数发达国家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20%。2023年我国达到14.14%,实现了从较低水平到中等水平的巨大跨越,为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夯实了科技人力资源基础。”调查牵头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介绍。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情况有多大改善?

一是地区不平衡情况得到改善。东、中、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首次缩小,分别达到16.39%、13.12%和11.51%。

二是女性科学素质持续快速提升。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达到15.66%和12.53%,性别差距比上年缩小0.66个百分点。

三是城乡不平衡情况进一步缓解。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达到17.25%和9.16%,农村居民科学素质增速高于城镇。

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持续快速提升的同时,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从数量上看,越来越多的公民关注科学、学习科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从质量上看,科学素质建设逐渐从科学知识掌握向更深层次的科学思维养成、科学方法运用和科学精神弘扬转变。

实现量质齐升,我们如何厚植科学土壤?

近年来,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纲领性文件指导下,31个省份出台科学素质纲要“十四五”实施方案,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实施。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促进科普公平普惠,现代科技馆体系实现科普服务城镇到农村全覆盖;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各地试点开展科普职称评审……一系列务实举措加快落地,有力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

从航天员接力太空授课、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创新基地开放参观,到“研学游”热度攀升、知识类视频和科普“网红”受到网民欢迎,再到基层社区用相声小品科普生活百科、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传授农技知识……

科普正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广泛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越发浓厚。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仍不高,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大体20%至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有一定差距。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广泛动员高校院所、企业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为有意愿有能力做科普的科技工作者搭建平台,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良好氛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2025年,我国要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我们距离这个目标已经越来越近。让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促进创造智慧和创新热情涌流,中国正在加速跑。

(责编:岳弘彬、牛镛)
微视频|闪耀的警徽 - 中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稳健

微视频|闪耀的警徽

发布时间:2024-04-27 19:38:12 来源: sp2024042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心关爱人民警察队伍,出席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亲自为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亲切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激励广大人民警察忠诚履职、英勇奋斗。

  在熠熠闪耀的警徽下,人民警察迎战大考、牺牲奉献,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亮正义之剑,守万家灯火。他们以实际行动,为闪亮警徽添彩,让藏蓝警服生辉。

  总策划:刘健

  策划:李拯宇

  出品:孙志平

  制片:樊华、秦大军

  统筹:刘佩

  编导:杜瑞

  记者:韩赫、周磊、王安浩维、王研、丁春雨、程济安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