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乌克兰“斜杠青年”的“新春策划”

发布时间:2024-04-28 01:11:25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社 杭州2月8日电 题:乌克兰“斜杠青年”的“新春策划”

  作者 鲍梦妮

  “今年我打算去东北过年,期待能够听到雪花飘落的声音,安静又美好!还想去看看冰雕,一饱眼福!”在定居杭州十年的欧丽娅心中,自己或许能够在遥远的中国东北找到家乡乌克兰的影子。

  这个冬天,哈尔滨旅游的“出圈”让她萌生了去中国北方逛逛的念头。恰逢家住东北的闺蜜发来邀请,欧丽娅明白“心动不如行动”,决定在除夕当天前往辽宁,与闺蜜会合。

  拜年、看春晚、挂灯笼、放烟花……欧丽娅来到中国后,几乎年年在中国过春节,自然而然地对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了然于心。“我实在太喜欢中国的生活了。”欧丽娅介绍,糖醋里脊、臭豆腐、各式海鲜都是自己喜爱的菜,红烧鱼和清蒸鱼更是她的拿手菜。

  实际上,满怀好奇心、善于动手实践的欧丽娅是一位“斜杠青年”(指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青年)。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她一直探索着自己的无限可能。

2023年11月18日,欧丽娅(右)参与第二届浙江国际经济论坛的翻译工作。(受访者供图)

  精通乌克兰语、俄语、汉语、英语的欧丽娅曾在2016年给G20杭州峰会的接待人员做俄语培训,彼时她未曾想过将此作为一份长期职业。两年后,机缘巧合之下欧丽娅成为一名专职翻译,并逐渐找到了工作的重心。

  “跨界”是其简历中的一个“关键词”。

  “我本科是在乌克兰念的小学教育专业,和汉语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刚来中国时,我的汉语完全是零基础。身边的朋友教了我汉字拼音最基本的声母、韵母之后,我开始自学小朋友的汉语课程,一点一点认识汉字、学写汉字。”欧丽娅说。

  在此过程中,欧丽娅发现,“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根本学不完”。例如其在西泠印社接触中国传统书画、印章篆刻艺术,并在“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组织的活动中,着汉服、品香茗、做香薰,体验宋韵文化之美。

  随着对中国的了解日益加深,欧丽娅开启了自己的第二重身份,成为一座沟通中外的“桥梁”。她充分发挥语言优势,在第二届浙江国际经济论坛中担任翻译组组长,确保各方寻求产业合作时沟通顺畅。同时,她乐于与当地媒体合作,以兼职主持人和城市体验家的身份对外宣介浙江。

  2020年起,欧丽娅就参与到杭州亚运会和浙江城市传播相关的视频拍摄工作。一个个获奖作品既展现了欧丽娅眼中日新月异的浙江,也是她热爱这片土地的真实写照。

  2023年,欧丽娅成为杭州亚运会志愿者,获得“我为亚运献一策”征集活动优胜奖。如今,杭州亚运会虽落下帷幕,但她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脚步并未停歇。

  “去年我加入杭州国际青年创意营,与团队策划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帮助在杭州的外国人更快地融入环境,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欧丽娅说,虽每次写脚本文案、出镜采访都是一种挑战,但她也结识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并深切感受到杭州“越来越洋气”。

2023年11月26日,欧丽娅与跳摇摆舞的伙伴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闲暇之余,摇摆舞成了欧丽娅的生活乐趣。兼职摇摆舞舞者,是她的第三个“标签”。

  “我是在朋友的带动下开始跳摇摆舞的。今年情人节,我们在上海有一场演出。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杭州表演摇摆舞,又将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她笑着说。

  无论是东北的赏雪之旅,还是上海的“舞动青春”,欧丽娅期待在这个春节,遇见不一样的自己。(完)

【编辑:刘阳禾】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共青城:荷塘板鸭里的“致富经” - 英超单场:福登“戴帽” 曼城胜出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共青城:荷塘板鸭里的“致富经”

发布时间:2024-04-28 01:11:26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江西共青城11月10日电 题:江西共青城:荷塘板鸭里的“致富经”

  作者 巫发阳 王一婷 王瑊

  立冬已至,寒风渐起,走进江西共青城市江益镇爱国村荷塘板鸭制作基地,一排排经过手工腌制的板鸭正整齐有序地晾晒在不锈钢架子上,一阵阵独特的板鸭风味扑面而来。

  “每年十月上旬,我们便开始制作板鸭。首先要选择放养时长不少于100天、体重达到4斤-5斤的毛色鲜亮的成年麻鸭,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好的板鸭。”江益镇乡贤、板鸭制作基地负责人王四龙介绍说。

图为共青城市江益镇爱国村荷塘板鸭制作基地农户正在晾晒板鸭。(资料图)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了解,加工后的板鸭需要经过连续半个月的风吹、日晒、霜冻,才能制作出一只只“型如盘、颜如玉”、肉质细嫩、香味浓悠的荷塘板鸭。

  经过13年的努力,王四龙将板鸭产业越做越大,做成了共青城市的一张名片。王四龙制作的板鸭不仅畅销全国,制鸭技艺还被评为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创立的“荷塘板鸭”更是获准使用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商标,还带动了许多老百姓一起制作板鸭、共赴致富路。

  村民胡根昌在板鸭制作基地工作,他笑着对记者介绍起自己的工作,“我在这里务工已经有4年了,每年工作4个月,主要工作就是晾晒板鸭,每个月有5000元收入,比外出打工轻松多了。”

图为共青城市江益镇爱国村荷塘板鸭制作基地。(资料图)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对于板鸭产业的未来发展,江益镇爱国村党支部书记刘伟明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做好‘鸭’文章,依托龙头企业渠道优势,推动板鸭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村民腰包更鼓。”

  共青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吴宝献表示,共青城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将继续发挥“统”和“联”的优势,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促进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就业致富,用好统战元素激活更多乡村振兴“细胞”。(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