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抢眼 前三季度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发布时间:2024-04-28 05:27:09 来源: sp20240428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6.3%……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从环比增速来讲,今年三季度增长1.3%,比二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增长持续恢复向好。

  多领域多指标现积极变化

  今年是我们国家遭遇三年疫情冲击经济恢复的第一年。从前三季度数据运行情况来看,国民经济顶住了来自国外的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总体上持续恢复向好。尤其是从三季度的情况来看,经济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多个领域、多项指标都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增长4.9%,比二季度同比增速回落,主要是因为去年对比基数抬升的原因。盛来运表示,“去年二季度是我们国家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一个季度,当季GDP同比增速只有0.4%,但是去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已经回升到3.9%。所以今年三季度,如果扣除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长增速是4.4%,比二季度加快了1.1个百分点”。

  此外,前三季度平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3%,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而且逐月好转。三季度平均调查失业率是5.2%,9月的调查失业率是5%。

  在消费方面,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2%,同比持平,前三季度平均同比上涨0.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连续3个月降幅收窄,9月同比下降2.5%,比6月最低点收窄了近3个百分点,这说明国内总的需求稳中向好。

  服务消费恢复较快

  为了更全面反映消费市场的变化,国家统计局近期对贸易经济统计方法制度进行了优化调整和改进,除了继续完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方法以外,新增了服务消费市场统计监测制度。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反映实物商品零售交易的情况,还有住宿餐饮中一部分服务消费情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服务消费在加快,而且在消费中的比重在提升。

  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4%、12.1%、9.5%、7.5%、7%。9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9%,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增速连续2个月回升。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7.7%、11.3%、9.3%。1-8月,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9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1%。其中,水上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盛来运指出,服务零售增长快主要是与这两年的发展环境有关,去年还是疫情冲击比较大的一年,在疫情冲击下,影响大的是接触型服务业,包括住宿、餐饮、交通等,所以对服务零售额影响比较大。今年防控转段以后,经济运行恢复常态,受益最大的也是服务业,尤其是接触型服务业,出行大量增加,餐饮火爆,服务消费恢复比较快。

  房地产投资下滑收窄

  同比下降9.1%,是今年前9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下滑幅度,87269亿元的总量在疫情放开后、投资复苏的前提下并不算多。其中住宅投资66279亿元,下降8.4%。

  “乐观一点看,今年至今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幅度在6月开始出现些许减速。”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提示,在今年1-4月、1-5月、1-6月、1-7月、1-8月、1-9月的下降分别为6.2%、7.2%、7.9%、8.5%、8.8%和9.1%。

  严跃进表示,“虽然数据一直在下行,但单月的累计幅度从5月顶峰的1已经收窄至0.3,说明市场尽管依然在下行,却也出现了积极的信号”。但让市场担心的是,在有认房不认贷加持的9月,这项数据依然未能实现正增长,依然拖累了累计数据继续下行0.3%。

  具体看开工数据方面,1-9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1568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74250万平方米,下降7.4%。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72123万平方米,下降23.4%。细分来看,住宅新开工面积52512万平方米,下降23.9%。房屋竣工面积48705万平方米,增长19.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5319万平方米,增长20.1%。

  总结1-9月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专家认为,各类指标尤其是销售端指标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值得肯定,进一步说明既有政策效应积极释放,也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对实现全年目标很有信心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这为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初步测算,如果要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四季度只要增长4.4%以上,就可以保障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盛来运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讲,对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是非常有信心的。

  一方面,从四季度经济走势来讲,经济运行将延续恢复向好的态势。从前三季度情况来看,无论是生产还是需求,无论从实体经济预期,还是从实体经济经营状况来看,都在恢复向好,经济运行是有惯性的,相信四季度还会继续保持企稳回升态势。

  另一方面,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果将继续显现。随着政策逐步落实到位,积极效应将进一步释放。去年受疫情影响,四季度的GDP增长是2.9%,因此今年四季度基数相对较低。

  盛来运表示,基于以上判断,四季度经济将会继续恢复向好,总体保持回升态势,对实现全年5%的预期目标很有信心。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编辑:刘阳禾】
让纠纷化解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 - “80后”邹华的二十年公益路:这是要做一辈子的事

让纠纷化解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

发布时间:2024-04-28 05:27:10 来源: sp20240428

  促公正提效率 各级法院做实诉源治理

  让纠纷化解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

  □ 本报记者 张晨

  公正与效率如何统一?面对“不能成为‘诉讼大国’”的时代命题,诉源治理是人民法院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各级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强化诉源治理,让纠纷化解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诉前调解数量、质量双提升。

  汇聚多方合力实现解纷需求

  “幸亏有法官和工会调解员,31起纠纷一次性调解成功,我们公司可以正常经营了……”

  因不满公司人事变动、擅自解除劳动关系,湖北省武汉市某材料公司31名员工共同申请劳动仲裁,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到法院起诉。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胡浩收到案件后,第一时间联系“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与工会调解员共同着手对该批案件进行调解,高效化解纠纷。

  “法院+司法局”“法院+工会”“法院+金融监督管理局”……多地法院运用“1+N”模式,汇聚多方合力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理念,降低纠纷化解门槛。

  如何把诉调对接的“调”更向前延伸?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深入推进,10.4万家基层治理单位与人民法庭在线对接,就地解决纠纷119万件。全国法院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解决群众诉求1894.9万件,同比增长81.81%。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各地法院以人民群众的解纷需求为导向,汇聚多方合力,推进多元解纷“朋友圈”持续扩容升级。

  今年以来,山东青岛法院58处人民法庭对接664家基层治理单位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委派基层治理单位化解纠纷7009件;诉前调解完结案件11.88万件,诉前调解成功7.54万件,同比分别增长21.86%、33.56%,均居山东省首位,调解成功率为63.44%,其中有70%以上案件自动履行。

  陕西法院探索建立“人民法院+行业协会”联动解纷模式,发挥行业协会在纠纷调解中的专业优势和实践经验;构建诉前委托鉴定机制,在诉前得出鉴定意见后,按照“先调解、后诉讼”的处理程序,将矛盾纠纷“层层过滤”“繁简分流”,促进案结事了,高效化解纠纷。

  宁夏法院推行“法院+公证”模式,用好公证调解模式、赋强公证执行机制,公证机关参与调解的房地产类、建设工程类案件化解率较高,成效明显。

  坚持关口前移凝聚法治力量

  “江南街道某农贸市场发生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多发,存在风险……”前不久,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通过“诉源智治·龙山经验”综合应用向江南街道发出动态预警。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动态预警,不仅能促成个案化解,还有利于及时发现群体性纠纷苗头,这是浙江法院在诉前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一个信号器。

  浙江法院在全省大力推进共享法庭建设,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延伸人民法庭基层服务范围,把指导调解、化解纠纷、线上诉讼等法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全省建成共享法庭2.7万个,指导调解56万次,化解纠纷42.7万件,就地化解率为76.3%。

  ——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法院在上田村试点建设首个“共享法庭”,把诉讼服务、多元解纷、普法宣传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衢州法院全面推进“共享法庭”融治理,坚持“建、管、用、融、宣”齐驱并进,以“共享法庭”为支撑,融合政协“民生议事堂”等六大法治元素,推动形成基层治理共同体。

  ——温州市永嘉县人民法院联合县公安局设立警务“共享法庭”,推动司法资源端口前移,打造县域治理“法院110”;义乌市人民法院在全市8个商贸市场特设9家“共享法庭”,实现纠纷不出市场……通过在村镇街道层面整合各类治理力量,诉源治理的“末梢神经”被充分激活。

  国内纠纷化解关口前移,涉外纠纷也不例外。在广东,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成立国际商事争议专门解纷平台,与香港和解中心、新加坡调解中心等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调解组织建立对接机制,实现诉讼、调解、仲裁的相互独立与衔接配合,聘请49名港澳台地区及外籍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聘任21名多法域执业资格律师和8名小语种律师为涉外争议解纷专员,推动前海打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优选地、首选地。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全国法院诉前调解纠纷1183.4万件,同比增长26.58%。其中,782.2万件成功调解在诉前,同比增长30.1%,诉前调解自动履行率为94.52%。

  强化数字赋能促进社会治理

  不久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受理一起因被告通过网购“震楼器”制造噪声“报复性扰民”而引发的邻里纠纷案,承办法官依法深入调查,通过释法说理,促成被告停止制造噪声,最终以原告撤诉结案。

  结案后,法院向某电商平台发出司法建议,建议电商平台依法整治通过网络销售“震楼器”的行为。平台收到司法建议后,迅速采取措施,下架了全部“震楼器”相关产品。

  同类案件多发高发,如何寻根溯源?

  司法建议工作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商事审判中信用卡和保证保险合同纠纷占比较大且上升较快等情况,最高法近日制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信用卡监管政策维护金融安全的司法建议书》,协同有关方面促进诉源治理,有效减少了上述两类纠纷,其中信用卡纠纷一审收案同比下降1.53%,保证保险合同纠纷一审收案同比下降21.05%。

  记者注意到,多地法院运用司法大数据研判类案成因和发展态势,向职能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

  青岛法院对涉诉案件类型进行行业诉源治理指标分析,通过对矛盾纠纷成因分析、同源研判,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通报成讼情况,发挥“数助治理”作用。

  今年以来,陕西法院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全面加强司法建议工作,针对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执法办案中发现的普遍性趋势性问题,先后向有关部门、行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发出司法建议473份,发布《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白皮书》等,补齐管理漏洞和短板,力促矛盾纠纷源头治理,避免小纠纷变成诉讼案件,民事案件变成刑事案件。

  天津法院与京冀法院设立三地诉调对接平台,建立国际货运代理等纠纷调解中心,就港口货物运输法律风险等问题发出司法建议。

  2018年至2022年,浙江法院发送司法建议7368份,得到采纳落实6021件,采纳率达81.7%。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各级法院在诉前、诉中、诉后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蔚然成风,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

  《法治日报》2023年10月28日第01版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