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 总书记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释放重要信号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6:01 来源: sp20240429

  两会闭幕仅一周,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深入学校、企业、农田,察实情、谈发展、抓落实,意义重大深远。

  (一)关键年份,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十四五”规划从2021年到2025年执行,目前已进入下半程的关键期,今年对于能否顺利如期完成目标任务至关重要。

  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要任务,增强了我们坚定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总书记在两会上强调“看准了就抓紧干”。任务已明确,关键在落实。

  此时,总书记到地方考察,为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落实,检查指导。

  2020年9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曾赴湖南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那一次,总书记赋予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的使命任务。

  湖南作为我国中部重要省份,地理上与长江的天然联系以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明显优势和可为空间。

  这一次,在“十四五”关键节点、重要年份,总书记再到湖南考察调研,对于指导湖南和全国各地“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湖南之行,释放出明确信号。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考察第一天,总书记先后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和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校一企,涉及教育、科技、人才,同发展新质生产力息息相关。

  今年全国两会在江苏代表团,总书记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2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将三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对于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具有倍增效应。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在长沙,总书记考察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专注自主研发,推进先进技术成果实现量产和商业化,产品应用于电动汽车、3C电子产品等多领域。

  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同来自光伏行业的代表深入交流。两会后,又考察电池企业,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强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两会后,总书记深入科技创新活跃的企业,以一次实地调研,传递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是合资企业,总书记到这里考察,宣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味十分鲜明。

  从“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到“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总书记的重要要求,指出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只有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景才能越来越广阔。

  (三)两个“必保”,立足自身、守好底线

  湖南是农业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湖南也是制造业大省,在工程机械领域举足轻重。

  2020年9月,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到郴州看农业,到长沙考察装备制造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

  “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2023年3月5日,在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靠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能“一招鲜吃遍天”,缺了哪一项国际市场都保不了我们。

  两个必保,是两条安全底线,事关发展全局。

  眼下正是春耕季。19日,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走进万亩农田,了解春耕备耕情况。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对于夺取夏粮乃至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总书记清醒认识,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真正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有底气应对风险,有能力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此次,总书记考察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加强制造研发创新和绿色转型发展,致力于打造稳健、可持续的电池供应链。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在当今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将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稳固大国经济“压舱石”。

  策划:霍小光、陈俊

  监制:张旭东、张晓松、鞠鹏

  主笔:黄玥、于文静、周楠

  统筹:王绚、袁汝婷、朱基钗

  编辑:王秋韵、唐兴

  新华社国内部、湖南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苏亦瑜】
2023年天津GDP为16737.3亿元 比上年增长4.3% - “数”读中国信心——《从数据看回升向好》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开年特别报道

2023年天津GDP为16737.3亿元 比上年增长4.3%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6:02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天津1月19日电(周亚强)记者19日从天津市统计局获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737.3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增速比上年加快3.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8.53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5982.62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10486.15亿元,增长4.9%。

  据悉,2023年,天津农业生产稳定,畜牧业平稳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3.5%,粮食产量255.7万吨,蔬菜产量253.75万吨,猪、牛、羊肉类产量分别增长4.0%、8.4%和8.0%。

  工业生产逐季加快,新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分别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加快0.2个、0.5个和0.6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9倍,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增长81.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增长25.6%,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1.8%。

  同时,服务业稳步增长,消费品市场加快恢复。2023年,天津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此外,2023年,天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35.69万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71元,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55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51元,增长6.3%。(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