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三样”出口机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3:23 来源: sp20240429

原标题:抢抓“新三样”出口机遇

“国产低速电动车海外‘圈粉’,能否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外贸动力?”

“要注重发掘有潜力的自主品牌‘种子选手’。”

“扩大‘新三样’产品出口的同时,必须考虑报废回收问题。”

…………

近日,山东省政协召开2024年第一次月度协商会,围绕“抢抓‘新三样’产品出口机遇 培育外贸新动能”协商议政。

月度协商会是山东省政协借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做法创设的常态化融合履职载体。2022年3月至今,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邀请省政府领导、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基层代表和职能部门负责同志通过深入协商互动,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合力。

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推进

今年全国两会上,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作为外贸“新三样”,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受到广泛关注。

“我们选择把这个主题作为今年的首次协商议政题目,就是要汇聚智慧力量,共商务实举措,助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澎湃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说。

翻看两年来的协商“月历”,月度协商主题既有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也有“一老一小”的照护抚育。这其中,有不少是山东省委“点题下单”,由政协组织实施,政府各部门全力支持、积极参与,最终做实做优全力破题、合力解题的“协商答卷”。

提高站位,选准主题,只是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月度协商的一个方面。创设伊始,山东省政协就将月度协商会列入党组工作要点和年度协商计划,将以往各专门委员会组织开展的重要协商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协商工作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每次月度协商工作方案都由省政协主席会议审议通过后执行,每次月度协商会都由省政协主席主持,1名副省长参加,1名省政协副主席牵头开展前期调研。

截至目前,山东省政协已高标准开展了19次月度协商,省直30多个部门和各界人士4000余人次参与。

深入调查研究

深度协商互动

“时间虽然紧,但我们可不是走马观花,而是马不停蹄地学,见缝插针地问,利用碎片化时间讨论。”山东省政协委员郝纪勇对调研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山东现有‘新三样’产品出口企业2051家,其中2008家为民营企业。”省政协委员刘卫参加了今年第一次月度协商会前期调研,对相关情况如数家珍。

调查研究是政协工作的“压舱石”。山东省政协坚持调研于协商之前,践行“四下基层”要求,完善主席会议成员牵头开展重要协商活动调研机制,让协商的基础更加稳牢。同时,在月度协商会前,依托线上平台开设“主题议政”、开通“民声连线”、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发布协商活动预告等已经成为“新常态”。

如何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进一步落实“深”的要求,提升“商”的水平?

山东省政协一方面用好“数字赋能”这个“法宝”,不仅让协商触角通达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也让一线劳动者、基层干部、海外华侨走进协商现场。

另一方面精心优化协商会议组织,坚持主题发言与部门回应相结合、预约发言与即席发言相结合、现场交流与远程互动相结合,营造出有来有往、畅所欲言、平等交流的协商氛围。

精准建言献策

精确转化落实

把情况摸清,把问题议透,归根结底是为了建言建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

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是山东的重大使命。山东省政协聚焦“加快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召开2023年第一次月度协商会,大家精准“把脉”、对症“下药”,让带着温度的建议能够有效转化为火热的实践。这次月度协商会后,省政协有针对性地提出40条共识性意见。

不止于此,紧扣“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展月度协商,总结推介全省50个优秀实践探索案例,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示范;精选“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托育机构普及普惠发展”等主题深度协商互动,提出26条切实可行的举措,助推人口高质量发展……每次月度协商会后,省政协都及时形成协商情况报告等成果报送省委、省政府。同时,省政协还健全协商成果跟踪落实机制,构建起完整的工作闭环。

规格高、调研深、建言精,密度大、形式活、氛围好——两年来,一次次月度协商,让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作用得以更充分发挥,协商成果更好助力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最终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强大合力。

(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本报通讯员 刘伟)

(责编:罗知之、杨迪)
央企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两年破万亿 - 报告预计2024年国际油价将略有回落

央企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两年破万亿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3:24 来源: sp20240429

科技日报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刘园园)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破万亿……在24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了高质量稳步增长,科技创新力度明显加大。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持续优化考核指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考核企业利润的时候,也将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激励企业强化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袁野介绍说。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庄树新谈道,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积极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以强烈紧迫感和强有力举措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创新效能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加强,高质量创新成果加快产出。

庄树新介绍,国资央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和建设,组织实施“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等11个专项行动计划,中央企业29名个人、20个团队荣获“国家工程师”奖,一批央企院士专家进入国家科技专家库。

“2024年,我们将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庄树新说。

他介绍,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加快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企业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积极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加强原创引领,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带动中央企业稳步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提高发展的“科技含量”。

此外,庄树新还提到,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强化前沿领域技术布局,加快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将营造创新生态,更好激发创新活力动力。指导中央企业用好用足国家各类科技政策,从赋权松绑减负、强化正向激励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