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丨让科技企业在三湘大地向阳而生

发布时间:2024-05-01 04:34:34 来源: sp20240501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金融是重要支撑,是关键支点。建设银行始终坚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以“新金融”润笔着墨,奋笔疾书“五篇大文章”,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科技创新领域,赋能新质生产力,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贡献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今日建行》特开辟《科技金融》专栏,展现建设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模式和典型案例。今日刊发《让科技企业在三湘大地向阳而生》,介绍建行湖南省分行搭建完整科技金融体系,创新一系列服务模式和产品,助力科技企业发展。

  “依托建行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实现年产值过10亿元。”长沙微纳坤宸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范景莲教授带领团队成功攻克了抗烧蚀复合材料的世界难题。建行湖南省分行了解情况后,为其制订了服务方案,仅用两周时间就为公司授信4亿元专项贷款。

范景莲教授带领团队成功攻克了抗烧蚀复合材料的世界难题

  近年来,建行湖南省分行不仅在行内搭建了完整的科技金融体系,更创新了一系列服务模式和产品,助力科技企业发展。截至2023年末,湖南省分行科技贷款余额已突破930亿元,较年初新增超2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已突破970亿元,增速超60%,助力科技企业在三湘大地向阳而生。

  体系构建下好金融科技“一盘棋”

  “目前公司不再是求生存,而是求发展。”中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梁瑶说道。

  今年是建行湖南长沙麓谷科技支行服务该公司的第八年,八年的支持,见证了梁瑶从“零基础”的85后女青年成长为如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头羊”;中聚科技成立之初仅有4名员工、600万元启动资金,通过8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年销售额过亿的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中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在公司无菌研发实验室做测试

  由内而外的变革,是发展的源动力。湖南省分行通过“体制+机制”赋能,设立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提高对科创企业的服务质效;出台《科创金融行动方案》,定期更新下发科创企业白名单,组织辖内机构拉网式对接,掀起支持科创企业的热潮,努力打通服务科创企业“最后一公里”。

  在新兴产业遍布的长沙高新产业园,湖南省分行专门开设科技支行,为科创企业提供“点对点”的精准服务。近两年来,该支行累计服务园区客户超300户,目前科创企业贷款余额4亿余元,连续三年被园区评为优秀金融服务机构。

  场景落地共创企业服务新范式

  长沙硕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研发工程车辆恶劣环境控制器及电控系统的新三板挂牌企业。2023年上半年,因研发费用投入较大,企业陷入阶段性资金短缺困境。建行湖南长沙湘江支行主动上门服务,为其推荐了“科技贷”产品,通过以销售收入定贷的方式成功为其提供了1000万元普惠贷款。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2年,湖南省科技厅牵头制定了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湖南省分行成为唯一一家与省科技厅及全省14个地州市签订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三方合作协议的银行,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科技贷”“科技易贷”“善科贷”“潇湘风补贷”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政银战略合作的推进,成功搭建起银行、科创企业、各区域科技企业管理机构之间的桥梁。2023年,湖南省分行备案企业1697户,备案金额39.9亿元,为全省2200多户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超过55亿元。

  链接数据定制针对性服务体系

  湖南瀚德微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超声手术系统、微创手术器械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轻资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本以为会因每年的研发投入大,导致净利润不理想,从而影响贷款申请,没成想建行‘以科创评级定贷’的模式,成功为我们核准了950万元信用贷款,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建行客户经理走访湖南瀚德微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了解金融需求

  湖南省分行率先落地“技术流”评价体系,依托国家“技术流”指标体系,围绕企业知识产权等创新核心要素,以一系列量化指标为标准,评价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例如,创新“星光STAR”专属评价工具,根据行内外多维度高质量数据对企业的科技属性和创新实力进行综合打分,实现围绕技术与成果转化全方位评价。

  近年来,湖南省分行累计服务科创企业1.6万余户,市场占比超47%,为超6300家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信贷余额超1560亿元,连续三年被湖南省科技厅评为“科技金融服务工作优秀单位”。

【编辑:陈海峰】
焦点访谈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跟着总书记上两会 - 武汉直播电商集聚区崛起 老牌商圈迎“流量时代”

焦点访谈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跟着总书记上两会

发布时间:2024-05-01 04:34:35 来源: sp20240501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今天(9日)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多位委员作大会发言。今年两会,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代表委员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怎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怎么把握好新质生产力的精髓要义?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到团组时重点强调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和政协联组会时,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着力点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就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部署。

  3月6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围绕科技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提出要求,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 朱小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我认为要实现总书记这个目标,还是企业要持续创新,企业的发展永远要走在创新的路上。

  全国政协常委 张连起: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世界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背景下,以及国家需要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重要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 邱宁宏: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作为一名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师,要立足岗位,为乡村振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技术技能人才。

  今年两会,创新、“新质生产力”等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在部长通道、代表委员通道、开放团组活动等多个场合,很多代表、委员都在分享创新成绩,并回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金壮龙:我们要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擦亮“专精特新”企业这个金字招牌。

  全国人大代表 王忠林:我们锚定新型工业化这个主攻方向,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壮大。

  在3月4日的首场“委员通道”上,第一个和大家分享的是全国政协委员、“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他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最新进展。

  当天会后,记者在驻地再次见到了叶聪。聚焦海洋科技领域,他带来了多份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 叶聪:现在是一个对科技创新寄予厚望,同时科技人员能够大施拳脚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更加期待有突破性、颠覆性的发展,这些提升往往不是在既有的路线或者常规路线图上,有可能有质变。这种质变能够推动经济也好,人民生活质量也好,有非常高的提升。

  “奋斗者”号是我国第一台能够到达全球海洋最深处、开展科考和作业的载人潜水器。2022年到2023年,“奋斗者”号完成了首个环大洋洲科考任务,它的成功研制和应用是新时代中国科创的最新成果。作为“奋斗者”号的总设计师,叶聪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深有感触。如何更好地培养青年科学家,推进深海资源开发?两会前,叶聪到科研院所、民营科技型企业等地进行了调研。

  全国政协委员 叶聪:我建议能够借助新材料、高端装备这些新的增长引擎,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人才的评价体系中,进一步突破职称、帽子这些限制,不拘一格培养更多青年科技人才。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到团组时强调,要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来自山西的全国人大代表常书铭,一直关注黄河流域的保护治理。

  去年4月,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

  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

  6月,山西省启动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对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进行全流域、全方位治理。

  常书铭所在的山西晋中市启动实施了七大类86项工程,目前已完工50项,区域内汾河的水量、水质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都在持续改善。不过,在调研中常书铭发现,因为晋中横跨汾河、海河两个流域,跨流域治理仍然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 常书铭:我这次建议将“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纳入国家重点流域发展规划中,支持构建跨流域的生态治理协同机制,与京津冀、海河流域共建共治,优化水环境,放大“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的治理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两会,乡村振兴也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农业农村部部长 唐仁健: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建设,一定要明确,这是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去年6月,河北保定市创新农业人才引进培养模式,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300多名涉农专业大学生被聘用上岗,全国人大代表李素环所在的南王庄村也分来了一名大学生。

  乡村振兴急需人才,李素环感触很深。她负责的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一直想找到更好的销售模式。大学生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也给村里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不过,通过调研李素环也发现,虽然目前有一些保障政策,但要想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扎根农村,还需要做得更多。

  全国人大代表 李素环:人居环境提升、教育、医疗、生活保障,这些方面还得有基本的保障。我今年也提出了人居环境提升的建议,让他们愿意来,来了不愿意走。

  乡村振兴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引进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全国人大代表 李素环:总书记非常关注农村农业的发展,对于农业农村的发展,怎么样引进人才作出很多部署。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完善,会有一大批人才到农村里去,爱上农村,我相信到那时候我们农村会是一幅很美丽的画卷。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国人大代表马静告诉我们,今年她带来的几个建议都和民生相关。

  马静是河南许昌市七一社区第一书记。今年1月,河南省发布了2024年10件重点民生实事,其中有一项是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两会前,马静一直忙着四处调研,关注的正是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去年重阳节,马静所在的社区在第三方公司和志愿者帮助下,为老人开办了一个社区食堂。午餐9块9,晚餐5块9。老人们很喜欢这里的饭菜,但对价格却有些想法。

  老人希望价格再降点儿,可餐厅一直在亏损经营,长期下去也难以为继。经过调研,社区和第三方公司商定,扩大食堂规模,除了满足老年人优惠就餐以外,食堂也可以对外营业,希望通过这部分收入来弥补亏空。

  全国人大代表 马静:由于利润等原因,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市场,我也希望政府通过减免房租、政策上的帮扶等降低成本,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区老年食堂,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可口的饭菜。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养老、托幼、医疗……不仅要解决“有没有”,更要解决“好不好”。2023年,我国拿出真金白银,补短板、强弱项,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

  全国人大代表 马静:总书记时刻关注民生,关注一老一小的兜底服务,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还有民生投入、老旧小区提升、环境改造等,都在逐步完善。

  高质量发展,涵盖方方面面。效果怎么样?用几组数据举个例:2023年,我国建成62家“灯塔工厂”,占全球“灯塔工厂”总数的40%;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37.7万个。今年,我国5.5G网络有望实现规模商用,6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创新能力也大幅提升;最近10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以京津冀为例,2023年PM2.5浓度较2014年下降了57.3%。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 宁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我们一直在加强与沪苏浙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各领域高水平协同,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 悦国勇: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调整优化运输结构,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高铁物流就是这样一个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我在去年两会上提出了要大力发展高铁货运,今年1月份我们开通了郑州到重庆的高铁物流示范线,运行效果非常好,今年两会上我还会继续提出这样的建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推动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这个概念好像听着很高大上,但它实际上就体现在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态越来越好,智能化工厂越来越多,新技术加持下生活越来越便捷,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

  编辑丨屠志娟 韩逾昊 徐大为 吴俊 周培培

  摄像丨席鸣 付鹏 阮红宇 徐鹏 王钢 黄成 张慧

  策划丨牟宗勇 余仁山 牛彦敏

  统筹丨岳明

  剪辑丨郑昱 周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