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发布时间:2024-04-29 20:28:18 来源: sp20240429

  央广网北京1月1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意义重大。当前,全国政法机关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去年11月,河南省获嘉县法院史庄人民法庭家事纠纷调解室内,一起离婚案件正在进行调解。法院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建立“家事法庭+家事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的案件审理、调解相结合模式。

  获嘉县人民法院院长姚铭:针对家事矛盾纠纷的特点,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在依法调解的同时更加注重家庭情感的修复。

  60年来,“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持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习近平:发源于浙江的“枫桥经验”,它在各个时期都是适用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做好了,老百姓都能够顺心满意,我们这个国家才能越来越好。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专程来到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他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当前,各地正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央政法委综治督导局副局长何嘉:全口径地整合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推进诉调结合、专群结合,制定和完善矛盾纠纷化解的“路线图”,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快捷、公正权威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全国政法机关剑指各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

  去年,中国科学院博士张某被诱骗至缅甸从事电信诈骗的事件,引发社会对境外电诈犯罪的关注。面对发案极多、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诈犯罪,政法机关坚持依法治理、多方联动、综合施策,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贾俊强:针对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部署推进边境警务执法合作,连续开展多轮打击行动,缅北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共向我方移交犯罪嫌疑人4.1万名,打击工作取得显著战果。

  去年1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诈犯罪嫌疑人3.4万余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上升近52%。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第五办案组负责人侯若英:对于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要全力查证、依法严惩隐藏在幕后的策划者、组织者、领导者,持续保持高压严惩态势,形成有力震慑。

  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法机关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全力履行职责使命,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现代化。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持续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加强执法司法监督,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编辑:唐炜妮】

运河之舟扬起古韵风帆(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 - 陕西迎来大范围降雪 部分景区闭园、高速封闭

运河之舟扬起古韵风帆(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

发布时间:2024-04-29 20:28:19 来源: sp20240429

  图①: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鸟瞰效果图,近处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图②:清乾隆款景德镇窑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   图③:由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领衔制作的铜制漕舫船。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图④: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外景。   图①、②、④均为首都博物馆提供

  开栏的话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

  近年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扎实推进,一批建设保护规划相继出台,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实施,一批重点建设区示范先行,中央和地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家底不断夯实,保护状况持续改善,展览展示水平极大提升,宣传教育功能日益彰显,综合效益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不断拓展。

  本版今起推出“国家文化公园”栏目,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展现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生动实践。

  

  12月27日,历时4年建设,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运河之舟”、北京艺术中心“文化粮仓”、北京城市图书馆“森林书苑”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向公众开放。

  根据《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北京将打造具有首都标准、北京特色、时代气象的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而三大文化建筑是其中促进大运河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工程。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肩负着讲好大运河故事、讲好北京故事的重任。

  运河文化元素,融入建筑空间

  站在北京市通州区北关分洪枢纽旁的大光楼上眺望,北运河平阔如镜,宛如一条飘带伸向远方。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北运河流域横亘京津冀,北京段占整个流域面积的70%。从积水潭流出的清波,沿着通惠河流向通州,再奔向东南,与天然河道潞水汇合,直向天津而去。

  “远看通州城啊,好大一条船啊,高高燃灯塔呀,是条大桅杆……”在通州,至今仍流传着这首“船工号子”,富有节奏感的号子声重现了古运河上漕运兴盛之景。设计师也将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等元素融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建筑空间,使之成为镶嵌在城市绿地中的“古韵风帆”“运河之舟”。“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97万平方米,由共享大厅、展陈大楼(主楼)和休闲水街组成。共享大厅屋顶状如船只、坚实厚重,主楼屋顶形似巨帆、高高扬起。”负责博物馆设计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大项目总监陈宏达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离最近的运河故道遗迹(考古调查发掘地点)仅有600米。上世纪90年代初,在通州运河故道中出土过小型沉船和瓷器。”首都博物馆展览部研究馆员高小龙介绍。

  展陈贯通千年,勾勒幽燕风华

  通南北千里,润幽燕风华。大运河始于春秋时代的邗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3部分组成,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历程,书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壮丽篇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

  今天的运河沉静而平稳,让人难以想象历史上的惊心动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基本陈列‘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位于展陈大楼二层的4个展厅。展陈采用历史分期方法,根据大运河的发展特点,以时间为序分为8个部分,通过超过1000件(套)文物、艺术品,还原大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展示大运河与北京的密切关系,展现运河沿线人文历史价值内涵。”首都博物馆副馆长谭晓玲说。

  千百年来,大运河及相关漕运水系的出现和发展对北京城市的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运河在北京地区蜿蜒曲流,穿越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顺义7个区,沿线文物遗址分布密集、年代跨度大、类型丰富。近年来,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大运河北京段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家底摸清,燃灯塔、张家湾古镇、桥闸码头、白浮泉大运河源头、永通桥等运河遗迹加速修复……沿线50余处水闸、桥梁、堤岸、河道等古建筑、古遗址得到修缮保护,水体得到治理,古运河焕发了新的光彩。

  运河沿线风貌也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呈现——走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陈大楼二层,一幅长卷《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映入眼帘。这是由北京画院8位艺术家专为博物馆联袂创作的画卷,长27.4米、高0.5米,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运河北运河段从白浮泉起始,流经北京市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再延伸至天津的壮丽景致。画面巧妙地融合了沿途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不仅展现了大运河的古老风貌和现代变迁,而且以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诠释了大运河的文化内涵。

  首都博物馆展览部策展人赵雅卓介绍:“开馆之际,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围绕大运河与北京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以人、水、城为内容主线,从人文地理视角、生态文明高度展示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建设成就,推出一系列重磅展览,与首都博物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共同诠释‘都’与‘城’的关系。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开放展示四大类型构成,着重展示运河上的北京文化、北京的运河文化。”

  多元沉浸体验,南北文化交融

  12月17日,由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领衔制作的铜船作品由浙江杭州临平区“驶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铜雕匠人依据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明代海防著作《筹海图编》和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潞河督运图》,从结构、尺度、设备等细节复原3艘铜船,再现中国古代漕运船面貌。其中,最长的是可用于海运的遮洋船,长达19米。其次为漕舫船,船长15米,可载5000石粮食,也可搭乘客,较为华丽。最短的为漕运驳船,也有12米之长。

  千百年来,漕运船是大运河连通南北的物质纽带,促进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北京城里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运河上漂来的北京城”。隋唐时期,大运河南连余杭等江南富庶之地,北达涿郡等军事重镇。依托运河之便,北京这处曾经的北陲边地逐渐靠近了历史舞台的中心。到了元代,随着通惠河开凿,京杭大运河全部航道贯通,一艘艘载满货物的漕船,循河直入大都城内积水潭。“基本陈列展出的清乾隆款景德镇窑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等文物,展现出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北京城市功能的提升、政治中心地位的巩固、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伴随着水运交通的畅通,物资交换、人员交往、风尚交融,京师文化传播辐射到运河沿线,形成南北融合、中外互鉴的开放格局。”赵雅卓介绍。

  多元化的沉浸式体验,也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一大亮点。开馆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携手通州区各博物馆,推出“运河有戏”演艺周、“运河有约”惠民月等主题活动,将伴河而生、因河而兴的民歌、曲艺、戏曲等运河沿岸省市世代传承的传统艺术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里活态呈现,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漕运时代的文化气息。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外,北京艺术中心“文化粮仓”与北京城市图书馆“森林书苑”巍然耸立,与“运河之舟”一道,构成大运河千年漕运的新航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新地标。三大文化建筑的兴建与开放,预示着见证过城市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文化记忆的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将以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新时代的航程中,以水波为文字、白帆为标点,继续书写独具风采的历史华章。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8日 17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