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4-04-28 00:03:56 来源: sp20240428

  科技创新能引领产业创新释放澎湃动能,不断推动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让更多创新链的“好技术”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才能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提质的同频共振

 

  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踏上三湘大地,目光再次聚焦“新质生产力”:来到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考察,强调“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听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要求“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其中,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今天,3D、4D打印技术的出现,将制造业搬上了普通人的桌面;高速磁浮技术的发展,让“贴地飞行”的梦想不再遥远;1分钟,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可完成经典超级计算机1亿年才能完成的任务……这些前沿创新,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并非天然高效对接,使最新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形成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在上海,已建成的智能工厂中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在陕西西安,隆基绿能西安电池工厂,智能制造保证平均每0.8秒就有一片太阳能电池片下线;在福建宁德,宁德时代推行极限制造,将不良品率降至“近零”……中国制造生产场景不断刷新,有力证明科技创新能引领产业创新释放澎湃动能,不断推动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现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过去高得多,但仍存在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打通堵点卡点,提高效率。比如,广东深圳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实行“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推动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高效对接;安徽合肥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起步初期就将成果转化落地,催生出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让更多创新链的“好技术”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才能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提质的同频共振。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抓机遇,时不我待。山东青岛,深海极地开发产业集群布局建设;河南郑州,类脑智能机器人研发设计与产业化不断提速……如今,越来越多地方行动起来,迈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铿锵步伐。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新质生产力必将加快发展。

  今天,放眼神州大地,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级产业集群快速崛起,创新高地发展活力勃发奔涌,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支撑。新征程上,下好“先手棋”,牵住“牛鼻子”,勇闯“无人区”,拆除“篱笆墙”,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一定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5日 05 版)

(责编:牛镛、曲源)
一个美国人勤学中文的十年 - 国产创新药火热出海

一个美国人勤学中文的十年

发布时间:2024-04-28 00:03:57 来源: sp20240428

  家住美国得克萨斯州北部的朱丽叶·托马斯坚持学中文已有10年。

  她的微信头像是一个白底蓝色大大的“懒”字。“用汉字‘懒’是提醒所有人监督我,学中文要勤奋,不要偷懒!”在达拉斯近郊一家咖啡馆里,朱丽叶笑嘻嘻地解释。她今年62岁,从事科技出版工作,目前正跟远在云南的中国老师上网课学中文。

  朱丽叶与中国的缘分始于童年。

  “我奶奶有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她总让我坐在她腿上,我们一起翻看书中图片和文字。奶奶总说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你长大后应该去中国!”

  2009年,朱丽叶随丈夫去北京参加一个会议。碰巧当天是她生日,与会者都用中文向她说“生日快乐”。“我高兴坏了,要不是美国家里还有两个年幼孩子,我几乎就决定不走了。”朱丽叶回忆道,神情仿佛又回到当年祝福声声的会场。

  回到美国后,朱丽叶开始关注中国,从更多方面了解这个国家。2012年,她和丈夫再次从中国旅行回来,丈夫送给她10堂在线中文课程作为圣诞礼物。

  就这样,朱丽叶开始学习中文。如今,除了远程跟随中国老师学习,她还通过一些中文学习软件自学,并坚持每周在当地一所大学上3小时中文课。

  朱丽叶说,她的中文老师相信严师出高徒,除了布置听说、翻译等任务,他会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引导谈论生活以及其他话题。朱丽叶最薄弱的中文技能——口语已有很大提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语言开始,朱丽叶逐渐走向中国文化的更深处。

  “我喜欢结交中国朋友,热衷了解中国文化,爱吃中国菜,看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听中国音乐,疫情之前我甚至开始学古筝。”

  中国历史的精髓深深吸引着朱丽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安慰了她。

  “父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他是我的人生导师,我非常爱他。父亲去世后我非常难过,我自问是否做到了尽孝?是否做得还不够?是中国‘五福’启发、安抚了我。”朱丽叶说。

  在中国文化中,“五福”是幸福人生的五项指标,包括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审视我家四处摆放的中国‘五福’元素,逍遥步兰渚,感物怀古人,父亲尊享‘五福’,功德圆满,应感欣慰。”

  朱丽叶不仅自己爱上中文,还把这份热情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她开心地说:“朋友们支持我学中文,帮助我联系中文老师,分享中国文化活动,还推荐各种中国美食。”

  朱丽叶的大儿子是软件工程师,受母亲影响,他从上大学起就开始学习中文。如今,母子俩都通过了HSK(汉语水平考试)三级,正在准备四级考试。

  朱丽叶说,刚开始学中文时,她只限于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从未想过它会成为自己生活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10年中文之旅让我明白,我可能永远无法精通这门语言,但我坚信不会放弃。”

  眼下朱丽叶正和丈夫计划她的第六次中国之行,准备去云南看望她的中文老师并邀请他来美国旅游。“我家正在盖新房,我们为老师准备了房间,他愿意在我们家待多久都行……我还想去张家界、苏州和西安住上几个月,继续实现我对中国的奇妙梦想!”

  “像我这样认为与中国有缘的美国人还有很多,我们非常珍惜两国人民之间源远流长的友谊。我们喜欢中国,期望在两国之间搭建多元化沟通渠道。”朱丽叶说。

  (据新华社电)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