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两会之后看落实③)

发布时间:2024-04-28 03:41:32 来源: sp20240428

  一大早,江西省贵溪市物流配送中心,快递运送车辆忙碌进出,自动化分拣线加紧运转。“县乡村三级联动配送,邮路通了、销路畅了,乡村生活更方便了。”农民林坤感慨。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长超村文化礼堂,乡亲们唱起了村歌。长超村党委书记曹建伟说:“村歌唱出了大伙儿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向往,越唱越有干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一定会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举措,回应老百姓的关切和需求,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扎实落实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努力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抓好春耕备耕,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确保春播面积,保障农资充足供应,细化春季田间管理,为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开好头、起好步。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种粮大户丁军华忙着给小麦浇水,“俺种的全部是优质强筋麦,有现代化的农机装备助力耕种管,还加强了肥水管理,为夏粮搭好‘丰收架子’。”

  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去年我国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高基数上如何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面积总体稳定,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的前提下力争多增产,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14亿多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各地区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多亏防返贫监测帮扶把我们一家从困境中拉了出来。”河南省台前县西白岭村脱贫户张焕云说,前阵子孩子身患重病,巨额医疗开销一度让全家濒临返贫。

  县级大额医疗支出费用及时预警,很快张焕云一家被纳入监测系统。困难生活补贴、临时救助、防返贫保险理赔第一时间到位,村里还为张焕云申请了公益岗位,消除了张焕云家的返贫风险。

  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各项工作要抓紧抓实。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各地区加快织密防返贫保障网。在江西,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收入支出等信息,通过智能模型运算对92.3万重点农户开展数字画像,为精准识别和风险消除提供参考。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司长许健民介绍,今年将聚焦“抓监测帮扶守底线、抓产业就业增动力、抓政策落实促发展”,在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集中更多资源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长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各地区各部门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三提升”。

  各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在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小花椒树打造成了致富大产业。“乡亲们在花椒林间套种水果仙人掌,林下养殖‘椒林鸡’,一块土地有3份收入。”光明村村民刘阳华说。

  鲁甸县推动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基地化建设,促进花椒产业提质增效。全县花椒产业总产值达12.67亿元,带动18万余人增收。

  全链条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将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各地区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努力让广大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清新宜人的小游园……安徽省东至县龙泉镇黄荆港村成了乡亲们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黄荆港村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空闲地打造游园绿地、休憩亭廊等,做好村庄古树、古建筑保护修复。

  务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农业农村部将从农民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入手,谋划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可感可及的关键要事,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

  山西省隰县城南乡路家峪村,村民霍永红家门口“美丽庭院”牌子旁最近又多了一张“五星户”奖牌。“我们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组织各种评比,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晓辉说。

  各地区强支部,抓治理,树新风,清单制、积分制、接诉即办等治理方式覆盖面不断扩大,推动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着眼促进农民增收”。

  “两个强化”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湖北省咸丰县,茶园飘香。依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湖北省果茶所等单位,咸丰县持续完善富硒白茶标准化体系建设,全县125家茶叶加工企业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率达80%以上,不断提升茶叶加工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说,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提升,科技创新重点是突出应用导向,优化工作机制,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是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目的就是巩固农民持续增收势头,促进共同富裕。

  “干活不出远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父母孩子,钱包鼓了,家也顾了,一举两得!”在陕西省乾县中建二局材料生产项目务工的梁小强说。项目组织村民到工地务工,开展技能培训,全面投产后,可以解决1000余人就业。

  抓产业促就业,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要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重点通过产业拉动、就业带动、改革促动,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4日 03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东西问丨张建江:新疆人权事业发展如何与法治保障“双向奔赴”? - 十二部门:到2030年实现省级青训中心全覆盖

东西问丨张建江:新疆人权事业发展如何与法治保障“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4-04-28 03:41:33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社 乌鲁木齐1月25日电 题:新疆人权事业发展如何与法治保障“双向奔赴”?

  ——专访新疆大学法学院院长、新疆大学新疆人权保障与发展进步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江

  作者 朱景朝 陶拴科

  2023年12月,《新疆人权法治保障报告》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乌鲁木齐发布,这是关于新疆人权事业发展法治保障的首部蓝皮书,由新疆大学新疆人权保障与发展进步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共同编写。蓝皮书包含哪些研究成果,意义何在?蓝皮书撰稿人之一,新疆大学法学院院长、新疆大学新疆人权保障与发展进步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江近日就此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予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发布蓝皮书的意义何在?其特点有哪些?

  张建江: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近10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新疆的发展成就,正是新疆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然而近年来,境外围绕“新疆人权”的一些报告报道严重与事实不符,极尽妖魔化、污名化之能事,如一些境外的研究机构、新闻媒体大肆污蔑中国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进行“强迫劳动”,恶意指控新疆企业存在“强迫劳动”等。

  对此,长期在新疆工作、生活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决心对新疆的人权状况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出于任何科学研究都应以事实发展为基础的逻辑思维,新疆大学成立了新疆人权保障与发展进步研究中心,组建团队,围绕“新疆人权法治保障”这一主题开展实地调研,通过理论范式、事实案例、详细分析,以期呈现出新疆各族民众人权法治保障的现状及发展。

2023年12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地铁1号线三屯碑站,演员扮演的“阿凡提”在专列上向乘客推介“乘着地铁逛巴扎游天山”主题活动。刘新 摄

   中新社 记者:蓝皮书包含了哪些内容,从哪些方面阐述了新疆人权观?

  张建江:作为首部新疆人权事业法治保障蓝皮书,课题组选择从“法治”视角集中展示新疆人权的发展与进步。因为“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共识”,通过客观呈现新疆人权保障方面具体的法律建制,能让国内外理论界、媒体、大众更加客观、中立地了解新疆的人权保障情况,认识中国在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

  蓝皮书重点分析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疆人权事业法治保障进展和成就,包括总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个案研究。

  总报告重点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建设现状,梳理各族民众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建设成就和经验;同时介绍新疆在反恐、去极端化与人权保障,以及在消除贫困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2023年12月,工人在新疆木垒县民生工业园新疆东方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风电叶片生产车间作业。张斌 摄

  其中的8篇专题报告分析研究了70多年来新疆各领域的人权法治保障状况,探讨了新疆南疆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新疆去极端化实践与人权保障的成就。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3篇专题报告分别分析了新疆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市场主体发展、新疆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守护人权、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等。在特定群体权利保障方面,报告分别就新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建设、新疆妇女权益保护和新疆儿童权益保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2023年12月,新疆和田,努尔比耶·阿卜杜巴柯在给顾客化妆,此前她专门学习技术,从农民转型成为美容美发店老板。韩海丹 摄

   中新社 记者:蓝皮书如何总结70多年来法治保障在新疆人权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

  张建江:蓝皮书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人权法治建设的历程,揭示了新疆人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一是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新疆人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充分保障了新疆各族民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为保障新疆各族民众其他方面的人权筑牢了制度基础;二是改革开放,使新疆各族民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自由,为提升新疆各族民众经济、社会权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进入新时代,新疆始终围绕各族民众的生存权、发展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加强地方立法设计,同时也积极关注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权利保障。

2024年1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石梯子哈萨克族乡白杨河村的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水培牧草示范基地内,工作人员在对种植的牧草进行日常管护。陶维明 摄

  除此之外,新疆通过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充分保障新疆各族民众全面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人权,各族民众携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全面落实就业,促进各项制度实现新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断满足新疆各族民众的文化权利需求,这些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人权的理论和实践,更是书写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新疆人权故事。

2024年1月,新疆乌鲁木齐海豚博士创客中心内,来自该市友好社区的小朋友,近距离体验“科学实验秀”。刘新 摄

   中新社 记者:蓝皮书是外界了解新疆人权现实发展状况的权威资料来源,其中的人权成果有何支撑?

  张建江:2021年,新疆大学与西南政法大学签订共同推动新疆人权进步与发展研究合作协议,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双方组织学术骨干,组成编委会,成立编写组,共同出版新疆人权事业法治保障蓝皮书。同年10月,启动撰写工作,双方召开选题会,确定了蓝皮书的大纲、撰写内容及格式。

  随后,新疆大学新疆人权保障与发展进步研究中心组织撰写团队,围绕新疆各族民众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方面开展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进一步聚焦写作主题,论证写作内容。主要采用文献收集、立法规范分析、小组座谈、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赴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阿勒泰、伊犁、阿克苏、和田、喀什等地,与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各族民众深入沟通,获得新疆各族民众人权保障的第一手调研资料,为蓝皮书撰写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4年1月,新疆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大巴扎非遗文创馆内,剪纸作品展示新疆少数民族形象。刘新 摄

   中新社 记者:近年来,新疆人权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和历史性成就,法治发挥了怎样的保障作用?

  张建江:蓝皮书的撰写目的是向世界展示新疆人权事业法治保障的进展和成就,对外宣介法治新疆的形象和成果。蓝皮书撰写团队本着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人权事业法治保障的成就进行如实描述,既概括了取得的进步,也分析了现存的问题。

  同时,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新疆各人权领域未来发展的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新疆人权建设的对策建议,体现了新疆人权蓝皮书权威性、前沿性、原创性、实证性、前瞻性、时效性的要求。该书不仅为学界提供了研究新疆人权法治建设的第一手资源,更重要的是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蓝皮书撰写团队通过充分调研、论证,认为新疆人权建设法治化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通过就业促进、乡村振兴、产业扶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法治建设、政策支持,新疆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消除,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积极的实践范例;二是新疆采用保障性和促进性两种立法模式,全面保障各族民众的生存权、发展权,提升各族民众的幸福感。(完)

  专家简介:

  张建江,新疆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新疆大学新疆人权保障与发展进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行政立法咨询专家。承担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主持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立法项目被列入自治区“法治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2022);专著《身份认同中的法律与政策研究-以新疆为视角》获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