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集新风尚(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2:40 来源: sp20240429

  图为大集上的传统小吃摊位。   本报记者 郝迎灿摄

  琳琅满目的年货、热气腾腾的小吃、熙熙攘攘的人群……早上8点,位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镇的红旗大集已是人声鼎沸。

  占地10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4个多标准足球场,设置摊位3000余个,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红旗大集,如今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俗大集之一。

  传统大集如何引入消费新业态、打造消费新场景、展现消费新风尚?记者前往大集,采访年货购销情况,感受浓浓的年味。

  活跃城乡消费市场

  饼干、桃酥、枣糕……从东门走进红旗大集,右手第一个摊位上摆着20多样糕点。“6块一斤,哪样都能尝。”摊主牟楠楠麻利地从顾客手里接过装满饼干的袋子,往秤上一放,“抹个零,您给35元就成。”

  “她家糕点用料实诚。”家住红旗镇的王阿姨,逢集必来光顾。牟楠楠和丈夫魏忠帅经营这个摊位已有5年多,收获了一批老主顾。

  “10年前我们学会制作糕点,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风里来雨里去,后来才有了这个固定摊位。”牟楠楠说,“红旗大集人气旺,出一次摊能卖出去3000多块钱的糕点。”摊位后边,停放着一辆簇新的厢式小货车。“今年刚买的,花了9万多元。”牟楠楠笑着说。

  红旗大集公历每月逢2、5、8日开集,俗称“二五八大集”。今年,为了更好地满足周边群众置办年货的需求,从腊月二十三(2月2日)到腊月二十九(2月8日)天天有集,还在黄金位置设置年货区,干果零食、水果蔬菜、油盐酱醋、春联年画等应有尽有。

  “集上有不少本地土特产,有小时候的味道。”家住鲅鱼圈区的李德田早早地过来赶集,才10点来钟,小推车里已经装满了鸡鸭鱼肉、熟食干果等年货。

  黏豆包、驴打滚、炖酸菜……红旗大集是当地特色美食的聚集地。鏊子里磕一枚鸡蛋,放一勺肉馅,两面煎至金黄后再摊上一层面糊,没几分钟,一锅香喷喷、热腾腾的肉蛋堡便出炉了。摊主陈吉祥是一名00后,他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我到外地工作,总会回忆起小时候跟爷爷奶奶赶大集的场景,集上各种好吃的、好玩的,来赶集的都是十里八乡的人,别提多亲切了。”

  陈吉祥去年辞职来红旗大集摆摊创业。“肉蛋堡三块五一个,十块三个,一个集能卖700多个。”陈吉祥给记者算了笔收入账,“只要肯吃苦,就能靠双手过上好日子。”

  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葡萄先尝后买!”在水果蔬菜区,一阵吆喝声吸引了记者注意。眼前的葡萄色泽鲜红,果粒巨大,摘一颗放入口中,果肉饱满多汁,香气沁人心脾。

  “全是咱本地的葡萄,去年9月份成熟采摘后放入冷库,等到今年春节期间销售。主打一个时间差,价格比集中上市期高出来不少。”摊主张山峰家里种着15亩葡萄,还是周边小有名气的葡萄经纪人。

  鲅鱼圈区是全国重要的葡萄产区之一。“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年产葡萄8000多万斤,产值约4亿元。”红旗镇党委书记张巍说,红旗镇享有全国“一镇一品”示范镇称号。

  “阳光玫瑰等高端品种受到市场欢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红旗大集摆摊10多年,张山峰见证了本地葡萄种植产业的发展。

  菜采地头、果摘枝头、鱼打船头,通过红旗大集,营口当地不少优质农副产品得以摆上百姓餐桌。

  碗蜇头、碗蜇皮、珊瑚海蜇丝……营口盖州市西海街道办事处红旗村的渔民周丽,在摊位上堆满海蜇产品。“虽然天冷,但是挺有赚头,辛苦点也值。”周丽说,“每个赶集日平均能卖一两千斤海蜇,节假日最高能卖3000多斤。”

  红旗大集等商贸流通渠道的日趋活跃,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随着人流来到营口风物区,这里的货品都是营口本地的优质农副产品,包装精美,有自己的品牌标识。“我们对货品进行精心筛选,引导和支持商户提升产品的知名度、附加值。”鲅鱼圈区红旗镇民俗大集管理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丁欢欢表示。

  丁欢欢拿出手机,点击进入红旗大集商城小程序,“我们在多个平台搭建线上商城,通过电商直播拓宽销售渠道,去年帮全区近百家农户解决销路问题。”去年红旗大集线上线下共带动农产品交易额达12亿元。

  促进文旅农商融合

  新春之际逛红旗大集,除了备年货、品美食之外,还能感受年俗文化:盖州皮影戏、东北大鼓等民俗项目在大集上一一展示,为往来市民和游客奉上丰盛的文化大餐。

  伴着秧歌音乐,盖州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世敏和女儿王玉双一起,舞动着手中的影人,一旦一丑,诙谐幽默的表演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通过这个平台,希望有更多人认识皮影、喜欢皮影、加入我们,让盖州皮影戏更好地传承。”今年64岁的林世敏,是盖州皮影戏的第五代传人。画样、雕刻、着色、上油、组装……一场表演结束,林世敏还现场教观众制作起皮影。

  “我们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集市,开展年轻人喜爱的非遗、演艺互动项目,从而拉动年轻客群走进集市,充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鲅鱼圈区文旅广电局局长杨红岩介绍。

  赶大集,成为新风尚。“大集上好吃、好玩、好看,让我大开眼界。”湖南永州的胡湘婷来营口出差,特意到红旗大集逛一逛,“摊铺之间挤得满满当当,听着亲切的吆喝声,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大集不仅是商贸流通场所,也成为当地乡村文化地标。“我们以乡镇大集为载体,做足文旅农商融合文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杨红岩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0日 03 版)

(责编:牛镛、闫嘉琪)
跟着赛事去旅行(锦绣中国年) - 去年中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14次 涉672.8万辆车

跟着赛事去旅行(锦绣中国年)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2:41 来源: sp20240429

  图①:位于燕山山脉东部的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大平安村举办和美乡村半程马拉松暨“奔赴山水·和美之约”沃野跑活动。千余名跑步爱好者奔跑在山水田园、古街小巷之中,领略乡风乡韵。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摄   图②: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高人气,为赛后发展“体育+旅游”创造条件。图为学青会冲浪比赛长板项目运动员正在比赛。   广西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供图   图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女子户外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开展户外锻炼、欣赏冰雪美景。   张 枨 蒋希武摄影报道   图④:亚运会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充分展示城市魅力的舞台。浙江杭州提出“乐享亚运会”,推出“观亚运、游西湖、喝龙井、看越剧”的特色游览行程。图为杭州西湖长桥景观。   张 力摄(影像中国)

  四川成都大运会、浙江杭州亚运会、广西南宁学青会,还有从年初跑到年末的各地马拉松赛事……一场场精彩的体育比赛,牵动无数观众的心,也激发了人们“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热情。随着大众健康意识增强,体育旅游渐成风尚,人们在游览景区之余,还会选择登山攀岩、雪场飞驰、徒步探索、绿道骑行……一批具有体育运动特色的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同时,各地也纷纷出招,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推动体育和文旅深度融合,让更多游客在旅途中享受运动乐趣,推动体育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留量”,释放假日消费活力潜力。

  ——编  者

  

  全民健身成常态,带动个性化旅游新风潮

  “运动员已出发。”蓝天白雪间,伴着提示音,一名运动员自山上高台跃出,手持雪杖,脚蹬双板,在空中接连两个360度转体。接着,“噔”一声,落在雪道上,稳稳身子,急速滑下。

  近日,2023—2024赛季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赛于吉林长春莲花山滑雪场开赛。首轮比赛,便聚集了200余名滑雪爱好者前来观赛,从辽宁赶来的赵女士就是其中之一。“离运动员不过百来米,他们的技术动作、掀起的雪花、雪道留下的纹理都看得清晰。”说话间,赵女士目送结束比赛的运动员离场,“这是我第一次现场观赛,和看直播相比,参与感更强。”观赛之后,“从滑雪到赏冰”,赵女士做了细致的旅行规划:就地体验雪场夜滑、到冰雪新天地赏灯、游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而对于带队来参加比赛的教练郭心心来说,除了顺利完成比赛,她也有几项旅行计划:“等比赛结束,我打算带着运动员们在长春好好逛逛。除了体验冰雪项目,还想去长影博物馆,再尝尝东北菜,体验关东风情。”

  体育赛事对文化和旅游的带动作用明显,参赛选手和观众通过游览当地风景、品尝当地美食,感受“文化味”和“烟火气”,能够促进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更大范围、更深程度融合发展。

  目前,“跟着赛事去旅行”渐成风潮,与全民健身的持续推动有着密切关系。随着人们主动锻炼的意愿加强,体验型、个性化旅游需求不断增长;而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丰富的赛事活动和随之产生的多样化体育消费场景,也满足了火爆的市场需求,一批具有体育运动特色的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过去人们为观光来到广西桂林市阳朔县,近些年,越来越多人因攀岩来到这里。触摸崖壁,呼吸山风,登高望景,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阳朔独特的攀岩体验。目前,阳朔有约70个岩场、约1200条自然岩壁线路,每年吸引近万名攀岩爱好者。2008年,第一届阳朔攀岩节举办,此后随着当地攀岩运动的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级的攀岩盛事。据统计,2023国际攀岩节活动当天来阳朔旅游人数13360人,较比赛前一天增长3220人,带动消费161万元。

  以赛为媒,聚人气、促消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是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十四冬”)赛事承办地之一,也于近期迎来了多项精彩纷呈的冰雪赛事。1月4日至10日,2023—2024赛季全国冬季两项锦标赛(资格赛)在凉城国际滑雪场举行。比赛期间,火热的赛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我是南方人,很少有机会能体会滑雪的乐趣。这次能够现场观看赛事,更有参与感、氛围感。”来自四川的游客马静波告诉记者,除了观赏比赛,他还和家人在当地的滑雪场体验了一把滑雪的乐趣,并到当地有名的温泉城感受了室外温泉。据统计,赛事期间,凉城县日均接待游客量1339人,较平时同比增加95%,日均收入26.1万元,较平时同比增加104%。

  大型赛事为契机,构建文体旅融合新场景

  对于从事医护工作的浙江湖州“跑友”张辉来说,忙碌工作之余,参加马拉松赛事是一种非常好的休闲方式。他告诉记者:“和特地做攻略、有目的的旅游不同,通过马拉松赛事顺道进行的旅游,有着独特的视角。”“通过一场马拉松认识一座城”,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正在成为各地树立城市品牌、促进文旅等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贵州马拉松参赛选手可免票游览贵阳市内10个旅游景区;江苏苏州城市马拉松挖掘文化元素,赛道沿途献映了昆曲、评弹以及水乡特色舞蹈;重庆马拉松推出以“马拉松火锅”为亮点的国际消费节,宣传火锅文化;山东泰安马拉松不仅向参赛者和观众展示优美的自然风光、多元的文化风貌和独特的人文魅力,还带火了本地特色菜品。

  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都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对带动相关产业推进融合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关于以重大体育赛事为契机组织开展体育消费促进活动的通知》等政策举措,积极促进体育休闲消费,发展体育赛事经济。以杭州亚运会为例,据统计,在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赛事举办期间,杭州接待游客总量达4345.9万人次,日均271.6万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12.4%,带动杭州住宿、餐饮、零售消费489.6亿元。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各项大型赛事在国内不同城市圆满举行,各地体育场地设施设备日益完善,举办赛事活动的组织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不仅造福当地群众,也为游客参与体育锻炼、游览人文胜景、体验当地民俗等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打卡了瑶琳仙境、桐君山,还品尝了桐庐米粿、江鲜,彻底爱上了桐庐县。”不久前,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在浙江杭州上演,来自广东广州的林先生是一名体育爱好者,也是旅行达人。看完赛事后,他将旅行的目的地定在了桐庐县,这里如画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特色美食,都让他印象深刻。此前一直以奇山异水闻名的桐庐县,借由杭州亚运会马术赛事的成功举办,焕发了新的活力。

  如何让亚运“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自马术项目落户以来,桐庐县抢抓“风口”,持续推进旅游服务能力提升、特色文旅体验场景构建、旅游观光线路设计推荐、重大文旅活动引流等四方面工作。瑶琳仙境景区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溶洞灯光改造,带给游客更震撼的视觉艺术感受;严子陵钓台改造提升后,加入了十二大场景情景剧演绎。此外,当地还梳理、筛选当地民俗、美食、传统村落等资源,结合马术主场馆,设计了“亚运马术+古村民俗游”、富春山居游等多条观光游览线路。

  体育赛事产业是城市经济增长的绿色产业,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城市经济的作用是多方面、多维度的。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国亮表示,大型体育赛事能给举办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如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吸引投资、拓宽消费市场等。

  洱海中碧波扬帆,苍山上背包徒步,扎根于自然乡野之间的户外运动带来了更多样化、多形式的旅游体验。2023年10月,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云南大理举办,该届大会也是全国首届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几乎涵盖“山、水、路、空”全域户外运动项目的展演,首次将论坛、展览、展演、洽商、赛事、体验等要素组合在一起。据有关研究机构统计,2023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3.37亿元,拉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达2.56亿元。以“旅游+体育+美育”为目标,大理正在加快推动户外运动场景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融合,探索为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培育友好型“户外运动+旅游”产品。

  “跟着赛事去旅行”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同时,还存在赛事与文旅消费项目之间衔接不畅、相关产业链延伸不足、赛事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王雪莉表示,各地在进行赛事设计时,要更好地同当地文旅资源进行相应整合,在内容创新上下功夫。“赛事的整体包装、参与环节以及匹配的旅游路线、消费产品等,都需要量身定制,以此增加赛事的吸引力。此外,文体旅融合的思维要进一步打开。围绕赛事设计的消费产品不应该只局限于体育类别,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当地土特产品、文创产品等。赛事之外,要围绕参与人群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去融合资源,增加消费场景和服务类别,为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带来宝贵机遇。”王雪莉说。

  (综合本报记者范佳元、孙龙飞、李茂颖、刘以晴、张枨、窦瀚洋、祝佳祺、李蕊、苏滨报道)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3日 06 版)

(责编:胡永秋、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