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2024!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0:50 来源: sp20240429

2024年温暖而至。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到深圳“世界之窗”,从南昌“八一广场”,到上海“东方明珠”,各地迎新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浓浓的节日氛围里,人们与2023挥手告别,满腔热忱互致“新年好”。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

辞旧迎新 气象万千

1日清晨,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群众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仪式结束后,人们挥动着手中的国旗高喊“新年快乐”。

元旦当天,锦绣中华处处洋溢着喜庆,涌动着活力——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雪经济持续升温;在上海“东方明珠”,千余名市民以一场登高健康跑开启新年;在深圳罗湖口岸,出入境客流络绎不绝;在赣州瑞金市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人们看赣南采茶戏,吃客家饭包肉丸,喝瑞金牛肉汤……

“旅游红红火火,百姓生活蒸蒸日上。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瑞金市民杨华说。元旦假期前两天,瑞金市共接待游客9万人次,同比增长130%。

岁回律转,新年里的中国活力勃发,气象万千。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里,铺展美丽的风景,处处有埋头苦干的奋斗身影。

深冬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巍峨锦屏山寒风呼啸。锦屏山地下2400米处,来自国内十余个实验合作组的科学家们正争分夺秒开展深地科研。这里是世界最深、最大、最“纯净”的极深地下实验室。

元旦期间,国投雅砻江公司锦屏地下实验室管理局的工程师们对锦屏山隧洞、实验大厅等进行逐一排查,为节日期间科学实验照常进行保驾护航。

“国家经济发展给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使我们有勇气、有底气参与国际最前沿科学研究。我们应该认认真真研究,推动我们的基础研究走在最前沿。”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岳骞说。

守望相助 干劲倍增

元旦前夕,70岁的赵怀胜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民政局等单位协调下,住进了积石山县综合社会福利院。

他的房间里,床铺、淋浴间、无障碍设施等配备齐全。“这些衣服全是免费发放的!”见记者来访,他拉开衣柜门,高兴地展示里面整齐叠放的衣物。

不久前,地震导致赵怀胜的房屋损毁严重。无亲友投靠的他,震后第二天住进了帐篷,米面油等物资当天就有了保障。

“感谢党和政府!虽然家没了,我也有地方住,能吃饱、能穿暖!”说起现在,赵怀胜目光有神。他相信,在社会各界帮助下,生活很快能好起来。

过去一年里,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对困难,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人们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把信心书写在了人心深处。

1日上午,新疆牧民斯发特·吾克买提汗饶有兴致地看着电视。就在几天前,看电视对60岁的他来说,还是一件奢侈的事儿。

斯发特·吾克买提汗所居住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皮勒村,地处帕米尔高原腹地。受自然条件限制,这里的51户牧民用电一直靠光伏发电勉强支撑,家中仅能维持基本照明。

2022年8月,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投资2810万元筹建马尔洋乡皮勒村配网建设工程,2023年12月26日正式竣工投运,彻底解决了皮勒村51户牧民的用电难题。

“通电是一个新的开始,一直往前走,日子一定是越过越明亮。”斯发特·吾克买提汗说,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大家干活更有劲。

奋力登攀 未来更可期

新年伊始,来自浙江嘉兴的锐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仍带领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紧张地忙碌。

一枚小小的传感器,在工业领域应用无处不在。但一直以来,传感器行业面临进口垄断之困。6年前,有着13年工作经验的刘伟辞职创业,矢志自主研发国产传感器。

“我们不断尝试多学科跨界融合研发,最终攻克了无电池多圈技术、位置控制核心算法等核心技术。”刘伟说。如今,锐鹰公司已成为高精度直线和角度传感器完全国产化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乘着创新发展的东风,新的一年,刘伟和创业团队将聚力攻关,期待取得更大技术突破。

自强不息,奋力登攀,神州大地创新创造创业动能强劲。

从高处俯瞰,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的浦秀村与黄浦江北岸形成鲜明对比。北岸厂区林立,南岸村落附近的1700多亩涵养林冬日里依旧繁茂。

利用地处郊野公园的生态优势,浦秀村吸引了一批文化旅游经营主体入驻。“我们正在探索植物工厂、无人农机等新业态新模式。乡村变美了,创业、就业也更有前景。”“00后”新农人顾永豪说。

不负韶华,奋斗追梦,更美好的中国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记者余贤红、薛晨、唐弢、高晗、文静、任延昕、王丰、兰天鸣、张梦洁、强勇、戴锦镕、赵旭)

(责编:马昌、薄晨棣)
丝绸之路(西安)国际传播论坛开幕 专家共论高质量国际传播 - “致命泥流”袭击下的西北小村

丝绸之路(西安)国际传播论坛开幕 专家共论高质量国际传播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0:51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西安10月26日电 (张一辰 李一璠)丝绸之路(西安)国际传播论坛25日在西安启幕,论坛主题为“以高质量国际传播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约300位中外嘉宾开展了深入交流研讨。

  本次论坛由新华通讯社、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论坛为期两天,除主论坛外,还举办“美美与共 丝路同行”对话会、“丝绸之路”大众传媒交流合作论坛,以及“长安之夜”文化交流活动等,旨在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打造文化层面的共情共识,推进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互鉴、民心相通,通过创新交流方式、丰富交流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在“丝绸之路”大众传媒交流合作论坛上,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新闻媒体代表对“发挥媒体力量,增进世界共识”“在发展中弘扬丝路精神”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图为“丝绸之路”大众传媒交流合作论坛现场。 张一辰 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相聚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围绕国际传播、媒体作用开展对话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马小宁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媒体在信息传播、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张超文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行业媒体积极担当,主动作为,既是共建“一带一路”成就的见证者、记录者;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奉献者。

  2000多年前张骞手执旌节从长安向西而行,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乃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古丝绸之路绵延万里,驼铃声声记录着岁月痕迹。而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全球发展开辟广阔空间。这其中,媒体不仅是展示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增进友谊的桥梁纽带。

图为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张雷在“丝绸之路”大众传媒交流合作论坛进行主旨发言。 李一璠 摄

  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张雷表示,互学互鉴,是丝路精神在文明层面的价值追求,面向未来,在发展中弘扬丝路精神,必须进一步推动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新华社陕西分社副社长、总编辑陈钢表示,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风貌、丰富的人文故事,都是新闻传播的重要资源。此次论坛在西安召开,也是助力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行动。(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