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国共逐梦

发布时间:2024-04-30 03:46:34 来源: sp20240430

杨冬梅和刘超铸近照。 张安曌摄

杨冬梅和刘超铸近照。张安曌 摄

金秋清晨,军营里好不热闹。走在营区,看着眼前的一切,火箭军某旅干部刘超铸仍感觉有些不太真实。此时,一名女军官带队从远处走了过来,正是他的妻子杨冬梅。两人相遇的一刻,敬礼还礼,相顾无言,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那是只有他俩才懂得的幸福。

就在两个月以前,这对夫妻还相隔数千公里。刘超铸驻守雪域高原,杨冬梅扎根大山深处,两人分处两地已有10年。

“我们是同窗,更是战友。”高中毕业后,他们一个考入军校,一个参军入伍。得知同学杨冬梅成为一名火箭军战士时,刘超铸发自内心地敬佩这个勇敢坚毅的女孩。

“这次训练成绩达到了优秀,多亏了你的经验”“专业知识基础还不牢固,我得抓紧时间训练”“我准备年底向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你呢”……来到军营后,两人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彼此相互打气。第二年,杨冬梅成功通过士兵考学,也成为一名军校学员。

有了共同的身份,便有了更多共同的话题,随着对彼此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两人的心也贴得越来越近,不久后便确定了恋爱关系。可就像无数军人那样,他们将儿女情长埋在心底,选择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刘超铸军校毕业后,奔赴西藏高原。杨冬梅毕业前夕也决定追随刘超铸的脚步,毅然写下戍边申请书,结果未能如愿。

“无论是否工作在一起,我都对你不离不弃。”杨冬梅的坚定执着,让刘超铸深受感动。“一起携手走下去”,成了两个人的共同愿望。

然而,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杨冬梅来到火箭军某旅任排长,面对蹲连锻炼、任职培训、带兵组训等一连串考验,她唯有打起全部精神认真应对。而远在西藏的刘超铸,此时也不轻松:带领官兵训练、撰写训练教案、忙于部队管理……种种新情况新任务,经常让他感到紧张而充实。但只要拨通对方的电话,所有烦恼都会一扫而光。两人聊得更多的,还是成长与收获,言谈之间,那些未道出的爱与牵挂,也在熨帖着彼此的心。两人笑着约定“顶峰相见”,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

2019年春,两人在老家举办了婚礼。短暂的幸福团聚,执手相看泪眼,让随后的离别反而变得更加从容了。“一想到我们的小家守护着祖国的‘大家’,思念就好像没那么苦涩了。”杨冬梅回忆说,婚后那段时间,她和丈夫交流沟通的,更多是工作上的事,而对家庭未来的规划,他们总是下意识地回避开。

然而,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让团聚成为两个人不得不面对的话题。2022年底,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杨冬梅向组织提交了双军人选调申请。她和丈夫都清楚,这种跨战区跨军种的选调并不好办,因此也没抱太大希望,平日里依旧勤勤恳恳地各自忙碌着。

他们并不知道,“幸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旅党委参照相关政策规定,认真研究了杨冬梅两人的情况,认为其符合选调条件,随即与刘超铸所在单位取得了联系,并将选调刘超铸的申请上报至火箭军机关。同时,该旅党委还协调班子成员赴杨冬梅和刘超铸的老家走访慰问。

政策的支持、领导的关心,让杨冬梅和刘超铸深受感动,两人再次约定:“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厚爱!”

在等待选调结果的一年时间里,夫妻俩立足自身战位,努力工作,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刘超铸带领连队在演训任务中灵活处置多项特情,获得上级肯定;杨冬梅在火箭军组织的集训中成绩名列前茅,为单位争得了荣誉……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今年8月,一纸命令迎着高原的秋色,飞到西藏某边防团,刘超铸被调到妻子所在单位,小两口终于可以团聚了。

虽然到了全新的环境,但刘超铸几乎是“脚一沾地,立马上岗”,快速适应了新角色、新岗位,这让身边战友有些意外。当他们询问原因时,刘超铸有些难为情地解释:“是我爱人提前对我进行了辅导。人还没来到咱单位,很多情况就已经了然于胸。”他接下来的一番话,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能够与心爱之人同在一个营盘,为心爱的事业共同奋斗,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和幸福呢?”。

是啊,改革强军,搅动多少风云,也牵动着千家万户。当“大家”与“小家”同声相应,当“大我”与“小我”同气相求,心中有光,即是奔赴所爱。两名军人、一个家庭,构成了这个变革时代的缩影。

最近这段日子,杨冬梅和刘超铸看中了部队驻地附近的一所幼儿园,在军人军属优待政策的支持下,他们的孩子不久后就可以在那里接受学前教育。“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只要心有所愿、爱有所往,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杨冬梅说。(李映虹)

采写感言

同心相契 双向奔赴

■李映虹

在改革强军大潮里,这篇稿件反映的故事也许只是沧海一粟。笔者之所以把这对军人夫妻的故事写出来,既是对两人相知相守的有感而发,更是对各级组织倾心关爱的由衷抒怀。试想,如果每一名军人都心中有光、奔赴所爱,每一级组织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将无数个看似平常的“小确幸”“小期望”连缀成不凡的“大幸福”“大情怀”,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中沉淀成花开时刻、蒂落时分,那该是多么令人称道的美好啊。

大道如砥,踏歌以行。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高大上”,但若将其置于成就一个人、办好一件事上面,就很接地气了。军人夫妻也好,选调团聚也罢,都恰如这个时代的点点微光,汇以成炬,为壮阔无垠的强军新征程照亮前路。我们坚信,只要“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同心相契,双向奔赴,就一定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责编:彭静、王潇潇)
两岸书院代表在福建南平共话传承与融合 - 海内外拥有百万读者 浙江女教师用漫画传递中华传统文化

两岸书院代表在福建南平共话传承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4-04-30 03:46:35 来源: sp20240430

  据新华社福州电  (记者邓倩倩)悠悠书院,跨越海峡,弦歌不绝。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至今在海峡两岸赓续着中华文化根脉。第七届海峡两岸书院论坛近日在福建南平考亭书院举办,200多名两岸书院代表及专家学者与会。

  海峡两岸书院论坛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融汇主旨演讲、专题讲座、圆桌会议、雅集交流和文化参访等丰富内容。

  “闽中大儒,以朱子为最,故书院无不崇奉,海外亦然。”台湾阳明书院院长温明正在主旨演讲中介绍,台湾在清代处于朱子理学的学术圈之中,所以书院多祭祀朱子,朱子学对台湾的书院教育影响至深。

  “推动海峡两岸书院文化交流与合作计划,扩大书院教学教材交流、弟子互访与短期研学,需要闽台一家的文化共识及相同理念的热忱先行者。”温明正说。

  6年来,300多名台湾书院代表和青年学子来到福建,与大陆同仁互学互鉴,开展学术交流、寻根探访和文化研学等活动;福州正谊书院和台湾咸临书院、南平考亭书院和台北阳明书院等闽台两地书院签订协议,互学互访;闽台18家书院携手成立“海峡两岸书院联盟”,并在正谊书院设立联盟秘书处,为两岸书院常态化交流提供组织保障。

  主论坛之后,两岸书院代表及专家在熹茗书院参加文化雅集活动,观赏宋代点茶和茉莉花茶冲泡技艺,畅谈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书院的融合发展,领会朱子文化在民间传承和发扬的文化自觉。

  中国朱子学会顾问朱清表示,闽台一家,闽学东传,以儒学、朱子学为圭臬的书院文化从福建传到台湾,成为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财富。书院交流,增进了两岸中华文化认同,对于两岸融合发展,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享民族复兴荣光,都有促进作用。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