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秋粮收购全面开秤,高开稳走

发布时间:2024-05-01 06:45:12 来源: sp20240501

正是小雪时节,秋粮收购全面铺开。记者在黑龙江、山东、新疆等粮食产区看到,各地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秋粮收购,积极服务保障农民卖粮,秋粮收购高开稳走,市场顺畅有序。

21日上午,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七星泡镇兴华村村民张立学家门口,水稻收购企业派来的货车正在装运其门前堆放的新季稻谷。

“我今年种植了450多亩水稻,今年年景不错,亩产能达到1200斤左右,而且水稻价格比去年有所上浮。”张立学说,只需一个电话,收购企业就能到家里直接装运粮食,收购完成现金结算,卖粮轻松便捷。

距离张立学家20多公里处,位于友谊县境内的黑龙江红兴隆农垦格林粮食经销有限公司内,传送带正将粮食从货车输送进粮仓,一旁的大米加工车间机械声轰鸣,正在加工新季大米。

“我们从10月末开始收购新季稻谷,目前每天的收储量在二三百吨,收购季一直可持续到明年二三月份。”公司总经理房树恒说,他们每天的加工量在200吨左右,大米主要通过铁运、汽运等方式销往南方市场。

在很多粮食产区,社会化、市场化收购日渐活跃,已成为农民售粮的主渠道。

检斤、化验、卸粮、结算……随着一辆辆满载玉米的卡车驶入交售,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玉米种植户贾斌拿到了自己一年的收入。“都是粮站开车到地头来收,自己只需出收割农机费。”贾斌今年种了1400多亩玉米,收购价1.7元每公斤,总收入近200万元。

“我们保证价格上墙、样品上桌。”新疆昌粮集团奇台粮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心仓库主任潘斌告诉记者,为做好今年秋粮收购工作,他们提前准备,腾仓并库、调校仪器,继续坚持优质优价,确保好粮食卖上好价钱。“农户交粮一般当天钱款即可到账,基本没有隔夜账。”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2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6000万吨,各地秋粮收购正在有序展开。截至目前,南方中晚籼稻收购进度在六成左右;东北、华北地区玉米正在集中上量,收购进度在两成左右。

促进优质粮食就地加工,可以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粮食附加值。随着新季大豆收储上市,在大豆主产区黑龙江,深加工企业都开足了马力。

集贤县今年大豆播种面积达35.88万亩,在县里的黑龙江立呈大豆蛋白有限公司,满载大豆的卡车正在等待卸车,车间里一派忙碌,生产线上是一桶桶新产大豆油,空气中弥漫着香气。

“我们目前每天收购新季大豆三四百吨,用于加工豆油、浓缩蛋白等13种产品。”公司副总经理郝强说,大豆浑身都是宝,在生产豆油和豆粕的同时,从豆油油脚中提取磷脂,并从低温豆粕中提取浓缩蛋白,将大豆“吃干榨净”。

在秋粮收购中,各级政府全力做好统筹组织工作。今年秋收以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组织开展市场化收购,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2300多家多元主体入市收购,鼓励粮食企业开展订单收购,与种粮农民建立粮食购销长期合作。截至11月20日,山东共收购新玉米262万吨,同比增加67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13万吨,同比增加9.5万吨,社会化企业收购成为主力军。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部分地区雨雪天气增多,要统筹做好秋粮收购和安全储粮,指导各地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相关社会设施资源作用,为种粮农户及时提供烘干收储等服务,加大预约收购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农户科学储粮指导,保障种粮农民利益。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责编:王震、陈键)
“中文热”折射“中阿合作热” - 北京警方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集中整治行动

“中文热”折射“中阿合作热”

发布时间:2024-05-01 06:45:13 来源: sp20240501

  图为埃及青年阿斯玛·穆斯塔法·易卜拉欣展示用毛笔书写的“心”字。   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摄

  图为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上,嘉宾们了解清洁能源项目。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摄

  中文课纳入沙特、埃及、阿联酋等国家学生的课表;摩洛哥、约旦等国家的不少年轻人爱唱中文歌、选择到中国工作;许多阿拉伯青年给自己起了中国名字……近年来,阿拉伯国家的“中文热”持续升温。日益密切的中阿友好合作让中阿人民的心更紧地贴在一起,“中文热”折射出一幅中阿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生动画卷。

 

  阿拉伯国家的“中文课堂”越来越多

  去年,一群沙特学生用中文开早会的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热传,引起广泛关注。视频中,来自沙特巴哈法赫德国王学校的学生们用中文进行早会,并由其中一名学生负责翻译。有熟悉情况的网友留言称,此类早会之前仅限于说阿拉伯语。

  这段视频不仅在沙特国内引发热议,还被其他阿拉伯国家媒体广为报道。阿联酋《海湾新闻报》称,该校鼓励学生用中文开早会的创新做法是在沙特教育部门启动强化中文教学计划的背景下推出的,旨在提高学生的中文能力,许多社交媒体用户对此表达了鼓励和赞许。

  近年来,“中文热”在阿拉伯国家持续升温,越来越多阿拉伯国家民众能写“中国字”、爱说“中国话”。在摩洛哥,90后女孩迪娜用韵味地道的中文歌传播中华文化,在网上吸引了众多粉丝;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叶海亚钟爱中国文学,10多年间翻译出版大批中文图书;约旦小伙子小艾来华留学后爱上中国,最终选择留在甘肃工作……类似的故事俯拾皆是。更令人惊喜的是,阿拉伯国家的“中文课堂”也越来越多。

  2023年6月,由沙特阿拉伯苏尔坦亲王大学和深圳大学共建的苏尔坦亲王大学孔子学院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正式揭牌,沙特第一所正式挂牌的孔子学院投入运转。其他多个阿拉伯国家也建有多所孔子学院和独立孔子课堂。

  除了中外合办的孔子学院之外,多个阿拉伯国家还主动加大中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比重。目前,已有沙特、埃及、阿联酋、突尼斯4个阿拉伯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沙特《欧卡兹报》报道称,沙特教育部门推出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中文学习。例如,学生参加中文课程将被视为参与志愿服务;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学生予以表彰,并将赴华研学游作为奖励。

  “随着沙特、埃及、阿联酋和突尼斯四国的学校陆续开设中文专业和中文课程,中文学习人数不断上升,赴华留学深造的阿拉伯籍学生数量连年攀升。沙特等国家还加大了中文教师和中文学习材料的引进力度。”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晓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拉伯国家近年来兴起的“中文热”,呈现出发展势头强劲、青年学习者多、推广行动迅速等特征。

  “中文热”源自中阿加强合作、增进了解的需求

  阿拉伯国家为何掀起“中文热”?专家认为,“中文热”折射出“中国热”以及“中阿合作热”。

  中阿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深入人心。特别是近10年来,中阿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取得丰硕成果。中国连续多年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阿拉伯国家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和经贸合作伙伴。中阿双方在工程承包、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合作深入推进。中阿经济互补性强,随着双方互利合作不断深入,中国以发展促和平的做法使广大阿拉伯国家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深化了双方的政治互信和民心相通。

  王晓宇认为,阿拉伯国家兴起“中文热”,主要源自三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加强经贸与科技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语言铺路,文化先行。目前,中国已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每一项互联互通都需要语言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阿拉伯国家推动本国中文教育的政治意愿。尤其从阿拉伯国家民众角度讲,共建“一带一路”顺应阿方发展需求,为当地民众带来福祉。学好中文,加深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吸收中国科技发展的成熟经验,成为当地民众的共识。二是深化人文交流。近年来,“中国故事”吸引大量阿拉伯国家民众,引发阿拉伯国家学习中国发展理念的热情。尤其阿拉伯国家青年人口多,是该地区知华友华的重要群体,随着越来越多中阿青年通过互联网相互学习交流,阿拉伯青年了解中国的渴望和学习中文的兴趣被不断激发。同时,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阿签署了一系列教科文卫合作协议,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之间的溢出效应与带动效应更加显著,促进中文教育在阿拉伯国家进一步升温。三是长远发展考量。2022年底,中阿、中海、中沙领导人会议成功召开,更加坚定了阿拉伯国家“向东看”的战略选择。阿拉伯国家“中文热”的根源是对中阿合作前景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阿拉伯民众认为,中文是一门国际影响力巨大的语言。阿拉伯国家推广中文教育不仅基于长远发展考量,也代表广大民众学习与接受中文的真实意愿。

  埃及高等教育部副部长谢里夫·优素福·艾哈迈德·萨利赫表示,埃及国内渴望了解中国的民众越来越多,他们希望通过学习中文,亲自探寻中国文化魅力、感受中国发展成就。如今,埃及多所大学开设中文专业,中文教学已成为埃及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还有更多令人欣喜的变化。近年来,“中文热”搭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快车,一些中国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打造网络中文课堂、移动智慧教室等,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了面向阿拉伯国家的专用中文学习平台,开放适合阿拉伯国家中文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中文考试、“中文+职业技能”等多种课程,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融入中文教育创新模式。

  “受益于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中文国际教育信息化为阿拉伯国家民众提供了更便捷的学习平台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中文课堂、移动智慧教室等先进教学手段,吸引阿拉伯国家的更多中文爱好者投入学习。”王晓宇说。

  中阿务实合作前景广阔、值得期待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各领域日益频密的交往,催生“中文热”,让阿拉伯国家民众爱上学中文。而作为文明交流的载体,中文又让阿拉伯国家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愈发深入,进而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中阿合作。

  王晓宇认为,“中文热”在阿拉伯国家方兴未艾,还将有力推动双方在语言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的合作,具体包括语言培训、翻译等语言服务领域,中文图书、影视等海外发售产业,以及中国书法、字画等文化周边产品贸易等,进而夯实中国语言文化在阿拉伯国家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随着中阿双方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稳步发展,‘中文热’将帮助阿拉伯国家民众更加深入多元地了解中国国情。近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广泛交流与分享创新科技、金融投资、脱贫减贫、数字基建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极大提升了中文在双边务实合作中的应用价值。”王晓宇说。

  2024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将在中国举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中阿务实合作前景广阔,值得期待。

  展望2024年中阿关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广大认为,2023年中国已同14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2024年中阿关系势必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一是继续深化战略互信,维护共同利益。2024年,双方将延续相互支持、相向而行的良好态势,推动中阿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二是坚持互利共赢,推动务实合作再上新台阶。双方将继续落实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在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8个领域持续推进全面合作,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双方近20亿人民;三是持续推进文明交流互鉴进入新阶段。中阿双方将共同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为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