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新视点)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6:55 来源: sp20240429

  走进北京亦庄京东方8.5代线工厂,屋顶是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屋内自动化设备“全面上岗”,所有设备连接至云端的智能配电控制系统,实现对厂区照明、采暖、通风等的优化控制。“厂区内设置有废水回收系统,可以实现100%再生水生产。工厂每年可发绿电约42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约400吨温室气体排放。”工厂有关负责人表示。

  全面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快绿色能源体系建设。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2023年,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总体取得积极成效——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钢铁、电解铝、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中的落后产能进一步退出,78家钢铁企业、3.9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绿色动能加快释放。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大先进典型培育力度,截至2023年底,累计在国家层面创建了绿色工厂5095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7%。

  能源资源利用更加高效。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持续提升,乙烯等行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已经超过3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预计超过93%。信息基础设施能效也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底,累计培育196家绿色数据中心。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2023年,遴选239家废钢铁、废纸、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全年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22.5万吨,基本实现应收尽收。家电行业通过易回收、可拆解设计,实现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超过80%。

  “目前,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占总量2/3左右,碳排放量占比70%左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进《“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落地见效,不断擦亮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

  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减碳。统筹推进工业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开展工业数字化碳管理试点。2024年,计划制定100项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标准。大力发展氢能、储能等绿色低碳产业,提升落后产能能耗、环保等要求,加快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今年力争新培育国家层面绿色工厂1000家,完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试点推行“企业绿码”。充分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在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方面积极打造绿色消费场景。

  大力提升工业能效水效。推动重点行业和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发布2024年工信领域节能节水技术装备推荐目录,持续创建能效、水效“领跑者”企业。

  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园区、行业、区域间循环链接和协同利用。聚焦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叶片等,加快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1日 18 版)

(责编:卫嘉、白宇)
国家卓越工程师:攻坚克难 创新争先 - 毛泽东首晤米高扬 提出筹办工商联

国家卓越工程师:攻坚克难 创新争先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6:56 来源: sp20240429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开展“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代表,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和“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他们攻坚克难,创新争先,在重大工程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随着最后一个拱圈节段完成吊装,纳晴高速乌蒙山特大桥右幅主拱圈近日顺利完成合龙。新桥型自重降低了30%,同时还在山区首次采用全预制吊装工艺,验证了建造技术团队的又一次世界首创。

  面对建造环境复杂多变、传统工艺无法施展、生态环境脆弱等世界性难题,近年来,贵州交通山区峡谷桥梁团队首创了7项国际领先技术,建成了12座具有世界首创意义的桥梁。

  从横架崇山峻岭创造人间奇迹,到蛟龙入海大国工程,处处都有中国工程师攻坚克难的身影。今年,连接深圳、中山和广州三地的深中通道即将通车。

  为了提升隧道的承载力和防水性能,宋神友团队提出了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方案,将32个巨型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在二三十米深的海底连接成6.8公里的海底隧道。

  在建造过程中,宋神友带领团队攻克了多个“世界之最”,世界最大海中锚碇、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悬索桥和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等建设难题。(央视网)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