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镜距离 | 蒙内铁路:幸福路,友谊路

发布时间:2024-04-30 17:32:37 来源: sp20240430

蒙内铁路位于肯尼亚境内

呈东南至西北走向

连接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

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建设的

首条铁路

是一条采用

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

建造的现代化铁路

↑2016年9月1日在肯尼亚蒙巴萨拍摄的建设中的蒙内铁路蒙巴萨特大桥项目。

↑2016年9月1日在肯尼亚蒙巴萨拍摄的建设中的蒙内铁路蒙巴萨特大桥项目。

↑2017年5月12日,列车从肯尼亚蒙内铁路沿线的马泽拉斯铁路大桥上驶过。

↑2017年5月12日,列车从肯尼亚蒙内铁路沿线的马泽拉斯铁路大桥上驶过。

↑2018年6月2日,列车在肯尼亚蒙内铁路上行驶。

↑2018年6月2日,列车在肯尼亚蒙内铁路上行驶。

↑2022年7月27日,在肯尼亚蒙巴萨,一列货运列车行驶在蒙内铁路线上。

↑2022年7月27日,在肯尼亚蒙巴萨,一列货运列车行驶在蒙内铁路线上。

↑2023年9月20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拍摄的蒙内铁路内罗毕站。

↑2023年9月20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拍摄的蒙内铁路内罗毕站。

蒙内铁路建成通车六年多来

平均上座率超过90%

还为肯尼亚创造近5万个就业岗位

培养了2800余名

高素质铁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据专家估算

该项目对肯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2%

↑2017年1月11日,在肯尼亚蒙巴萨,当地民众在中国承制的蒙内铁路首批内燃机车旁载歌载舞。

↑2017年1月11日,在肯尼亚蒙巴萨,当地民众在中国承制的蒙内铁路首批内燃机车旁载歌载舞。

↑2017年5月1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肯尼亚女火车司机肯西莉亚、温蒂、卡洛林(由左至右)跟随中国老师张程熟悉操作流程。蒙内铁路首发列车由肯尼亚历史上首批女司机驾驶。

↑2017年5月1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肯尼亚女火车司机肯西莉亚、温蒂、卡洛林(由左至右)跟随中国老师张程熟悉操作流程。蒙内铁路首发列车由肯尼亚历史上首批女司机驾驶。

↑2022年3月2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蒙内铁路肯方机车独立班组成员与站台工作人员确认安全。

↑2022年3月2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蒙内铁路肯方机车独立班组成员与站台工作人员确认安全。

↑2023年5月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的火车驾驶员蒋立平(右)与学员霍勒斯从一辆印有“连接国家 走向繁荣”标语的蒙内铁路机车旁走过。

↑2023年5月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的火车驾驶员蒋立平(右)与学员霍勒斯从一辆印有“连接国家 走向繁荣”标语的蒙内铁路机车旁走过。

↑2023年7月4日,中国中车驻肯员工和肯方员工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蒙内铁路机车维保车间工作。

↑2023年7月4日,中国中车驻肯员工和肯方员工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蒙内铁路机车维保车间工作。

↑2023年10月6日,儿童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蒙内铁路内罗毕站内等待登车。

↑2023年10月6日,儿童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蒙内铁路内罗毕站内等待登车。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

中国铁路建设者们铺筑发展振兴路

谱写友谊新篇章

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撒播到世界各地

共建“一带一路”

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策划:赖向东

统筹:李尕 费茂华

制作:卢烨 徐嘉懿

记者:董江辉 王腾 陈诚 韩旭 孙瑞博 龙雷 王冠森

编辑:刘金海 蔡湘鑫 方欣

(责编:赵欣悦、袁勃)
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你知道“中国”两个字最早的出处吗? - 【新春走基层】以“震”为令 为新家园“把脉”

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你知道“中国”两个字最早的出处吗?

发布时间:2024-04-30 17:32:38 来源: sp20240430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张时代考卷,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作答?2023年,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推出“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三季)”系列短视频。从炎炎烈日到秋意冉冉,30位青青“答”人携手AI数字人小青,奔赴全国23个城市,以青春之力、以奋斗之姿,回答着青春之问,担负起青春之责,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答卷。

  神州、华夏、中原、震旦……“中国”有过很多个名字。你知道“中国”两个字最早的出处在哪里吗?本集视频中,青青“答”人——中国国家版本馆青年馆员、90后版本守护人江雨森和AI数字人小青,带大家一起探秘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揭开“中国”这两个字的“身世之谜”。

  中国国家版本馆又被称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它以版本为载体,记录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在这里,一眼千年,读懂中国。

  这么多藏品里,哪里能看到最早的“中国”?答案就在这件西周时期的青铜酒器上。它叫“何尊”,早在3000年前,它就有一颗“中国心”。何尊的底座刻有122个古老汉字,记录了一个小故事。

  大约公元前1038年,一位名叫“何”的年轻人,在首都受到周成王接见。成王说,自己的祖父文王受“天命”,所以父亲武王灭商,昭告天下:“宅兹中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这儿就是天下的中心,我住这儿了”。这位叫“何”的青年因此做尊,以作纪念。

  视频中,江雨森的小伙伴小青为大家解释了“中国”这两个象形字:“中”像一面旗帜迎风飘扬在部落中央,后来延伸出中央、中心的意思;“国”的“口”代表城池,短横是护城壕沟,“戈”是兵器,意思是拿起武器保卫家国。“中国”这两个字合起来,在当时的意思就是天下的中心。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字形变了,内涵也从最初的方位区划“天下之中”,不断演变、发展、扩充。在今天看来,“宅兹中国”正像是对“何以中国”的隔空回应,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入藏版本量共1600万余册。文华堂国家书房44个巨型书柜贮藏近3万册具有传世价值的经典著作。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与灿若星河的中华文明是我们自信的来源。

  “典藏、策展、讲解……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我们,守护版本里的中国。”江雨森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不断汲取典籍的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甘于埋首穷经,也敢于勇攀书山,接过“赓续文脉”的重担。

  现代快报+记者 刘静妍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