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景点却频频吸引游客冒险“打卡”,屡禁不止让管理方很头疼

发布时间:2024-05-01 06:27:50 来源: sp20240501

  “野景点”成为社交平台热门打卡地,谁来为游客的安全负责?

  近期,澎湃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上海宝山区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外的吴淞口灯塔成为网红打卡地。灯塔景色虽美,暗藏的危机也不少。

社交平台上的吴淞口灯塔。

  “上海宝山”微信公众号此前介绍,吴淞口灯塔并非对外开放的景点,且在汛期涨潮十分危险,近2公里长的堤坝会被潮水淹没。

  10月30日,记者在社交平台评论区看到,该灯塔近期也发生过涨潮时游客被困在灯塔下不来的危险事件,但过去拍照打卡的游客与钓鱼爱好者依然络绎不绝,不少博主甚至分享了指导市民翻越安全围墙的“寻塔路线”。

  11月1日,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找到两条前往灯塔的路线,尝试寻找吴淞口灯塔。

  “年轻人都是从这里翻过去的”

  去灯塔的路线可以分为“公园内”和“公园外”两类路线。公园外的路线比较偏远,要沿着逸仙养老院边上的小路走到底,才能抵达博主们口中的“翻墙点”。从路口标语可以看到,这条路禁止外来人员进入,且该路段围墙上都贴着“江边极易溺水,禁止翻墙入内,违者后果自负”的警示标语。

此路段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本文图片除截图,皆为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洁 摄

  不过旁边一单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条路经常有外人走动,并为记者指出应该怎么前往灯塔:“你走过养老院,过了那个路口左转,翻一个围墙就到了。”

博主推荐的翻墙点之一。

博主推荐的翻墙点之二。

  根据工作人员的指示,记者走到小路尽头,看到了博主们的“翻墙点”——其中一个点位在围墙下面,特意堆放了多辆废弃的共享单车,游客需要踩着单车翻越围墙。

  另一个点位则是在道路尽头,有一堵将近三米高的围墙,旁边的工人说“年轻人都是从这里翻过去的”,并且为记者指了指围墙上的一个坑,“那就是翻墙的人踩出来的。”

被翻墙的人踩坏的围墙。

  路上,记者还遇到另外两位根据路线找来的游客,看到要翻越围墙之后选择了放弃。

  相较而言,“公园内”的路线更容易寻找。根据博主提示,记者很快找到了位于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垃圾场附近的口子。可以看到,围墙上的铁丝网被掀起,下面放置木桩以供攀爬。

围墙旁的铁皮门被扒开。

  在该围墙左侧树林里的铁皮门也被扒开,缝隙正好够一个人弯腰进入。记者从这个缝隙钻进去后,发现这条小径直通江边,可以看到吴淞口灯塔。堤坝上有四五个人在观景,还有两个人在防汛石上捉螃蟹。一旁的老人对记者说,前几天还有人在这里捡了一只脸盆大的老鳖。

在捞蟹的游客。

几个大四学生在等待退潮。

  询问得知,堤坝上的几名大四学生在等待五点退潮,便可以从这边的堤坝走去灯塔。被问及是否了解江边涨潮的危险,大学生们对记者表示,他们都听说过前段时间发生的南汇海滩女童遇难事件,但他们都是大学生,不担心这些危险。

  公园:每年都在修墙,游客屡禁不止,很头疼

  “又有人穿过去了?”11月1日,听到有游客越墙去灯塔,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公园管理处管理人员立即安排公园安保去现场探查,“灯塔是海事设备,它其实不是景点,不是让你去游玩的。”对于游客屡禁不止的情况,园方一直很头疼。

  管理人员对记者表示,由于该灯塔没有直接过去的路径,不少游客选择违法途径越墙观塔。公园每年都在修补通往江边的围墙,但修好之后游客不是翻墙就是移开挡路的铁皮,导致依然有不少游客私自来到江边,公园只能不断修补被破坏的围墙,并在开园时间段内安排安保在围墙附近巡逻。目前,园方会进一步做好安全措施,也欢迎社会各界继续监督。

  当天,记者致电上海市宝山分局滨江派出所,民警表示公园已与派出所多次联系,并已汇报上级做出具体实施。过去几年,滨江派出所曾协调园方修复临江被破坏的铁丝网并进行加固,并加装监控探头,不定期开展巡逻。针对外部的进入途径,派出所协调吴淞街道,在荒地处修建了一堵长约31米,高约3米的围墙。针对私自进入的人员,民警和公园工作人员会进行安全教育并劝离现场。

  面对屡禁不止的翻墙事件,园方希望游客为了自身安全,遵守规则不要翻墙,在公园规定的滨江平台远眺灯塔即可;也希望社交平台能严肃对待这一类信息,不要宣传、推荐有严重安全隐患的“野景点”,对市民产生误导作用。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洁

【编辑:刘阳禾】
报告称:中国未来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将以倍增式发展 - 武警桂林支队掀起新年度军事训练热潮

报告称:中国未来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将以倍增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01 06:27:51 来源: sp20240501

   中新网 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高凯)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承办的《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报告发布会日前召开,二十余位专家于会上共同探讨了风光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未来路径。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报告站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节点,提出了风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识别风、光发电开发的内在优势与产业新机遇、新业态,为我国未来电力系统的绿色与低碳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与科学建议。

  在报告发布环节,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环境学院教授,报告总召集人鲁玺介绍了《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的主要内容。报告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未来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将以倍增式发展。在碳中和目标下,2060年我国的风电与光伏装机量将达到2020年风光总装机量的十倍以上,且随着风光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发电效率的提升,2060年的风光发电量将达到2020年风光发电量的十三倍以上。预计到2030、2035、2040、2050和2060年,风电和光伏的装机总量将分别达到所有电源总装机规模的45%、55%、65%、75%和83%。预计到2030年我国风光总装机容量有望达到2200-2400吉瓦,2060年达到5496-7662吉瓦。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报告。报告发布方供图

  根据各地区的风光资源禀赋和现有能源装机特征,报告建议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陆上风电;尽管华东与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较弱,但海上风电资源充足,因此应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华北与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辐射资源,应着重推动集中式光伏发电的发展;虽然华东、华中和南方地区太阳能辐射资源相对较弱,但考虑到大量的电力供应需求,应基于工业及商业建筑面积,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

  该报告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联合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国科学院、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团队共同完成,编写过程中组织了以“面向碳中和的风光技术”为主题的系列碳中和技术论坛与学术沙龙活动,100多位专家参与了报告撰写与审议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当日在发布会上致辞称,气候危机的加剧使各国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一直在组织专家系统梳理和研究碳中和领域交叉融合创新的关键问题,为推动“双碳”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总体架构和基础支撑。此次发布的报告是《中国碳中和技术路线展望》系列报告的第一份,后续将陆续发布新型电力系统、零碳货运、零碳工业技术等不同领域的技术路线展望报告。(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