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续写新时代两国人民友好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05 14:55:59 来源: sp20240505

中美民间友好人士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中学共植友谊树。本报记者 白紫微 摄

中美民间友好人士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中学共植友谊树。本报记者 白紫微 摄

  “浙江衢州有一个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当年获救的美国军人的后代经常来到这里,向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民表达敬意。”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并发表重要演讲,专门讲到中国军民在抗战时期奋勇救助美国飞行员、获救美国军人后代回访衢州的故事。

  今年4月17日至19日,“让血与火铸造的友谊代代相传”——纪念杜立特行动大救援82周年中美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在浙江省衢州市举行。活动期间,中美民间友好人士参观杜立特行动纪念馆新展、考察救助飞行员遗址、开展座谈交流等,共同续写新时代两国人民友好的故事。

  中美关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浇筑的——

  “只为不忘这段历史”

  青瓦白墙间,踏着石板路,中美两国民间友好人士来到位于衢州市柯城区水亭街9号的一幢老建筑前,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坐落于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美两国共同为和平和正义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美国空军16架B—25轰炸机奔袭日本,由于油料不足,杜立特中校等飞行员在中国弃机跳伞,中国军民奋勇救助,日军竟因此屠杀了25万中国平民。

  此次举行的杜立特行动衢州大救援主题展,通过“我们在衢州见!”“衢州营救”“友谊桥梁”等章节向观众全景式呈现这段中美人民友谊的佳话。在杜立特行动纪念馆1500余平方米的展厅里,从展柜内陈列的飞机零部件到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从互动投影沉浸式体验再到栩栩如生的飞行员集体雕塑,中外嘉宾重温82年前两国人民那段肩并肩抗战的岁月。

  两国人民的友谊,跨越历史延续至今。在大洋彼岸,参与杜立特行动的健在飞行员及其后人,先后成立杜立特突袭者协会、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等组织。他们中的一些人多次到访中国,寻访故地,感谢当年参与营救的中国人民。此次来华参与活动的苏珊·奥祖克以及威廉·康特伯格、乔治·康特伯格兄弟是其中的代表。

  苏珊的父亲查尔斯·奥祖克,是当年杜立特行动3号机的领航员,跳伞后被降落伞挂在悬崖上一整夜,后被中国村民廖诗原发现,将他带回家中养伤。已是第三次来华的苏珊感念中国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每次来到中国就如同回家一般。中国人民一直在我的心里,感谢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参与杜立特行动的飞行员。”

  “我将外祖父的名字罗斯放在我孩子的名字中,只为不忘这段历史。”乔治说。他和哥哥威廉的外祖父,是杜立特行动5号机的副驾驶罗斯·威尔德,跳伞后在村民毛光孝等人救援下,被安全转移至衢州。4月16日,在罗斯·威尔德当年的降落点——江山市芳源村竹排岗,两兄弟与毛光孝之子毛洪根重聚,并为标注着降落点地理经纬度的降落伞造型标识揭幕。“外祖父当年迫降后为了暖身,喝光了随身携带的威士忌。现在,我也带来一瓶威士忌和大家在此举杯,铭记那段情谊。”乔治说。

  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

  “我家就是你家,欢迎随时回家”

  4月17日上午,汽车载着苏珊一行,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开进大山深处,驶向衢州江山市张村乡龙头店村。时隔多年,她再次来到位于龙头店村小南坑口3号的廖家老宅。“第一次来时,我看到了父亲曾在战火中栖身过的‘家’。这座老屋承载着父亲的故事,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2021年,苏珊捐款修缮廖家老宅。

  在修葺一新的夯土房前,苏珊与老朋友廖诗原之子廖明发重逢。一见面,情同兄妹般的两人紧紧相拥,随后额头紧贴,揽着彼此的肩膀,红了眼眶。两位老人互相搀扶步入老宅,手挽手细看着墙壁上挂着的一张张老照片。年近九旬的廖明发老人通过翻译告诉苏珊,自己前一晚因为想到即将见面,激动得无法入眠。“我是你在芝加哥的家人,我也很想念你。”苏珊动情地回应。

  热情的廖明发家人为苏珊和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其他成员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鸡蛋面,一群人围桌而坐,边吃边交流。“父亲当年将苏珊的父亲救下后,每天为他的伤口敷草药,母亲煮鸡蛋面给他补充营养。”廖明发道出了鸡蛋面背后的故事,“那时物资紧缺,但为了获救的飞行员,我们愿意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拿出来。”

  老宅内,苏珊又来到父亲睡过的床榻边。她说:“父亲在廖家待了大约5天。父亲一直记得,廖诗原一家人悉心照顾他,还让他睡在家里的床上。”4月18日,在杜立特行动衢州大救援主题展开展暨重要史料捐赠仪式现场,廖明发将老宅的一把钥匙赠予苏珊:“我家就是你家,欢迎随时回家!”

  这次主题展中,杜立特中校给营救者后人的回信等5件展品首次亮相,这组展品由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张康达捐赠。当年,杜立特中校驾驶的1号机坠落在浙江、安徽交界的西天目山豪天关岭上,张康达的父亲张振华作为翻译,参与救援并和机组人员结下友谊。“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这段历史,更加珍惜中美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的友谊。”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本次活动的张康达通过电话表达了心声。

  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

  “需要青年继续讲述故事、传承友谊”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从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学学生到北京、河北和上海等地进行交流访问,到华盛顿州林肯中学和斯特拉孔中学的20多名学生参访北京、湖北十堰、广东广州和深圳等地,再到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人士在春暖花开之际访华……中美双方推动落实“旧金山愿景”,拉紧人民的纽带、增进人心的沟通,架起更多相知相亲的桥梁,书写更多面向未来的新故事。

  走进衢州第二中学,一棵中美友人2015年9月共同栽植的“友谊树”枝繁叶茂,树旁的石碑上镌刻着面向未来的寄语——“续‘杜立特突袭’传奇,谱中美友谊新篇章”。2016年以来,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在衢州二中设立奖学金,并围绕杜立特行动主题组织英文征文比赛,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和平的种子。今年,征文比赛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这段中美民间友谊的佳话为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所了解。

  “青年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成员已是老人,需要青年继续讲述故事、传承友谊,我也在不断寻找创新的方式来实现这个愿望。”苏珊说。在4月19日举行的征文比赛颁奖活动现场,苏珊向在场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理解“鲜活的历史”?“我想我们参加这次征文比赛就是一个很好方式。我们查阅资料研究这段历史,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让我们融入这段历史,对这段历史的讲述因此得以延续。”一名学生用英文发言后,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来自衢州二中高二(14)班的胡文心获得了本次征文比赛的一等奖,她表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军民和美国飞行员用血与火铸造的友谊,努力让两国人民友谊代代相传!”

  胡文心在征文中讲述了自己与美国女孩泰莎的友谊故事。泰莎来自衢州市的友好城市——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由于母亲工作的变动来到衢州生活。“虽然我和泰莎相处只有短短两个月,而且存在语言障碍,但在交往中,通过她的笑容和善意,我能感受到纯洁的友谊,我们的心因此走到了一起。”胡文心说,如果能再与泰莎见面,要把杜立特行动大救援的故事讲述给她。

(责编:张泰运、姜洁)
陕西神木:全力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让养老变成一件幸福事 - 2023年湖北预计接待游客超7亿人次

陕西神木:全力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让养老变成一件幸福事

发布时间:2024-05-05 14:56:00 来源: sp20240505

  10月23日正值重阳节。这一天,神木市集中启动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256家养老机构,进一步健全了养老服务体系,优化了养老服务布局。

  养老,作为民生要计,一直是神木市重点“着墨”领域。目前,神木市常住人口57.12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7.23万人。如何让养老成为一件幸福的事?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美好?神木市一直在努力。

  近年来,神木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方针为主线,在做好基本养老保障的基础上,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农村互助幸福院、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等多元化养老模式,初步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城乡均衡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做好“覆盖”文章 打开养老服务“快速道”

  “午餐有两荤两素一汤,晚餐也每天不重复,这里餐食种类丰富又便宜,还省去了做饭的麻烦,饭后还能去文娱保健活动区看看书、聊聊天、下下棋、写写字……”每到饭点,神木市滨河新区街道鸳鸯塔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幸福食堂”里笑语满堂,附近老人纷纷前来就餐。

  为更好服务辖区老年群体,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体系,鸳鸯塔社区于2022年3月建成占地面积35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并投入使用。鸳鸯塔社区老年日间中心分为餐饮照料区和文娱保健活动区两部分,可为老年人提供餐饮、基础体检、手工编织以及琴棋书画等文娱活动,全方位满足辖区老年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文化、卫生健康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人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神木市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的举措之一。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神木市把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市“一号工程”,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全市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神木市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神木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补助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成立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完善了养老机构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养老事业发展。不断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的智慧居家养老、社区为依托的日间照料中心、镇村为支撑的幸福互助院多元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神木市共建成养老服务机构396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85张。”神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现有公办集中供养机构2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0家,村级养老机构339家,民办养老机构19家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6个,基本实现农村互助幸福院行政村全覆盖、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养老服务硬件设施日益完善。

  做好“居家”文章 夯实养老服务“基础桩”

  “感谢你们定期来给我们做健康检查,照顾我们的日常起居,让我心里更踏实了。”近日,神木德和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张桂兰老人家中,给她进行健康监测,神木德和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经常会来家里帮忙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平时只要给中心工作人员打电话,她们也会第一时间来到家里帮助自己,关心她的健康与生活,这让老人感到很温暖。

  “我中心通过建立以‘互联网+大数据+手机APP+智能呼叫’等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整合线下养老服务机构,构建起以居家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健康服务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共为麟州街道 800 多名失能半失能、独居、高龄老人提供剪发、做饭、保洁等基本养老服务以及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神木德和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高乐介绍,借助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云平台,该中心已为老年人提供了每人每月不少于5次入户服务,服务时长每人每月不少于7.5 小时,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方位服务,让老人们可以安享晚年。

  营造让老年人安心舒适的养老环境,事关整个城市的幸福感。为此,神木市不断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优化养老服务,推行养老服务信息化升级,打造神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让贴心服务随叫随到。

  “目前,全市共有城镇智慧居家养老机构5家,居家养老模式已日趋成熟,辖区老人在家里就能享受都舒心的养老服务。”神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神木市不断优化居家上门服务,采取“家政+养老”、养老机构延伸服务等多种模式,为290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7.5小时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推进居家养老助浴服务试点,着力推进为60岁以上经济困难和80岁以上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不少于1万人次的专业助浴服务。

  此外,神木市还进一步改善居家养老环境,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了不少于5000人次的居家上门服务。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建成医养结合养老机构3家,服务老年人170人。

  做好“人才”文章 筑好品质养老“蓄水池”

  在神木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每个月都会为当过生日的老年人举办集体生日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送鲜花、吃水果,其乐融融。“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院长、护工都对我们很好,大家很开心、很满意,平常生活、三餐也很好。”老人们纷纷表示。

  “举办集体庆生活动,我们坚持了好多年了,初衷就是想让老人们感受家一般的温暖,心情更加愉悦。”神木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主任王军说,近年来,该中心不断加大对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让大家不断适应老年人照护需求,在平日里充满爱心、细心、责任心的照顾老人,也让老人和家属都更安心、更放心,让老人们更好地安享晚年生活。

  近年来,神木市围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全面加强队伍建设,重点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每年对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员等分批次进行轮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近3年来,累计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7000余人次,培训率达100%。

  为筑好品质养老“人才蓄水池”,神木推动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积极与市内外高校开展养老服务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在养老机构建立一批人才培养工作室,着力孵化一支业务精、技能强,尊老敬老、爱岗敬业的高素质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

  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从“养老”到“享老”,神木市以充满力度、温度的举措,为老年人托起了稳稳的幸福。今后,神木将不断完善提升各项养老服务内容,努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继续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在发展中守护夕阳,全力满足全市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