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郑振香逝世 曾主持殷墟妇好墓发掘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2:25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社 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5日发布讣告: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曾主持和参加殷墟妇好墓等系列重要遗址遗存发掘研究工作的郑振香研究员,因病于2024年3月1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郑振香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195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任助教,次年攻读北大历史系研究生,1959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长期在安阳殷墟遗址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

  郑振香曾先后参加洛阳烧沟、郑州二里冈、汉河南县城等遗址的发掘,晋南垣曲、平陆地区的田野调查,还曾参加云南省滇东地区的民族学调查。

  在1962年主持安阳大司空村遗址发掘后,郑振香首次利用殷商时期居住和墓葬遗存之间的地层关系,结合出土器物差异,奠定了殷墟文化分期框架。郑振香主持发掘的妇好墓,是殷墟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

  郑振香对殷墟考古和殷墟遗址的保护做出卓越贡献,主持或参与编写《殷墟妇好墓》《殷墟玉器》《殷墟青铜器》《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安阳小屯》等重要著作。

  讣告称,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考古学家和中国考古学家的杰出代表,郑振香扎根田野,踏实严谨,潜心研究,成果卓然,她的去世是中国考古学界的重大损失。(完) 【编辑:曹子健】

让当地青年端上技术“饭碗”(海外纪闻) - 上好基层课堂的三门“必修课”

让当地青年端上技术“饭碗”(海外纪闻)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2:26 来源: sp20240429

  卡巴达社区工业技术学校教学场景。   赵久春摄

  在刚果(金)南部卢阿拉巴省的卡巴达村,有一所设施功能齐全的技术学校——卡巴达社区工业技术学校。自去年8月正式授课以来,卡巴达社区工业技术学校为当地开辟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路径,让卡巴达村的年轻人不出家门就能学习电工、汽修等专业技术,不少人学成后进入大型企业工作。

  “感谢中国朋友帮我们建设学校,让我们可以在如此棒的条件下学习。我相信凭借自己学的技术,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完成第一学年学业的卡巴达社区工业技术学校学生恩戈伊兴说。

  此前,卡巴达村没有一所像样的专业技术学校。村里的年轻人想要掌握技能、拓宽就业,只能到十几公里之外的科卢韦奇市或者更远的学校。通往科卢韦奇的道路崎岖坎坷,苦于路途和学费,许多青年对职业培训望而却步,靠辍学打零工来补贴家用。但因没有一技之长,当地年轻人求职经常碰壁,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能有一所不出家门就学到专业技能的职业技术学校,是我们的热切期盼。”恩戈伊兴说。

  卡巴达社区工业技术学校于2021年10月开工,由中国中铁、中国电建等中企与刚果(金)矿业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学校分两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投资125万美元,建设教室、机械实践室、电力实践室、办公室、水塔等设施;第二阶段投资20万美元,主要为学校提供文教设备。目前,卡巴达社区工业技术学校共有学生206人,设有电力和汽修两个专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基地。

  该校校长爱德蒙在7月1日举行的第一学年结业典礼上感叹:“我在教育行业多年,感谢华刚矿业为我们打造了这么好的工业技术学校,让当地青年能够端上技术‘饭碗’。”

  除了修建学校、捐赠教学物资外,华刚矿业还定期与技术学校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丰富课程教学形式,分享技术技能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该校师生多次来到华刚矿业的220KV变电站、汽修厂工作现场学习,与公司的技术人员探讨交流。“中国朋友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机会,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很有益!”爱德蒙表示。

  卡巴达村村长迪库彼说,只要当地有需要,中企总会努力积极响应,衷心感谢中企的帮助。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