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再现千年大运河史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4:54 来源: sp20240429

  基本陈列一览大运河千年历史、展出上千件文物和艺术品、将隔震设施呈现给观众、丰富的社教活动陆续开启……昨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是我国已建成隔震博物馆中隔震区域投影面积最大的一座,为今后的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保修复、收藏保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现大运河千年演变 通州得名证据亮相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 远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像船,展陈大楼屋顶造型像帆,两座建筑之间有一条长约270米的休闲水街。开馆之际,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推出了四个类型的展览,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开放展示、临时展览。展出文物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位于展陈大楼二层的“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通过八个篇章超过1000件文物和艺术品,勾勒出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步入基本陈列,可以看到元代河道出土的铁牛、广安门外北护城河出土的唐代石佛头、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官”字款条砖、房山区金陵遗址出土的铜坐龙…… 在多项陈列中,有一方金代“石宗璧墓志”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此墓志出土于通州区石宗壁墓,墓志记载石宗璧墓“以大定十七年四月四日,葬于通州潞县台头村之新莹”,这是第一次在北京地区发现“通州”字样,是通州建置得名的重要证据。

  在展陈大楼二层的专题展中,北京画院七位艺术家创作的“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徐徐展开,该画卷长达27.4米,描绘了大运河北运河段从白浮泉起、流经北京市中心、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再延伸至天津的景致。在“石刻园林展示区”,还展示有北京地区比较罕见的元代石狮,西城区北海后门桥的石雕镇水兽亦有展出。

  据了解,北京大运河博物馆2024年还将陆续推出“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展”“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

  242个隔震支座托起大楼 馆内开设隔震展览窗

  确保文物安全是博物馆的职责,而地震是博物馆的主要威胁之一。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陈大楼周边设置有620米长的隔震沟,展陈大楼地下一层下方设置有1.8万平方米的隔震层,这是我国已建成隔震博物馆中隔震区域投影面积最大的一座。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展陈大楼隔震层内设有242个隔震支座,其中有197个铅芯叠层钢板橡胶支座、39个普通叠层钢板橡胶支座、6个滑板支座,它们将展陈大楼托举起来的同时,阻隔了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从而大幅提升人员、藏品、场馆建筑的安全性。同时,隔震层、隔震沟对文物库房的防水、防潮也能有所帮助。

  为将隔震设施展示给观众,展陈大楼地下一层设有“博物馆防震科普展”。北青报记者看到,透过预留的隔震结构展览窗,可以看到真实的隔震沟和隔震支座。为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展览还通过VR、AR、MR、油墨投影互动、实体玩具动手搭建、触屏互动游戏等手段,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提供多层次体验。

  “通过博物馆防震科普展,可让观众了解地震对博物馆的影响,并展示相应的隔震技术。”首都博物馆展览部策展人赵雅卓介绍说,除了透过展厅内的开口观察隔震沟和隔震支座,通过展厅内的VR眼镜,还可以了解隔震原理在建筑上的应用。此外,为优化文物展示的物理环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还将高精度恒温恒湿空调运用在展厅、库房等文物存储、展示空间内。在公共区域,还使用了全空气空调和地暖相结合的方式,为观众提供舒适的参观环境。

  设有培训教室、学习体验中心等社教活动将陆续开启

  除展览外,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馆后将推出“四大主题活动”——“运河之声”曲艺秀,邀请在京老字号和相关文化团体,通过杂耍游艺、说书唱戏等非遗项目,让观众体验漕运时代北京的市井文化;“运河之星”创意汇,12月底将有两项创意大赛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即2023北京策展人大会和2023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运河有戏”演艺周,中国煤矿文工团、大运河沿岸非遗演出团体,将民歌、曲艺、戏曲等运河沿岸省市的传统艺术活态呈现;“运河有约”惠民月,将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为主会场,以通州区博物馆、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等12家博物馆为分会场,推出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展陈大楼内还设置了培训教室、学习体验中心、多功能厅,共享大厅设置了开放式展览陈列区、运河食舫、码头小叙、报告厅、阶梯活动区、4D影厅等功能空间。据了解,以诸多硬件设施为基础,面向儿童、亲子等设计的大运河文化、老字号传承、非遗文化、通州地域文化与民族团结等社教活动也将陆续开启。

  博物馆免费、免预约参观 开放时间延长至晚8时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每日开放时间为10:00-20:00,周一闭馆,参观免费、免预约,观众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入馆。有效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居住证、护照、驾照、警官证、军官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等。

  馆内设有公众咨询台、寄存柜、饮水机、母婴室、无障碍电梯等便民设施,并提供免费人工定时讲解服务。此外,“运河风物”文创空间、“运河书屋”阅读空间、“码头小叙”咖啡厅、运河食舫等可提供纪念品、中餐热餐、西餐冷餐等服务。馆内还设有主题邮局、阅读空间、下沉式休息区和观众休憩鉴赏区。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地址为通州区绿心路1号院5号楼,观众采用公共交通,目前可按以下3条路线抵达:地铁一号线八通线通州北苑站A口(东北口)出,在通州北苑路口南公交站换乘317路到上码头路站;地铁六号线北运河西站B口(东北口)出,在地铁北运河西站南公交站换乘317路到上码头路站;市郊铁路S1线(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乔庄东站出,在京东运乔建材城公交站换乘317路到上码头路站。自驾车的观众,可导航至城市绿心森林公园P12停车场,参照指示牌引导进馆。

  文/本报记者 崔毅飞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叶攀】

车路云一体化加速融合创新 智能网联汽车驶入“快车道” - 内蒙古79岁老人坚守非遗传承一线 免费传技造福乡里

车路云一体化加速融合创新 智能网联汽车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4:55 来源: sp20240429

人民网武汉10月28日电 (记者栗翘楚)无人公交、远程遥控、自动避障……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交叉领域,正日益成为汽车行业和交通领域的热点,通过智能化的汽车、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城市的无缝连接,人们迎来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出行体验。

10月27日,2023数字经济峰会·工业数字化主题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在圆桌讨论环节,国汽智控总经理、国家智能网联创新中心首席技术专家尚进,陕西汽车控股集团信息技术部副部长任晓红,长城汽车产品数字化中心副总监杨永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黄波围绕“智能网联新动能”展开分享与讨论。

当前,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下一“赛程”的关键竞逐点。谈及产业发展机遇,尚进表示,随着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升级,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壮大。当下的“时髦”技术,如AI、5G、大模型等都纷纷“汇集”至汽车产品中。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会成为能源中心、计算中心,也将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一个重要的节点。

“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技术、生态挑战。在技术方面,挑战体现在融合,技术发展已不是从B到A,而是A加B等于C的过程;在生态方面,其配套产业链都是新的,因而需要全行业不断地进行探索。”尚进说。

在汽车工业领域,智能化体验不仅体现在应用端,也在生产端。随着众多智能化设备、技术“上马”,传统的汽车制造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也是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黄波表示,神龙汽车在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等生产线都应用了大量的智能化设备,一方面,以智能化提高生产质量;另一方面,倡导以技术服务于人,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

在智能网联领域,自动驾驶无疑是最热门的应用之一,众多车企都在这一赛道积极布局。任晓红表示,近年来,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加速落地,已在环卫、矿用、港口、高速以及工业园区封闭区域场景内实现了商业化落地,形成多级别、多场景、多车型的自动驾驶全栈式解决方案。

场景创造价值、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正在成为国内整车汽车企业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趋势。在相关技术的赋能下,车辆如何实现从商品到产品的升级?

杨永喆表示,近年来,数据、互联网技术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巨大,如同手机的发展路径,汽车正在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从传统代步工具向智能化终端转变。随着与整个互联网进行融合,更多的出行服务都在通过汽车智能化终端进入到人们生活当中。

在尚进看来,汽车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关键在于升级技术架构与推动产业集成,车内通过技术革新进行降本,车外通过融合实现增效,从而形成新生态。

近年来,庞大的汽车市场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互融协同。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汽车的智能体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何实现让智能网联汽车常用常新,不断提升用户的智慧出行体验?

“通过OTA升级服务,通过不断地长出的新功能与用户产生新连接,汽车正从传统代步工具向与用户实现顺畅交互的智能助手转变。未来,随着法规和道路设施逐渐健全,L4、L5的不断推进,车辆属性、生产工艺、销售模式都会发生变化,推动汽车向能源中心、算力中心转变。”杨永喆说。

(责编:申佳平、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