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节为城市提供精神滋养

发布时间:2024-04-27 19:22:24 来源: sp20240427

原标题:戏剧节为城市提供精神滋养

都市人生百态和文化气质就是城市戏剧的样貌和气度。元代的大都、南宋的临安、清代的北京、近代的上海等城市发展进程上镌刻着元曲、杂剧、京剧、越剧等戏剧艺术的发展足迹和人文气息。推动戏剧艺术在城市中的普及,可以为人们提供领略城市历史文脉和时代风采的另一个窗口,也更能让人们得到多样而丰厚的精神滋养。

前不久,2024年世界戏剧日系列庆典活动在河北廊坊举办。来自世界35个国家的戏剧艺术家齐聚这座被誉为“京津走廊明珠”的城市,论道竞技,交流互鉴,呈现出跨文化交流的魅力,让人感受到戏剧与城市之间相生互荣的关系。

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多个城市纷纷举办主题各异的戏剧节、戏剧日活动,中国戏剧节、乌镇戏剧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等品牌效应日趋显著。在这些戏剧主题的节庆活动中,一方面,戏剧展现出了对城市发展的精神滋养,另一方面,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大剧院、公园等可以进行戏剧演出的场所种类繁多,为戏剧的推陈出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历史上看,元代的大都、南宋的临安、清代的北京、近代的上海等城市发展进程上无不镌刻着元曲、杂剧、京剧、越剧等戏剧艺术的发展足迹和人文气息。都市人生百态和文化气质就是城市戏剧的样貌和气度,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表征、时代精神的缩影。进入现代,在城市举办的戏剧节更成为演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戏剧与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戏剧如灯,照亮了城市的文化天空;城市似幕,映射出戏剧的万千气象。

时至今日,城镇化浪潮和城市发展深入推进,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需求既有物质层面,更有精神层面,而包括戏剧在内的文化供给无疑是满足高品位高质量文化需求不可或缺的内容。特别是在万物互联的当下,屏对屏的交往渐成主流,人们借助互联网享受着更加便捷的线上艺术消费,同时对线下艺术活动的社会性精神需求不断增长。正因如此,作为最富现场感的艺术,戏剧抚慰人心、震撼灵魂的功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发掘,这也是当下戏剧节兴盛的深层动因之一。

去年,国家话剧院与山东济宁在曲阜尼山举办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因为有着丰富的原创剧目展演、戏剧艺术工坊和大师讲堂,为期半个月的活动也成了一场戏剧嘉年华,吸引了众多戏剧爱好者奔赴。有很多观众、游客从外地远赴曲阜,一时间,拉着行李箱进剧院看戏成为尼山的一道独特风景。而在今年世界戏剧日期间,廊坊也吸引了众多游客,逛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参加一场公园里的沉浸式小剧场演出,成为游客的新旅游项目。

推动戏剧艺术在城市中的普及,可以为人们提供一扇领略城市历史文脉和时代风采的窗口,也能让人们得到多样而丰厚的精神滋养。城市举办戏剧节,不仅为多样化的戏剧构建了呈现空间,而且营造了同趣相求的社交场域。借由这一机制,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或在地方戏里品味本乡本土的温情,或在外来剧种中感受耳目一新的愉悦,或被经典剧目里的老故事勾起人生哲思,或为新创剧目中的时代风尚击节赞叹。于很多人而言,奔赴戏剧节,不仅是耳目之愉的艺术享受,也是心灵洗礼的精神陶冶,更是一次加固社群纽带的文化仪式,由此对文化、城市和人生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和体悟。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是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明互鉴已成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城市发展具备更宏观的视野,在文明大格局中擘画文化图景。可以看到,近年来,各地戏剧节不断自觉融入国际元素,努力打造文化交流的戏剧载体。在今年世界戏剧日的庆典晚会上,既有凉山文旅集团的《阿都歌谣》、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婺剧《断桥》、中国剧协小梅花艺术团的戏曲集锦《送你一朵小梅花》等惯常的中国传统戏剧,又有来自智利、法国、波兰等不同国度的特色剧目,让观众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剧艺术的魅力。

作为人类文明故事的讲述者,戏剧是文化交流、沟通人心的桥梁,在沟通情感、增进互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虽是结于各自文化土壤的硕果,但因为同样讲述美好爱情这一人类的共通情感,所以能在超越国度和民族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中大放异彩。

人类文明的大美,在异质之美的互相交融中才能真正显现。就戏剧本体而言,开放包容是艺术创新的应有之义,有效交流才能保持艺术创造的旺盛活力。通过举办戏剧节,使中外戏剧艺术的精华之作和当代新作汇聚一堂,讲述“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那些动人的故事,以及面对冲突和挑战时的困惑和挣扎、突破和奋进,展示不同民族对真善美的持续追求,表达不同文化对艺术真谛的思考和表现,对于增进人们情感共鸣、丰富人类精神世界无疑具有独特作用。

戏剧节把创作与评论、行业与产业、供给与需求各方联系到一起,不愧为推动艺术交流的有效方式。也因此,举办戏剧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艺术、商业、政府、行业等多方力量携手。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戏剧”真正繁荣,“节”才有生命力,否则,就可能在消费和流量的狂欢中迷失自我,不但无益于城市发展,而且有损戏剧生态。因此,推进戏剧节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彰显社会效益、植根戏剧本体、回应人民需求。而首当其冲的是提高参演剧目的艺术质量,给好戏足够广阔的舞台,并以戏剧节的舞台促进更多好戏诞生。这就要求健全戏剧评价体系,紧扣我国社会文化主旋律,结合落地城市的特色,设置戏剧节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吸取国外著名戏剧节的成功经验,精心谋划剧目遴选,大力创新活动样式,探索建立与戏剧艺术发展内在需求相互协调促进的商业模式。同时,积极充分发挥戏剧评论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对剧目的评析,褒优贬劣,为推动创作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强化评论的导赏功能,通过戏剧讲座、演后谈等多种方式,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体会戏剧之美,从而把戏剧节真正办成艺术的盛典、人民的节日。

(作者:胡一峰,系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台湾夫妇的“佛系人生”:医师跨界开小吃店以食会友 - “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连续17年现身江西龙虎山

台湾夫妇的“佛系人生”:医师跨界开小吃店以食会友

发布时间:2024-04-27 19:22:25 来源: sp20240427

   中新社 贵阳11月12日电 题:台湾夫妇的“佛系人生”:医师跨界开小吃店以食会友

  作者 周燕玲

  在一间20平方米的台式小吃店,林群翔听着音乐一边炸鸡排,一边与吧台上吃卤肉饭的食客聊天,香脆的鸡排做好后,林群翔又拿起吧台边的咖啡豆磨起来,不一会工夫,一杯手冲咖啡摆在食客面前。

  “尝一尝,这是不专业手冲,如果喝咖啡不会睡不着,可以试试,很香的……”善于言谈的林群翔一边向食客自荐咖啡,一边拿着杯子喝起来,怡然自得。

林群翔与食客在小吃店内的吧台聊天。周燕玲 摄

  这位来自台北的“70后”店主,自诩比较“佛系”,“就想换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陪着家人过好每一天。”林群翔介绍说,与妻子在台湾医疗行业工作近二十载,繁忙的工作节奏让夫妻俩开始探寻生活的意义。

  在台湾从事专科护理师工作的林群翔,曾兼职国际医疗转送工作,时常往返大陆与台湾之间,接送病患就医。其间,林群翔萌生了到大陆生活和发展的念头,不打算跻身于经济发达的“北上广”,林群翔把目光投向生活节奏舒缓、气候舒适的西南山城贵阳,并把妻子和孩子一同接到贵阳生活。

  3年前,林群翔和妻子在孩子就读学校附近租下一间商铺,取名“台湾妈妈厨房”,“开店很自由,一来可以方便照顾孩子,二来可以和食客分享台湾特色美食,再者就是通过开店广交朋友,更加深入了解大陆。”

11月11日,林群翔在为食客准备虾仁煎。周燕玲 摄

  士林夜市虾仁煎、台湾蛋饼、台湾原味香肠、米血糕……林群翔店内还主营各样式的台湾卤肉饭,并搭配口感脆嫩的手撕包菜和现煎鸡蛋。

  “台湾卤肉饭就像重庆火锅,各家味道不尽相同。”林群翔坦言,店里的东西都是自己爱吃的,才会做出来分享给四面八方的食客。

  为保证口感,林群翔的外卖配送范围不大,放冷后口感不好的美食不列入外卖,建议现场食用。不少来吃过的食客在其店铺下留言:“味道很正,和在台湾吃到的味道一样”“老板自己做的美式咖啡,不输外面的咖啡店”“这是一家让人会再想来的店,很有人情味”……

  “遇到的许多食客都很有趣,我们会一起聊生活、聊工作、聊台湾和大陆的房价……”林群翔告诉记者,不少食客还会带茶叶或咖啡来店里赠送给自己,大家就像朋友一样亲切。

  除了开店,林群翔目前还担任贵阳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理事,用他的话说:“以前我在台湾是空中服务台商,现在我既是台商,也在大陆服务台商。”

  在林群翔看来,大陆各方面进步很快,台湾年轻人应该多来大陆看一看、走一走,勇于尝试不同的人生,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未来,夫妻俩希望把小店经营好,两个孩子在大陆顺利念完大学,一家人按喜欢的方式过好生活里的每一天。(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