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频出,沪指“四连阳”

发布时间:2024-04-29 20:27:34 来源: sp20240429

  在资本市场震荡走弱、股民信心受挫之际,官方连日来密集出台利好政策,市场感受到“暖风”,A股快速反弹,沪指26日实现“四连阳”。

  开年以来,股市波动加大,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800点,不少投资者感到忧虑。股市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钱包,一头连着金融稳定的大局,更影响着各界对经济社会的信心,因此,稳定市场,重振信心,刻不容缓。

  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及工作考虑的汇报。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首次专门研究资本市场运行问题。会议要求,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

  随后,多项措施密集出台。自1月24日起,官方三天内接连召开四场与经济、金融工作相关的新闻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罕见宣布降准和“降息”,50个基点的降准幅度,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超出外界预期。

  中国证监会公开喊话,首提“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并表态将落实好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让欺诈发行等违法者“倾家荡产、牢底坐穿”。

  国务院国资委在“考核指挥棒”方面提出措施,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

  货币政策发力,监管部门发声,多重利好举措的推动下,A股与港股连涨三天,其中,1月25日沪指大涨超3%重回2900点,两市超4800股上涨,外资净流入63亿元。26日沪指以微涨收盘,维持在2900点以上,资本市场悲观情绪得到缓解。

  这一套利好“组合拳”,清晰回应市场关切,从制度建设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再到中长期资金引入以及加强监管等,兼顾眼前和长远,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表明了对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高度重视。

  现阶段,决策层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而市场也看到了中国努力避免“合成谬误”的积极变化。例如国家新闻出版署在1月26日凌晨发布115款国产游戏版号获批的消息。获批数量再创新高,这让游戏产业感到振奋。

  当然,稳定市场、重振信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而从近期的一系列市场反应来看,相信投资者已经感受到了官方稳市场稳信心、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决心。

  ( 中新网 微信公众号)

【编辑:田博群】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1-2月财政收入延续增长态势 支出靠前发力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发布时间:2024-04-29 20:27:35 来源: sp20240429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当前,各地正因地制宜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大海中强劲涌动的一股新浪潮。

  在长三角,各个重点城市在围绕新质生产力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等新产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今年将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在全国,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行业正加快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要素和实现路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春光正好,时不我待。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今年,国家将继续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在安徽,100多家院校、机构不久前共同启动了一项新改革,让科研团队获得知识产权实施作价入股。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北汽福田,记者看到,每天80多亿条数据在这个车联网平台上实时穿梭,这两天,很多地区的冷链、快递车活跃度增长了30%以上,比往年启动得更快更早。

  今年,国家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产业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今年,国家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不断向“新”而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