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和广西的约定

发布时间:2024-05-01 02:45:31 来源: sp20240501

  12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广西南宁、来宾等地,深入对外开放项目、社区、农村、企业等进行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和广西的故事,还要从13年前的一个约定说起。

  “我对广西是心向往之。”2010年3月10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广西厅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言中,他回忆起少年时期在广西漓江游历的难忘经历,并和代表们约定:“争取找一个适当的时间到广西去,多走一走,多看一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广西考察调研,多次就广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指明了方向。

  “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广西沿海、沿边、沿江,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今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考察,第一站就是位于南宁市的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详细了解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运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等情况,结合平陆运河沙盘听取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建设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我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一项重要举措。广西要主动作为、发挥支点作用,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同东盟合作不断注入新动力。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把广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

  广西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具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这些年,广西内扩外拓,把深化与东盟合作同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联动起来,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绘制出广西开放发展“路线图”。

  对“内”,广西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推动构建陆海相通、多区联动的开放格局。

  对“外”,广西深化与东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今年上半年,广西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3.2%,与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92.6%,东盟已连续23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推动高质量发展”

  此次广西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具体要怎么做?三次赴广西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创新示范基地、企业等,为广西高质量发展定向指路——

  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总书记强调“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总书记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总书记叮嘱“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

  在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总书记强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提质、降本、增效”;

  …………

  今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对广西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广西发动创新驱动新引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制造业企业改革发展,积极推动特色产业走品牌化道路。

  2022年,广西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提升至1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30%,已形成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

  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是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

  他曾这样深情回忆往事:“我在青少年时期,就曾与几位同学到过漓江。我记得,游完泳以后,衣服都是在漓江岸边晒干的。当时的江面是湛蓝色的,泛光见底。江边渔民鱼篓里的鱼都是金鲤鱼,感觉就像在神话故事里一样。”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来到漓江岸边,对当地负责同志说:“这次来,我最关注的就是你们甲天下的山水。什么能比得上这里的生态好?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

  2022年,广西森林面积148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56%;全年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8.2%,排名全国第2位;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4.5%,排名全国第2位。生态质量指数位排名全国第2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排名全国第3位。

  “祝愿乡亲们的生活

  像甘蔗一样甜蜜”

  2021年4月,广西桂林才湾镇毛竹山村,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王德利有这样一段对话: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乡村发展,尤其是乡村产业发展,多次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才湾镇毛竹山村,村名叫毛竹山,是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毛竹。然而让这个小山村“出圈”的却是葡萄产业。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毛竹山村的葡萄园,村民们正在技术员指导下忙碌着。总书记沿田埂走进葡萄园,同村民攀谈起来。

  “你们这里主打什么品种?”

  “南玉、红地球,还有温克。”

  “价格怎么样?”

  “最低能卖到3块,好的能卖到4块。”

  “亩产能达到多少?”

  “3000斤。”

  乡亲们告诉总书记,自从发展起了葡萄产业,村里人也不用去较远大城市打工了。在家种葡萄一亩地收入近万元,不比城里差,农闲时间就近打工,又能增加一块收入。

  总书记说:“所以,将来乡村振兴还是很有前途的。大家不用背井离乡,而是回归乡村。祝你们的葡萄产业越办越兴旺!”

  如果说葡萄是“致富果”,那么甘蔗可以说是“甜蜜果”。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和食糖主产区,其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多年占全国60%左右。

  今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广西来宾市一处甘蔗林,详细了解甘蔗良种繁育技术要领,同蔗农、农机手和农技人员亲切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总书记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来宾市凤凰镇新隆村村民莫崇虚家里种有45亩甘蔗,年收入可达12万元。莫崇虚说:“总书记说要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我有信心今后种出更多高产高糖的好甘蔗,把生活过得更甜蜜。”

  “一根甘蔗两头甜”,一头连着蔗农,一头连着制糖企业。近年来,广西实施制糖企业战略重组和产能整合,推进制糖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不只有甘蔗,还有柳州螺蛳粉、横县茉莉花茶、百色芒果……广西充分利用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

  “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

  同耕一垌田、

  同饮一江水、

  同建一家园”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等12个世居民族和满、蒙古、朝鲜、白、藏等44个其他民族。

  今年12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围绕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等进行实地调研。

  蟠龙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少数民族居民超过8000人。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

  离开社区时,各族群众热情欢送总书记。习近平亲切地对大家说,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希望社区各族群众多来往,大家互帮互助,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共同建设幸福家园。

  每次到广西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都会谈到“民族团结”。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西考察时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代代相传。”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说,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种下“石榴籽”,开出“团结花”。长期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将民族团结融进自己的血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融洽的民族关系一直是广西各族群众满意度最高的社会发展指标之一。

  从对内对外开放到高质量发展,从乡村振兴到民族团结,总书记的规划部署,步步落在实处;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饱含着对广西发展的美好期待。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兴栋

  撰稿丨战星岑

  校对丨高少卓

【编辑:唐炜妮】
宠物伤人、知假买假……这些民生案件被最高法工作报告“点名” - 夏杰:完善落实生育支持政策 共同营造生育友好环境

宠物伤人、知假买假……这些民生案件被最高法工作报告“点名”

发布时间:2024-05-01 02:45:31 来源: sp20240501

  现在,中国网民人数已突破10亿,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社会。然而,网络暴力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让造谣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治理网暴,法院都做了哪些工作,一起来听听最高法的工作报告↓↓↓

  严惩“按键伤人”

  让公权力为受害者撑腰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张军:从严惩治网络暴力。针对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按键杀人”,出台司法政策,严惩网暴恶意发起、组织及屡教不改者。明确网络侮辱诽谤,造成被害人、其近亲属身心严重损害后果,或者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等,以公诉案件追究刑事责任。杨某为泄私愤在网上散布未成年人私密信息,致被害人不堪受辱自杀身亡,被提起公诉,法院以侮辱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

  严厉惩处网络暴力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让网络谣言的违法成本提高,法院都做了哪些工作?惩治网络暴力的这些司法政策出台后,目前有哪些成效?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 林文学:网络暴力使得人人自危,大家都怕成为下一个被网暴的对象。人民法院必须依法严厉惩处,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通过网络侵犯他人,除了要承担删帖、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外,情节严重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去年,最高法院会同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亮明司法态度。

  第一,根据网暴行为性质不同,分别以侮辱罪、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第二,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组织“水军”“打手”,要依法从严处罚。例如杨某侮辱案,杨某将未成年人私密信息散布到网上,致未成年人自杀身亡,法院以侮辱罪判处其有期徒刑。

  第三,为解决受害人取证难的问题,指导意见明确,在侮辱罪、诽谤罪自诉案件中,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在“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或者随意以普通公众为网暴对象”等情形下,适用公诉程序,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审理,用“公权力”保护被害人。

  2023年,适用诽谤的公诉程序案件增长10.3%,有罪判决人数增长102.4%。2023年网暴案件数量仍有增长,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极端个案已大为减少。网暴治理取得成效。

  人民法院对人民群众的糟心事、揪心事、堵心事,坚持“如我在诉”,直面问题。除了网暴治理外,还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高额彩礼、家庭暴力治理等均发布典型案例或出台司法政策,加以规范和引导。去年全国法院审理涉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案件539.1万件,同比增长14.2%。

  校园安全须共同守护

  一句恶言伤人心,一个动作可能会伤人身。尤其是在校园内,同学间的一个玩笑,结果导致对方受伤。这种情况怎么办?在最高法工作报告中,一起因“抽凳子”引发的纠纷案件,也写入其中。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张军:依法引领校园保护。小学生体育课意外受伤,家长起诉学校,校方已尽到必要教育管理责任和救助义务,法院判定学校不担责。对学校依规组织体育活动等不施以苛责,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学校强调学生守则,老师经常提醒,已充分尽职,法院判决由“闯祸”孩子家长担责。孩子虽在校,家长也有责,校园安全须共同守护。

  司法力量和温度

  让学校与学生“双向奔赴”

  在“抽凳子”案中,恶作剧同学家长被判承担赔偿责任,赔付十万元。学校也是被告一方,但法院最终判决学校不担责。

  在校园里,学生受伤了,学校的责任要如何认定,法院办案中如何平衡各方权益,实现最佳效果?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 林文学:一段时间以来,学校不安排孩子玩耍,甚至课间不让孩子出教室,家长十分揪心,十分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这方面,司法要有所作为,要通过司法力量与温度让学校与学生完成“双向奔赴”,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构建一个融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网络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对学校已经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就不应该让学校承担责任。

  对于学校是否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应参照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学生校内“抽凳子”导致孩子坐空仰倒受伤案,学校已经对学生进行纪律、安全教育,反复强调遵守学生守则,老师经常提醒,受伤后及时告知家长并送医院治疗。法院认为,学校尽到了教育管理职责,不应判令学校承担责任,应由负有法定监护职责的闯祸孩子家长承担责任。

  报告中对医患矛盾,明确医疗机构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的,不承担责任。让符合诊疗规范的医院有保障,让全力救治患者的医生受保护。

  面对矛盾冲突,面对热点敏感问题,人民法院要坚持能动司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司法政策供给,促进良法善治,注重实质性化解矛盾,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近几年,新业态劳动争议、“隐形加班”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外,去年四川两岁女童被大型烈犬咬致重伤,让宠物伤人事件再次成为焦点。一起来听听最高法的工作报告是如何说的↓↓↓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张军: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审结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14.2万件。破除以劳务连环外包、诱导注册个体户等方式规避用工责任的“障眼法”,有力支持依法维权。依法审理“宠物伤人”案件,明确饲养宠物是个人权利、管住管好是法定义务。

  饲养宠物是个人权利

  管住管好是法定义务

  文明养宠物是共识,但是怎么才能落到实处,却是难题。对此,法院出台了什么举措来破解难题呢?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 林文学:自家的狗“很萌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但不文明、不规范养狗对社区安全、卫生防疫甚至对他人人身健康带来危害。最高法院发布典型案例,落实民法典规定,明确了以下规则:

  第一,饲养了禁止饲养的烈性犬、大型犬造成他人损害的,无论受害人有无过错,饲养人均应承担全部责任。比如,典型案例中刘某饲养了禁止饲养的阿拉斯加犬,尽管受害人逗犬,自身也有过错,但养犬人刘某依法要承担全部责任。

  第二,饲养了不是禁止饲养的动物,如果违反管理规定,比如不束犬链、由未成年人单独遛狗,给他人造成损害,饲养人也要承担全部责任。只有在能够证明受害人是故意的情况下,才能减轻责任,但不能免除责任。

  第三,饲养了不是禁止饲养的动物,也不违反管理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没有责任呢?只有证明受害人故意时才可以免除责任,在受害人有重大过失时才可以减轻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要想证明受害人对于自身损害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十分困难。所以要文明养犬,依规养犬。饲养宠物是个人权利,管住管好是法定义务。

  诸如宠物伤人的案例,整个报告中有62个,报告用鲜活的案例传递价值导向,树立行为规则,引领法治进步。全国法院去年建立案件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加强管理,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去年全国法院审理执行了4526.8万个案件,通过每一个具体案件,做实为大局服务,做实为人民司法。

  “知假买假”裁判标准不一问题

  得到规范

  法院判决的意义不仅在定分止争,还在于引领社会风尚。有人“知假买假”,告上法院,要求十倍赔偿。这样的情况法院要如何判呢?相关案例也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一起来看↓↓↓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张军: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以能动司法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针对“知假买假”索赔,有利于惩治假冒伪劣,也存在借维权敲诈等乱象。发布典型案例,亮明惩治造假售假司法态度,明确只在“生活消费”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公众、商家广泛认可,延宕20多年的“知假买假”裁判标准不一问题得到规范。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 林文学:知假买假,就是购买者明知是假冒伪劣,仍然购买,并主张价款十倍惩罚性赔偿的行为。知假买假十倍惩罚性赔偿有利于惩治假冒伪劣,也存在借维权敲诈勒索等乱象。社会各方面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司法实践也不完全一致。最高法院发布典型案例,亮明了惩治造假售假的鲜明态度,同时依据《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精神,明确在“生活消费”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这一司法态度,不仅依法支持消费者维权,发挥人民群众对违法行为的监督作用,也有利于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比如,张某分46次购买46枚过期咸鸭蛋,一枚咸鸭蛋2.2元,依照赔偿金额不足1千元按1千元赔偿的规定,起诉商家赔偿4.6万元。法院认为,这不符合正常消费习惯,依法认定张某购买咸鸭蛋总价款101.2元为“生活消费”,支持10倍惩罚性赔偿共1012元。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除了加重民事责任外,人民法院在办理民事案件中,发现生产销售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可以通过司法建议等方式建议行政机关进行查处,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通过立体打击、源头治理,共同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张李彬 曾晓蕾 常杨 祝田夫 刘扬)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