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春潮涌动 “春日经济”迸发生机活力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2:28 来源: sp20240429

春草葱茏,人潮涌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消费市场万象更新,在“春日经济”的热潮之下,我国经济持续迸发生机活力。

春茶惹人醉,贵州省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万亩茶园樱粉茶翠,吸引大批游客前去体验采茶叶、逛茶园、品茶香;一脉梨花香,邢台市威县梨园梨花盛开,让游客体验一场身在10万亩梨花海中赴一场“人在画中行”的盛会;自驾春光好,新疆温宿县开展天山托木尔峰自驾游活动,途径峡谷、雪山、冰川等地理风貌,为游客带来一场融合自然风光体验与历史文化探索的踏青之旅。

数据显示,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

出租国风服饰头饰、设计赏花路线、提供非遗产品制作体验、背诗就能免门票……各地旅游市场通过创新产品、挖掘特色,开发新场景、解锁新玩法,给消费者带来了新消费、新业态、新体验。

“时令与文旅相结合,让‘春日经济’迸发出别样的风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承忠表示,赏花、踏青、美食、探亲以及由此带来的“春日经济”让国内旅游的热度高涨。

赏春踏青、饱览春景的同时,丰富文化体验成为了人们出行的另一大需求,“赏花+非遗”“踏青+民俗”“赏花+汉服”等融合美景与当地特色文化元素的新场景受到游客青睐。

北京发布“九大花事”,串联特色古迹赏花点推出多条主题游线路;江西上饶横峰县兰子畲族村通过“花海战术”创新推出“赏花+”玩法,多元融合体育、市集、文艺等元素,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赏花新体验;河南南阳西峡县依托老界岭万亩山茱萸花海,使得游客在赏花打卡的同时体验投壶射箭、剪纸、画扇等传统文化……从“走马观花”到“沉浸式体验”,赏花场景不断翻新,绽放出绚丽的“花样经济”。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洪生认为,文化和旅游逐渐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不再仅仅是给当地的旅游景观贴文化标签,而是要体验文化、感受文化、参与文化。

“孔子故里”济宁曲阜以“文化+体育+旅游”的形式,展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魅力。近日,当地举行2024曲阜圣城半程马拉松比赛,路线依次穿过万仞宫墙、三孔景区、蓼河公园、孔子博物馆等凸显曲阜人文特色的地点。

赛事期间,当地还举办了首届曲阜马拉松博览会,设汉服、非遗、体育用品等40多个展位,孔府糕点、桑皮纸、糖画、布老虎等非遗项目也逐一亮相,帮助参赛选手、市民、游客在这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奔跑盛会中感受孔子故里的文化。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马拉松比赛参赛规模、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国内外近万名跑者参加比赛。

各地游客一起“上春山”“走花路”,走出家门拥抱浪漫春光。美团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河南、陕西等地的文旅订单量(含景区、住宿、交通等)分别同比增长超170%、140%、250%、200%。市民的出行旅游热度带动了各地消费市场,清明假期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9%。

近期,旅行热潮持续升温,各地推出多种多样的“促消费”活动,让消费市场源源不断绽放活力。“北京消费季”主题活动融合商文旅体多元场景,相关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北京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2168万人次,同比增长4.4%,服务消费金额同比增长7.9%。山东省内多市开展“泉城购”“清明踏青季”“春趣·万物生”“乐购春日”等专题促消费活动,节日期间,全省500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1.6亿元,较去年清明假期增长12.8%。

“春日经济”火热的同时,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生活服务业消费向好,彰显了内需潜力。业内专家表示,各地结合区域特色打造的新型消费模式、节庆活动等,在促消费方面效果显著,跨业态联动的场景大量涌现,平台线上线下营销手段不断翻新,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刘子璇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王仁宏、高雷)
多地发力建设汽车城市 - 创新便民服务 让救助有温度(深阅读·关注社会救助)

多地发力建设汽车城市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2:29 来源: sp20240429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将汽车相关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有的明确提出打造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有的提出建设汽车城市目标。各地在发展汽车产业方面有什么资源禀赋?推出了哪些力促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未来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长春:抢占新能源车发展赛道

  本报记者 马洪超

  走进吉林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紧张地进行设备安装,力争今年底竣工试生产,明年底实现量产。该项目于2022年6月破土动工,总投资358亿元,是奥迪在华第一家专用于生产纯电动车型的工厂,规划年产量超过15万辆,对于长春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经管会成员王开宇表示,这个生产基地将成为数字化、高效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标杆。

  长春汽车产业底蕴深厚、基础扎实、实力强劲,多年来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这里有新中国第一家整车制造企业一汽集团,全球知名汽车厂商大众、奥迪、丰田等均在长春与一汽集团设有合资企业。2022年,吉林汽车产量215.5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6.82万辆,产量占比偏低。

  为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赛道,今年年初,吉林把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出台有关意见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车布局。在2月下旬举行的39个汽车产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一汽新能源电池电驱基地、一汽株洲中车合资电驱系统等多个项目在长春国际汽车城创意汽车研发产业园动工。该产业园建成后,将形成170万套电驱、115万套电驱系统和64万套动力电池总成的配套能力。加上去年2月份开工的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长春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系统已全面完成布局。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中国一汽今年年初宣布将投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中,红旗品牌全域推动所有车型电动化。2025年前,一汽红旗将推出全新车型17款,其中新能源汽车15款;到2030年,红旗品牌汽车总销量突破150万辆,新能源汽车成为销量主体。

  长春市工信局局长赵明瑞表示,当前,长春正加快推动传统汽车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升级,新能源整车正加速投产或扩产。未来,长春新能源汽车一定能在新赛道上驶得更远。

  广州: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本报记者 张建军

  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达313.68万辆,整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连续4年居全国城市之首,全国每生产9辆车,就有1辆是“广州造”。今年1月至9月,广州汽车累计产量226.5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42.84万辆,同比增长105.3%。

  广州汽车工业基础深厚。早在2005年,广州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就位居第二名,经过多年发展,广州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初创型企业不断孕育而生的完整产业链,具有完善的产业生态。

  产业布局方面,广州已初步形成日系品牌和中国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均超千亿元。

  创新能力方面,广州初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创新体系,在整车制造、自动驾驶、网联应用、车路协同和关键零部件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实现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给广州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纯电动汽车方面,广州已基本形成涵盖整车生产、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以及电池关键材料等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拥有广汽埃安、小鹏汽车、东风启辰、合创汽车等整车企业,产能达103.9万辆;培育出时代广汽、鹏辉能源、巨湾技研、尼得科、中航光电等零部件企业。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方面,广州目前拥有百度阿波罗、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广州沃芽等自动驾驶公司,以及高新兴、中海达、海格通信等智慧交通领域的头部企业。

  在政策支持方面,广州印发《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出台鼓励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22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6.3万辆,居全国城市前列。

  青岛:借助外力延伸产业链条

  本报记者 刘 成

  今年,青岛发布《青岛国际汽车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5年)》,提出以即墨汽车产业新城和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为基础建设青岛国际汽车城。

  “青岛是工业强市,但在汽车制造领域最初却只有青特集团生产特种汽车和零部件。”青岛市汽车品牌店协会理事郝荣章坦言,缺少本土汽车品牌意味着青岛汽车产业的发展几乎是从零开始。

  汽车制造产业投资大、占地广、产业链长、综合带动作用大,培育一个本土品牌需要很长时间。经过深度调研,青岛意识到只有借他山之石才能培育起这一产业。于是,青岛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招商引资之路——2021年2月,计划总投资230亿元的奇瑞汽车青岛基地落户即墨区;2022年9月,首个落户青岛的汽车总部企业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基地建成投产……几年时间,青岛汽车产业从没有整车、产业不完备到现在的9家整车、产能超过130万辆、近300家规模以上配套企业强势发力,千亿元级产业链条正不断向纵深发展。

  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院长王玉海表示,研发环节、高端车型、核心零部件成为青岛汽车制造业的发力重点。为了补短板,青岛通过资金政策引导,激发企业研发创新活力;2022年5月份,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研究院拉开了青岛汽车研发力量加速充实的序幕;2022年9月底,一汽解放青岛基地研发能力提升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项目建成后,将填补青岛商用车全流程整车技术研发中心的空白。

  随着短板不断补齐,青岛提出了新的目标。今年10月份,青岛发布《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提出,到2026年,青岛整车产量达1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0万辆,实现产值3000亿元,本地配套率达55%。 (经济日报)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