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雪护归途 铁路人温暖春运“回家路”

发布时间:2024-04-29 07:37:10 来源: sp20240429

车站里、站台上人潮涌动,提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在候车大厅内往来穿梭……数据显示,春运自1月26日至3月5日,为期4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8亿人次,日均1200万人次,同比2023年春运增长37.9%。

在4.8亿旅客平安出行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万家团圆的时刻,依然坚守在一线岗位,守护春运“回家路”,为旅客出行保驾护航。

日行万步的春运站台“守护者”

今年春节,客运值班员段婷像往常一样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江西省新余北站的高铁站台长度只有550米,她每天在站台上走两万步左右,相当于徒步近12公里。

段婷在新余北站1站台上班,负责下行高铁的接发和旅客乘降组织工作。每天早上7点40分,第一趟高铁从这里驶出,她每天工作14个小时,列车到达发出密集、客流量大、工作时间长,这无疑是对工作人员耐力和体力的考验。

东西两端红外线报警器是否正常、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好、引导屏状态是否良好、轨道有无异物……上班之后,段婷需要仔细巡视整个站台,从一端到另一端,确保站台安全有序。每当列车抵达,段婷都会迅速前往指定位置,与列车长交接,同时留意车厢旅客上车情况,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在旅客排长队的地方,她就跑过去引导分流,保证旅客安全快速上车,以免耽误列车正点发车;遇到重点旅客下车,她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并提供帮助;待每趟列车开走后,她会巡视站台卫生,看到有污渍,立马通知保洁处理,保持站台面干净整洁……做完这些工作,下一趟列车又来了,段婷又开始了同样的工作。

客运值班员段婷正在引导旅客有序检票进站。曾渝湘摄

客运值班员段婷正在引导旅客有序检票进站。曾渝湘摄

春运期间,新余室外温度只有2度至3度,由于长时间的室外走动,段婷的脸被冻得通红,嘴唇也干燥得起皮。

“通过不停地走动,我可以看到站台地面是否干净,哪节车厢上车通道被堵需要分流我会立马赶过去,旅客也可以随时看到我们工作人员,有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能找到我们。”段婷说,即使再苦、再累,她对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一丝懈怠。

今年是段婷参加工作以来的第7个春运。“春运期间,旅客流量大,突发情况也多,我告诉自己要更细心一点,多走走、多看看,保证旅客安全出行。”看着列车慢慢驶出站台,段婷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幕”后护航的车站客运“指挥家”

早上10点,在江西鹰潭站综控室的监控视频里,春运旅客进站、出站、乘车的镜头都清晰可见。综控室里,电话、对讲机响个不停。

“7站台,K8713次列车开过来了,上车旅客951人,旅客较多,请加强乘降组织。”综控员张华正通过电话与客运值班员对接工作,她紧盯着监控屏幕,核对列车进出站时刻,抬头确认现场监控,不停地接收新指令,通过对讲机、电话向外传达和发布指令。

张华已经在综控员的岗位上工作8年了,从旅客检票、站台乘降,到列车准时到达与出发,客运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综控员。她们需要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准确操作设备,协调客运各岗位作业,因此被称为车站的客运“指挥家”。

张华正在使用对讲机沟通客运工作情况。蔡紫妍摄

张华正在使用对讲机沟通客运工作情况。蔡紫妍摄

张华的正前方是4块液晶显示屏,可以切换展示128个监控画面,将车站的每一个角落尽收眼底。操作台上是一字排开的6台电脑,显示着需要关注的不同信息。张华在一块块屏幕后与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进行联络,灵活切换操作,确保车站客运工作有序进行。

春运期间,鹰潭站日均开行旅客列车90多趟,密集时段每5分钟1趟车。验证、安检、检票、站台、乘车、出站……张华的工作涵盖了旅客从进站到出站的每一个环节。她负责广播提醒,引导旅客准时、有序上车,同时,还要与客运人员紧密对接,掌握车次和旅客的即时信息,预判晚点列车、车流高峰等情况。在她的“指挥”下,一列列火车缓缓驶出鹰潭站。

提及春节假期,她的语气里流露出对春运保障工作的自信与自豪。“鹰潭站每趟旅客列车的安全到发,背后都有我们综控员的‘护航’,工作虽然辛苦,但我觉得很有意义,为了万千旅客顺畅出行,这些付出算不了什么。”张华说。

坚守岗位41年的列车车号员

今年60岁的李金饶是江西上饶车务段横峰站的一名车号员。横峰站是集客货运为一体的车站,也是连接赣闽交界的重要枢纽。今年春运对于李金饶来说很特殊,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第41个春运,也是最后一个春运。

每逢春节,物资运输任务繁重,车流往来更加密集,这是李金饶最忙最累的时候。这段时间里,他每班要负责接发30余趟列车,承担着接报编组、检查货车、抄记车号等任务。

凌晨2点15分,李金饶向车站值班员请求上道作业,对到站的列车进行编组确认、车号核对、标记涂打。

每到夜里,室外的温度都会降至零下,轨道的地面结起一层厚厚的冰霜。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从车头一直到车尾,李师傅一一进行核对,确保列车编组无误。

凌晨2点,李金饶正在检查关门车。陆佳骏摄

凌晨2点,李金饶正在检查关门车。陆佳骏摄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可不好干。”李师傅笑着说道,由于车流密集、现场作业量大,他每天需要走上万步,检查货车200余辆。李师傅细心地涂打标记、核对现车,为了确认列车车号、载重量等数据是否正确,他不时弯下腰或踮起脚尖观察,用手触摸冰冷的火车皮,一旦检查到异常情况,他都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绝不遗漏任何问题。

“虽然快退休了,但我只要在岗一分钟,便会干好这60秒。”李师傅说。

在自己的岗位上,李金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着一样的工作,40多年来,他始终如一,用这份看似平凡的坚守,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陈蓦然、丁波、陈静仪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王震、高雷)
国企专业化整合案例涌现 民企龙头强链补链势头向好 - 国际观察|中东经济在逆境中寻机遇

国企专业化整合案例涌现 民企龙头强链补链势头向好

发布时间:2024-04-29 07:37:11 来源: sp20240429

原标题:透视深市并购重组市场:国企专业化整合案例涌现 民企龙头强链补链势头向好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是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部署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深市上市公司牢牢把握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要求,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契机,积极利用并购重组工具做优做强,并购重组交易日趋理性,产业逻辑特征日渐明显,主渠道作用日益彰显,已成为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借助并购重组工具,深市国企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促进价值实现和价值发现;民企聚焦主业发展,深耕产业链,持续完善重点领域战略布局。

产业链整合成主流

交易估值更趋合理

2020年至2023年三季度末,深市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含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合计317单,合计交易金额约7600亿元;实施重大资产重组209单,合计交易金额约8405亿元。其中,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00亿元的方案有21单,有影响力的并购重组方案频现,示范性效果愈加突出。

从披露方案来看,同期以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扩张整合的交易186单,目的为剥离资产聚焦主业的产业精简整合交易54单,合计占比超过75%。盲目跨界情况得到较大程度的修正,上市公司深耕产业链上下游,利用产业并购进行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上市公司“壳价值”被压缩,市场化并购整合能力得到充分淬炼,特别是在交易估值方面,2020年至2022年全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深市重组标的平均评估增值率分别为262.63%、231.00%、156.76%、162.16%,交易估值逐步回落,交易行为进一步回归理性,优胜劣汰效果更为显著。

国企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

促进价值实现和价值发现

近年来,深市国企重组规模较大,民企重组活跃度较高。其中,国企披露并购重组交易数量占比约四成,交易金额占比约七成;民企披露并购重组数量占比约六成,交易金额占比三成左右。

深市国企践行深化改革,促进价值实现和价值发现。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提速背景下,央企集团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践行国企深化改革的典范探索案例不断涌现,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经济转型发展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至2022年全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国企实施完成并购重组单数分别为20单、23单、16单、15单,交易金额(含配套募集资金)分别为2234.58亿元、1827.23亿元、1199.33亿元、1276.72亿元。其中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整合及延伸的单数占比分别为65%、43.48%、62.5%、60%,金额占比分别为85.43%、79.46%、31.16%、41.84%,反映了深市国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提高产业链一体化水平。

随着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推进,央企集团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探索国有资本运营新模式,构建集团总部“管资本”、专业化平台公司“管资产”的格局,将同类资产整合至同一平台,实现管理一体化。

如天山股份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不含配套募集资金)达981.42亿元,为深市历史第二大并购交易方案,完成了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水泥资产整合,成为A股资产和产能规模最大的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助力“碳中和”背景下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深市央企上市公司充分灵活运用并购重组工具加速资产整合,提升企业价值,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2022年,全球最大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吸收合并ST平能,实现国家能投集团新能源板块整体上市及龙源电力回归A股,进一步完善了深市新能源产业格局,助力加快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民营龙头竞逐补链强链

完善重点领域战略布局

借助并购重组工具,深市民营企业聚焦主业发展,完善重点领域战略布局。

深市民企在并购重组市场较为活跃,2020年至2022年全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民企实施完成并购重组单数分别为50单、28单、24单、15单,交易金额(含配套募集资金)分别为1004.29亿元、388.83亿元、419.17亿元、71.49亿元。

深市民营上市公司,特别是民营龙头充分利用重大资产重组深耕产业链,强链、补链型整合并购日渐增多。如美的集团并购科陆电子,通过发挥科陆电子在能源管理与储能业务方面的优势,实现工业、民用能源管理全覆盖,形成从电网调度、储能到用电的完整产业链。

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改革以来,注册生效的重组项目超70%为民营企业,收购资产集中于制造业,广泛覆盖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行业,通过并购重组加大对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的重点投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例如,润泽科技主业原为食品包装,开创业板重组上市之先河,转型为国内领先的超大规模第三方IDC运营商,并购交易规模达142.68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业绩大幅提升,2022年实现净利润11.98亿元。又如民营炼化龙头东方盛虹,通过并购战略转型新能源材料领域,在EVA光伏料产品晶点、熔指等关键指标改进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攻克光伏产业“卡脖子”技术。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