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西北地区掀起汉语学习热潮

发布时间:2024-04-27 15:32:25 来源: sp20240427

  【科教文卫】柬埔寨西北地区掀起汉语学习热潮

   中新社 金边2月24日电 题:柬埔寨西北地区掀起汉语学习热潮

  作者 杨强 黎海月

  在位于柬埔寨西北部的马德望省,学习中文已成为当地新风尚。19岁的顺美美每天驱车10分钟,到5公里外的柬埔寨国立马德望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至今已坚持一年半。顺美美现在该学院中文系二年级就读,在她看来,学习中文困难不少,但收获良多。

  顺美美父母在马德望市经营工程机械销售生意,与中国常有商贸往来。顺美美对学习中文兴趣浓厚,并怀揣赴中国留学的梦想。即使学习上遇到困难,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她始终坚定学好中文的决心,希望有朝一日深造归来,帮助家族把生意做得更好。

  与顺美美同样心怀留学中国梦想的,还有她的同班同学陈勇宏。去年8月,他与4名柬埔寨青年学生作为代表赴中国参加“2023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少年‘汉语桥’夏令营”。首次中国之旅,陈勇宏感叹柬中两国拥有如此众多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如今,陈勇宏已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四级。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为当地孩子传授中文知识。

  47岁的宋文天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文逾两年,他还培养两个女儿学习中文。他向记者展示了孩子们在中国留学时的照片,并说有了语言技能和留学经历,两个女儿都已在首都金边找到称心的工作。

  宋文天在马德望市区经营一间颇具高棉民族特色的餐厅,平时常有中国客人,他现在打算组织店里的服务员到孔子学院学习中文。

  马德望省“中文热”的兴起,与国立马德望大学孔子学院的发展有关。2019年12月,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柬埔寨国立马德望大学共建的国立马德望大学孔子学院揭牌运营。短短几年间,它立足马德望省,教学范围辐射西北地区,延伸至柬埔寨全国。

  该孔子学院同马德望市及周边地区中小学合作建立教学点,并在柬西北地区两所国立大学的多所学院开设本科中文专业和非中文专业的中文选修课,帮助更多柬埔寨青年接受正规的中文教育。

  这家孔子学院还跟当地官方机构及在柬中资企业合作建立教学点,实行“送教上门”。马德望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柬方代表邢福发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他促成企业与孔子学院合作。这家跨国企业本地雇员占比超过70%,管理岗位的本地员工基本具备中文沟通能力。(完) 【编辑:胡寒笑】

一座馆 一辈子(追梦路上) - 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一座馆 一辈子(追梦路上)

发布时间:2024-04-27 15:32:26 来源: sp20240427

  程樟柱在江西德兴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里擦拭展板。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江西德兴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里,樟树、桂花树、罗汉松郁郁葱葱。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削的老人穿着整洁的旧军装,手中紧握盲杖,在纪念馆正中间站得笔直。老人不用麦克风,中气十足地为来参观的游客们讲述着方志敏烈士的一生,充满感情的声音响彻这座不大的纪念馆。

  老人名叫程樟柱,今年83岁。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比谁都熟悉,因为这里有他奉献一生的事业。

  1968年初,因意外几近失明的程樟柱从北京退伍回到家乡德兴。那年他只有27岁,觉得自己还年轻,于是向组织申请:“做不了什么大事,就让我做些小事吧。”就这样,程樟柱被派到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做管理员。

  刚到纪念馆时,程樟柱面对的是摇摇欲坠的房子、野蛮生长的杂草、散落的砖瓦片和仅有的8张革命烈士照片。

  为了把纪念馆修好,他买木头修房子、买毛竹搭架子……那时他只剩右眼有微弱视力,有一次为了买木材,险些跌落十几米高的岩壁。

  纪念馆修好之后,程樟柱又开始走村串巷收集资料和展品。在他的努力下,附近的村民纷纷把家里的老物件找出来:草鞋、瓷碗、老照片、信件……程樟柱的眼睛彻底失明,纪念馆的样子却在人们的见证下越来越清晰。

  “走出房门,往右转弯走35步,再往左转弯走75步,上5级台阶,往前走就是纪念馆大门。”程樟柱说。纪念馆一侧有一个简陋干净的小房间,里面一个老木箱、一张旧木床,这里就是程樟柱做管理员56年来住得最多的地方。虽然家离纪念馆不算很远,但因行动不便,他很少回家。

  最近几年,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工作也越来越忙。虽然已经83岁,但程樟柱打算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动的那一天。

  “爷爷,这是真的手榴弹吗?”参观的孩子们围着程樟柱问个不停。“当然是真的。这是方志敏烈士当年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战斗时用的,是几位老红军捐的。”程樟柱说,纪念馆里物件不多,但每一件都有故事。馆里的讲解词,也是他根据搜集的资料和收音机播放的新闻认真编写的,所有的内容都刻在脑子里。

  “我的眼睛看不见,但我的心看得见。”站在纪念馆院子里方志敏烈士的雕塑旁,程樟柱说,“方志敏曾经在狱中畅想中国光明的一天:‘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吗?”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4日 1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