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论)

发布时间:2024-04-28 00:17:03 来源: sp20240428

  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要在增强国际影响力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展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和国际金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题中之义,是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拥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受历史、区位等因素影响,全球不同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各具特色,上海和香港也各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去年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新时代以来,锚定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引领者、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样板、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的试验区目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今天的上海,已经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化程度高,是连接中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再加上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的金融生态、充足的人才资源,优势显著。回归祖国以来,香港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日益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稳固。

  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往往会产生较强的金融资源集聚效应,并拥有较强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在上海,金融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比如,金融机构高度集聚,2023年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新增47家、总数达1771家。资金高度集聚,截至2022年末,在沪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信托、券商私募资管、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六大资管类别合计规模超过35.9万亿元(未含基金专户和期货资管),占全国六大资管类别资产管理总规模的比例超过28.4%。金融人才高度集聚,截至2023年10月底,上海浦东新区金融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占浦东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达8.9%。香港则是众多国际知名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亚洲总部所在地,也是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市场。截至2022年底,香港资产管理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且2/3的资金来自香港以外的市场。用好这些金融资源,持续提升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和配置能力,上海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就能迸发更强大的动能。

  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还要形成强大的国际影响力,这不仅反映在能够掌握重点金融产品的定价权,还体现于重大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比如,截至去年底,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期权品种已有32个,包括“上海油”“上海铜”“上海金”等在内的“上海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再比如,落户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成为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上海金融法院积极优化涉外金融审判机制,形成的“上海规则”影响广泛。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要在增强国际影响力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展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和国际金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面向未来,着力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将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强大助力。

  (作者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6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
零食包装不能过度“膨胀” - 广东入汛 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零食包装不能过度“膨胀”

发布时间:2024-04-28 00:17:04 来源: sp20240428

  近日,零食“公摊面积”冲上热搜,有关零食包装的话题再度引起热议。

  零食也有“公摊面积”?很明显,这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指的是零食包装中除了零食以外的其他空间。比如,看似三等份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箱装牛奶里仅有5小盒,其余空间用纸板填充……零食“公摊面积”过大,引来一众吐槽。

  零食“公摊面积”大,说白了,就是过度包装。这一现象看似稀松平常,实则为害不浅。首先,误导消费。绝大多数商品都要靠产品形象(也就是卖相)开拓市场。卖相好,自然销量高。零食过度包装,让商品显得更“有料”,让顾客觉得很“值得”,进而产生购买欲。此举,无疑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其次,浪费资源。没多少东西,却用“超大号”包装,如此“大而无当”相当不环保。往小了说,浮夸浪费;从大处看,增加环境污染,完全背离绿色低碳理念。

  在这两“害”之外,还有一个问题让人担忧——恶性循环。不同品牌的相似商品,竞争激烈。一旦有人开始在包装上做文章,这场“游戏”就停不下来,势必竞相“追逐”,甚至愈演愈烈。

  怎么办?为其瘦身,势在必行。市场监管部门应依据相关法规、国家标准,加大监管力度,传递严管信号;行业组织可评选相关标杆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普通消费者,也可“用脚投票”。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企业自身。要想清楚,过度包装让商品看似超值,却给顾客上当的感觉,这种操作究竟值不值得?(广州日报 夏凡)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