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登陆上海

发布时间:2024-04-27 22:59:17 来源: sp20240427

原标题: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登陆上海

中新社上海12月28日电 今年是故宫文物南迁90周年。故宫博物院与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联合推出的“国宝的长征——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首展28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以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及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再现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记忆。

1933年1月,日军侵占山海关,华北局势岌岌可危,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决议择选重要文物南迁。1933年2月7日至5月23日,故宫博物院文物分5批南迁上海,总计13427箱又64包;南迁文物包括散氏盘、嘉量等青铜重器,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宋徽宗《听琴图》等书画名品,以及文渊阁《四库全书》等珍贵古籍。此外,古物陈列所文物5414箱、颐和园文物640箱又8包8件以及国子监石鼓11箱也南迁上海保存。

自1933年2月首批故宫文物出京,至1958年9月大部分南迁文物北返,这些“国宝”在众人的守护下避开炮火烽烟,完成历时二十余载、行程数万里的迁徙之路。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感慨:“整个文物南迁的过程经历了南迁、西迁、东归、迁台和北返,虽历经艰难曲折,文物却基本完好无损。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奇迹。”

上海是故宫文物南迁的首站,亦是故宫南迁文物的重要存放地。在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看来,南迁文物在上海的这段时间,有两件大事:一是把存沪文物全部清点了一遍,二是提选文物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为使西方人士得见中国艺术之伟美,故宫博物院应邀精选文物700余件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文物出国前,于1935年4月至5月在上海外滩中国银行大楼(原德国总会大楼)举办预展;文物出国后,于1935年11月至1936年3月在英国参加展览。“这是故宫文物第一次出国(展览)。”郑欣淼告诉中新社记者。

除以时间日历形式呈现“故宫文物南迁上海大事记”,本次展览还采用多媒体影像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对代表性南迁文物进行了创意诠释。

王旭东认为,故宫文物南迁不仅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之时的团结力;不仅保存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而且对其进行了有力的传播。“对这段岁月的缅怀与追忆,关系到每一位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对于现代文化溯源的思考”。(记者 王笈)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 新华社快讯: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说,伊朗对以色列的攻击是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美国必须置身事外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发布时间:2024-04-27 22:59:18 来源: sp20240427

  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81家机构获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范围覆盖全球1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获批数量仅次于2021年的118家。

  专家表示,QFII获批数量的上升反映出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看好中国市场潜力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使用来自境外的资金进行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的境外机构投资者。

  截至2023年底,已有802家境外机构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主要为境外养老金、主权基金、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中金公司2023年8月份发布的研报显示,境外投资者主要通过QFII/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陆股通机制配置A股资产。外资持有A股市值规模约3.5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为3.8%,占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为9%,在机构投资者中持股比例仅次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外资通过QFII/RQFII机制持有市值规模约为1万亿元。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境外机构投资者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一方面源于2023年我国经济活力持续恢复,尤其是三季度以来,各项宏观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全球投资者愈发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源于A股市场估值已处于历史偏低水平,相比于境外市场更具有长期吸引力,因此更多境外投资者希望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2023年QFII获批数量多、种类广泛,是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市场开放、投资组合多样化要求和监管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我国在推动市场开放的同时,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提高了市场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末以来,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在内的多家外资机构看多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并认可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高盛报告显示,2024年A股企业盈利或可实现10%左右,配合政策落实效果,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2024年的回报率或将分别达到17%和19%。

  入场渠道不断畅通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QFII制度于2002年正式实施。近年来,QFII制度不断优化和完善,在引入境外长期资金、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价值投资、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9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发布,进一步降低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门槛,稳步有序扩大外资的投资范围。

  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提升QFII/RQFII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化水平。

  “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速,从顶层设计上不断优化制度,如简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格审批流程,改革相关的外汇管理政策,降低了外资进入的门槛和成本。”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

  专家普遍认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入场”,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多重正向作用。“外资机构通常具备成熟的投资理念,倾向于中长期持有和价值投资,有助于优化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并通过外部监督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田轩说。

  董忠云也认为,外资机构在公司治理、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经验更加丰富,会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先进的产品开发经验、风控管理工具和策略,提升市场成熟度。与此同时,外资机构也会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引导市场投资风格向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转变。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要吸引到更多外资机构,田轩认为关键在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唯有给外资机构带来实际回报,才能对外资产生长期吸引力。”

  董忠云建议,要继续优化对外开放制度,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放宽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限制,为外资提供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让外资“进得来”。同时,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通过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引导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提升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能力;严格退市制度,畅通退市渠道,促进风险类公司出清等方式,为外资提供清晰、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让外资“留得住”。

  马春阳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