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红利吸引外企 布局中国健康产业市场

发布时间:2024-05-01 07:54:45 来源: sp20240501

原标题:三大红利吸引外企 布局中国健康产业市场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负责人华中在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健康产业,与中国市场同行,分享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机遇。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跨国巨头药企加码在中国的产能布局,推动创新产品本地化研发生产落地。例如,3月份,诺和诺德宣布,在天津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阿斯利康宣布,将在无锡投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创新药物工厂。

笔者认为,政策红利、市场红利和人才技术红利等三大红利持续释放,吸引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投资健康产业,共享发展红利。

政策红利方面,国家层面持续发布相关政策鼓励外资在中国发展健康产业。例如,《行动方案》提出,允许北京、上海、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选择若干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进行扩大开放试点。而在此之前,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的禁止项。在符合相关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基因治疗领域投资布局,有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实现国内企业与全球同行同步竞争、携手发展,共享新一轮生物技术发展机遇。

市场红利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健康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外资药企披露的财报数据更加佐证了中国市场具有较强的赚钱能力。例如,2023年,默沙东中国区收入达67.1亿美元,同比增长32%;阿斯利康中国区收入为58.76亿美元,同比增长7%;诺和诺德中国区收入达到24.26亿美元,同比增长3%;诺华中国区收入为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众多制药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呈现增长态势,展示出中国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吸引力。

人才技术红利方面,近年来,我国持续鼓励医药研发创新,吸引创新人才不断汇聚,实现医药研发创新能力进步,推动创新药物器械研发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此外,中国拥有完善的健康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可以让外资企业高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更好地赢得全球市场机遇。

当前,外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创新药企以及优质研发管线中“淘金”。百时美施贵宝、诺华、默沙东等跨国药企选择通过license in(授权引入)模式与国产创新药合作;部分跨国药企宣布收购中国创新药企,例如,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成为首个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被跨国药企完整收购的案例。

总之,中国拥有健康产业持续发展的沃土,随着我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配套政策持续落地,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健康产业终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编:罗知之、李楠桦)
一个人轻松管理2000亩农场!来看“农二代”如何耕耘“数字大田” - CBA季后赛12强产生

一个人轻松管理2000亩农场!来看“农二代”如何耕耘“数字大田”

发布时间:2024-05-01 07:54:46 来源: sp20240501

  春耕大忙时节,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栋写字楼里,一群年轻人却在电脑前开启了忙碌的“数字春耕”。这些正在忙活春耕生产的年轻人,来自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数字春耕服务团队农业卫星遥感数据工程师 杜腾腾:我主要负责数据产品的研发,简单讲就是利用卫星数据巡好每一块田。

  数字春耕服务团队农业植保工程师 胡畔:我在工作中主要负责对农作物庄稼做监测,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看病,开处方”。

  这张树状的“春耕协作图”,就是这些年轻人每天在干的活:树根是多维大数据,由遥感卫星、气象、物联网等收集汇总;树干是骨架,团队建模对基座数据进行分析;树冠是科技成果,分析作物长势、提出灾害预警。最后通过建模工程师的搭建,一块块数字农田就出现在屏幕里。

  数字春耕服务团队负责人 顾竹:核心的因素其实就是我们的后台的人工智能技术。

  那么数字大田会给春耕带来哪些变化?循着这些年轻人农业数字化应用服务的足迹,我们来到了江苏海安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这里是江苏南通海安的季和农场,这块大屏是整个农场数字大田的智慧大脑。在这里每一块地拥有自己的专属信息和数字编码,就像我们的身份证一样。

  数字春耕服务团队工程师 刘亮:整个数字大田季和农场一共47块田。依托目前的家伙事儿,天上飞的无人机和田间的传感器,去更多地分析目前长势的情况。

  我们在现场看到,这个农场布设了68套物联网设备,这些设备监测和采集到的农情数据,会第一时间传输给远在北京的数字春耕团队,他们经过快速数据分析后,及时指导当地种粮大户施肥、打药和灌溉。90后小伙刘林是这片“数字大田”的主人,也是一位“农二代”。他告诉我们,有了数字技术的赋能,他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管理农场的2000亩地。

  季和农场种粮大户 刘林:比如说我们手机上有数字农场管家这个小程序,就可以看到每个田的长势,它的液位就是田里有水的话有多高的水,这样我们都能看到。种地有点上瘾。种地每年都是一个未知的挑战,我们一方面要完成这些挑战,追求更高的产量,就会有更大的成就感跟满足感。

  如今,在江苏海安,像刘林这样的“农二代”已经越来越多,他们正从已有的47个数字农场种植经验出发,辐射带动全市800多个农场走向数字化,推动“数字大田”向“数字农场群”逐步升级。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 董孝烽 杨滢 梁黎明 浦口台)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