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助学金争议背后:谁才算贫困生?

发布时间:2024-04-24 23:01:33 来源: sp20240424

   中新网 北京11月19日电(韦香惠)近日,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助学金发放在网络引起热议。学生为何对贫困生认定标准提出质疑?资助方式又当如何完善?

  “贫困生”过度消费,高校终止发放助学金

  11月15日,中山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一则情况通报:11月14日,中山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收到关于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赵某某存在炫富和过度消费的举报,其所在学院和我中心迅速启动调查程序。

  经核查,该生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规范、材料齐全,符合相关规定。但是在核查中发现,该生存在生活不节俭、过度消费的行为。根据《中山大学本科生助学金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决定终止其助学金发放。

  据悉,此前有网发帖称,该校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一名获助学金的特困学生用的是苹果系列四件套(一般指苹果品牌的手机、电脑、平板和手表四款产品),价值2万元,而且还买了价值1517元的演唱会门票。获得助学金学生的学号信息也被公开。

资料图:中山大学校园
中新社
记者 陈骥旻 摄   资料图:中山大学校园 中新社 记者 陈骥旻 摄

  目前,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三部分。其中,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学生从二年级起可申请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从二年级起可申请,每人每年5000元。

  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为1000元至3000 元,可以分为二至三档。学生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于每年9月向高校提出申请,该助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

   中新网 了解到,除了国家级奖助学金政策,各高校及二级学院也分设多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和帮助成绩优秀学生。还有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并行的资助体系。

  贫困还是不贫困,认定标准为何引争议?

  近期,多所高校因助学金评选陷入争议。9月份,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一名学生发布多则网络视频称在助学金评定中遭遇不公平对待。他声称自己是孤儿,却在班内困难生助学金评定时落选。

  11月6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经调查,被举报内容不实,所涉及另两位同学的家庭和个人情况均符合困难生资助条件。未发现材料作假的情况,评定符合相关规定,未发现“渎职及滥用职权”问题。

  10月24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一名领取助学金的学生唐某被辅导员通知删除自己去看演唱会的朋友圈,该生把与辅导员的聊天截图公布在朋友圈中,并提到“520元不贵啊,我自己赚钱买的”。事件引发关注后,11月8日,该校工作人员回应称,经调查核实,唐某申领国家助学金的资格符合标准。

  从校方回应来看,中山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大学这三所院校经过调查核实,都认为学生的申领资格符合标准。这意味着,从程序上来说校方可能不存在问题,但学生和公众所争议的在于贫困认定标准本身。

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评定组织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等内容有所明确。   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评定组织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等内容有所明确。

  一位在高校从事学生相关工作的人士向 中新网 介绍,以他所在的学校为例,助学金主要是看贫困建档程度。困难户是第一个门槛,再结合学习成绩是否有不及格情况来进行筛选。学校会按照按照比例给各班分配名额,再由各班有班主任带着全班同学进行民主评议。

  建档立卡,是2013年以来推出的重要扶贫举措,通过建立详细的贫困户信息档案,实现精准扶贫。2020年全国贫困户脱贫摘帽后,国家规定建档立卡脱贫户仍然有五年的帮扶政策不变。

  不过,贫困建档是由学生生源地反馈上来。上述高校工作人士向 中新网 表示,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省份,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可能并不一样。“ 所以会出现这个人拿着‘苹果全家桶’ 但也拿助学金的情况。你也不能说他没资格,因为环节没出错,他有贫困证明,学习也努力。”这位人士说。

  在他看来,各人消费规划不同,并不能通过外在去看学生生活水平。“可能存在一些大家觉得看上去没那么困难但也拿补助的学生,还有些人确实家里另有隐情,且我们了解到了,也无法和全学院学生公布。”他表示,在他任职的高校,真正困难的学生一定可以受到补助。

  从“无偿”到“有偿”,资助方式如何完善?

   中新网 注意到,近年来,多位高校工作相关人员、专家学者就关于高校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进行讨论。

  有学者指出,目前高校助学金发放的时候,受助学生仅仅享有相关的权利,不需要进行义务的履行,这也直接说明了助学金无偿性的特点。

  学者认为,这种无偿资助方式滋养了部分贫困学生理所应当的获取资助的心理,非常不利于这部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建议考虑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让受助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或志愿者活动等,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与隐私,又达到了助学的目的。

  还有学者指出,采取形式多样的评审机制在组织具体评审工作时,除采取班级小组评选、全班学生评 选外,还可以建立班级之间、年级之间或者学院之间的互评机制,规避熟人之间因偏好而造成的不公平。

  与此同时,多所高校已经在探索创新资助方式。比如,南京理工大学的“暖心饭卡”项目,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有效筛选,同时发挥辅导员职能,实现受助人员信息的有效补充,实现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无需申请,悄悄将暖心送给学生。根据现行物价情况及数据筛选情况,资助标准目前调整为每月在食堂就餐次数不低于60次,每月平均消费不高于750元,受助学生平均每月食堂消费金额与资助限额之间的差额即为每月资助金额。

  此外,对受助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也已经引起高校重视。东莞理工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明确将组织各二级学院开展经济困难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并对受助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纳入工作职责。(完)

【编辑:黄钰涵】
中国图书出版:立足内容质量 走向多元发展 -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怎么防?怎么治?

中国图书出版:立足内容质量 走向多元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24 23:01:34 来源: sp20240424

  1月10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七届“阅读X论坛”在北京举行。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本次论坛以“数据洞察与品牌发展”为主题,发布了《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下称《报告》)。

  图书市场日渐回暖,《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同比增长率由负转正,同比上升4.72%,码洋规模912亿元,“恢复与发展”成为图书市场的关键词;营销渠道分化、消费习惯改变等因素叠加,给图书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直播售书助力行业复苏

  “阅读除了获得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培养我们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某平台的图书直播间,主播手捧《冬牧场》《北极村童话》等书籍侃侃而谈,屏幕上方人气值不断攀升,屏幕下方弹幕一个接一个,大家购书热情强烈。对出版人而言,这类场景并不陌生。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给图书市场带来深刻变化,“直播售书”等基于短视频平台的电商销售渠道强势崛起。开卷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短视频电商成为带动图书市场整体增长的主要动力,成为仅次于平台电商的第二大销售渠道。

  短视频电商作为图书零售市场新的“流量高地”,成为各大出版机构销售布局的重点。本届“阅读X论坛”中,“新渠道”“直播间”“短视频”成为出版人关注的关键词。《2023抖音电商图书消费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在抖音平台开启自播的图书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5%,商家自播累计超146万小时,累计吸引观看超24亿次。出版机构纷纷“亲自上场”,通过官方旗舰店直播建立自己的短视频营销渠道。紧跟热点话题,打造“爆款”短视频,深耕直播售书,逐渐成为新书营销的普遍模式。

  随着短视频电商的崛起,许多出版人开始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图书宣发。果麦文化营销与品牌部总经理毛婷认为,与过去的“创意营销”和“铺量营销”相比,短视频时代的“圈层营销”让图书营销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主动拥抱短视频与互联网,为图书出版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原创好书擦亮出版品牌

  2023年,图书出版业不仅在营销渠道上有所开拓,在书籍质量方面也稳步提升。岁末,各大出版机构纷纷推出年度好书榜单,向读者展示过去一年的亮点。

  在这些年度榜单中,原创好书引人注目。其中既有商务印书馆《中国神话》《伟大的思想》,上海三联书店《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等非虚构作品,也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星空与半棵树》《欢迎来到人间》,作家出版社《河山传》《芬芳》等虚构类长篇力作。“阅读X论坛”上,与会者普遍认为,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与营销渠道的剧烈变动,更加凸显了内容质量的重要性。

  持续推出原创好书,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在支撑。各出版机构也借此实施品牌战略,用拳头产品擦亮自有品牌。开卷数据显示,自2010年开始,中国图书品牌迅速增长,目前品牌数已达1070个,在少儿、教辅、人文社科等市场份额较大的板块中,涌现出乐乐趣、曲一线、磨铁、新经典等较为成熟的优质图书品牌。优质好书与口碑品牌相互支撑,看品牌选好书的购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在各大出版机构的品牌战略中,通过差异化选题找准品牌定位,依靠精品图书巩固品牌质量是一贯思路。重庆出版集团卡通分社的“独角兽书系”长期深耕奇幻文学领域,持续推出《冰与火之歌》《猎魔人》《守夜人》等知名奇幻文学作品,目前已成为国内奇幻文学一线品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图书品牌“大学问”以“追求学术出版的品牌化、市场化和立体化”为实践导向,2023年出版《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等经典学术著作,服务学术研究的同时收获良好市场反响。磨铁文化的“文治图书”以女性文学为立足点,2023年推出的《身为女性的选择》等书籍成为业界“爆款”,得到读者广泛好评。

  “一些出版机构能很好地适应市场,保持逆势上行,离不开‘有好书、有精品、有品牌’这三‘有’。”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说。面对乍暖还寒的图书市场,坚持内容为王、质量至上,是出版机构发展的“定海神针”。

  IP开发推动多元发展

  “高品质的直播”“这场文学盛宴值得一看”“这场直播是我2023年最美好的文学回忆”……在2023年12月3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2024文学中国跨年盛典”活动直播间中,评论区好评不断。“文学中国跨年盛典”自2021年开始举办,迄今已延续3年,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个影响大、口碑好的IP。近年来,“IP”成为观察图书行业的一个切入点。各大出版机构策划的IP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为全民阅读提供了更为多元的路径。

  IP原为“知识产权”的英文缩写,在文化产业领域,IP指的是一种具有高度标识性的传播符号。不少出版机构早已开始图书IP的策划与运营,其中以少儿领域最为成熟,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推出的“猫武士”主题文创产品与研学活动,江西高校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的包括服饰文具、动画剧集等多个品类的“小猫汤米”宇宙,福州青葫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推出的“小羊上山”汉语分级读物等。“一个IP要有属于自己的理念和内涵,要和他们的用户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青葫芦文化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丽说。

  近年来,图书类IP逐渐由少儿领域扩展到更为广泛的人文社科领域,以单一图书为核心的“图书IP”也向以整体品牌为核心的“品牌IP”深化。

  过去一年,各大出版机构频频举办主题活动,提高自身品牌IP的丰富性与影响力,如中华书局的“读者开放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三联中读知识大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山水阅读”系列活动等。可以看到,立足品牌底蕴,开展特色活动,将自身品牌打造成极具辨识度的“品牌IP”,成为出版机构IP运营的新样态。

  展望2024,“多元发展”是图书市场整体趋势。不断细分的营销渠道、差异化的品牌战略与多维度的IP建设,将让图书出版业更具活力。(人民日报海外版 袁雨晨)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