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治理与老年友好社会建设交流会在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4-05-01 16:13:42 来源: sp20240501

12月23日至25日,中国老年报社联合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在南京举办“老龄社会治理与老年友好社会建设交流会”,中国老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华,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社会政策研究院院长王杰秀,江苏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小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民政部养老服务司二级巡视员王辉出席会议并作点评。

会议指出,中国的老年人口不仅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还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由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治理挑战和社会建设问题,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何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必须回答好的历史性问题。《中国老年报》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老年类综合性报纸,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媒体型智库建设、全力打造中国老年报社新名片。接下来,中国老年报社将聚焦老龄社会领域的一些重点、热点、堵点、难点问题,加强涉老领域理论与实务研究,积极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行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为社会公众传递思想产品。围绕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城市及社区建设等主题,策划开展全国性、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的跨界融合对话交流活动,全方位、多维度助力国家战略实施。探索开展涉老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等平台,讲好中国为老服务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

会议认为,必须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法治保障、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把党中央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老有所为方面,应着力破解老年人就业政策堵点,为老年人就业营造更好环境;要大力发展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社区社会组织,为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造条件。在养老服务方面,要着力解决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功能错位、医养结合不够等问题,健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科技支撑方面,要以资源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供需有效对接,以现代科技深化应用提升为老服务现代化水平。

在专题交流环节,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围绕“数字时代的老龄社会治理”进行探讨,提出建设“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作《老年友好社会与老年人居住方式》主题发言。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林闽钢作《长寿社会的来临与社会政策的迭代发展》主题发言。徐华作《中国老年友好城市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报告》,从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概述、老年友好城市建设评价体系构建、老年友好城市建设评价体系指标释义、老年友好城市指标测度及注意事项等4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江苏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副书记李家胜介绍了江苏推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融入老龄事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书院副院长胡宏伟,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申琦,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志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章晓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黄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波等学术界代表参加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山东省青岛市民政局、淄博市临淄区民政局,四川省成都市委老干部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办事处等党政机关代表参加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乔恒,南京市悦华养老信息研究院理事长黄桂华等社会组织和业界代表参加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大家围绕养老服务、养老产业和事业高质量发展,老年友好社会建设、银发经济发展、养老人才培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本次会议系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主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老年友好社会建设”,主要议题包括老龄社会治理、老年友好城市(社区)建设、老年人社会参与、为老服务等。活动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老龄社会治理分会、南京市悦华养老信息研究院承办。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会议聚焦老龄社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搭建“政产学研”交流平台,对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

(责编:王仁宏、陈键)
2024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展望五大产业趋势 - 安理会举行中东局势紧急公开会 中方吁有关方面保持冷静克制

2024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展望五大产业趋势

发布时间:2024-05-01 16:13:43 来源: sp20240501

点击下载报告全文

点击下载报告全文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夏晓伦)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演进,AI大模型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

3月26日,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至顶科技联合发布《开启智能新时代:2024年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于AI大模型产业发展背景、产业发展现状、典型案例、挑战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为政府部门、行业从业者以及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AI大模型产业提供参考。

政策、技术、市场驱动AI大模型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和顶层设计,发布多项人工智能支持政策。国务院于2017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科技部等六部门于2022年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 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规划进行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伴随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加快大模型产业的持续发展。当前,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福建和深圳、杭州、成都等地均发布了AI大模型的相关产业政策。

《报告》认为,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源于多领域的广泛需求,例如来自办公、制造、金融、医疗、政务等场景中降本增效、生产自动化、降低风险、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等诉求。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共同推动着中国AI大模型产业的蓬勃发展,预示着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AI大模型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报告》对目前的AI大模型按照部署方式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为云侧大模型和端侧大模型两类。具体而言,云侧大模型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端侧大模型主要有手机大模型、PC大模型。

伴随多家科技厂商推出的AI大模型落地商用,各类通用、行业以及端侧大模型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在金融、医疗、政务等领域,AI大模型已成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通用AI大模型主要包含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百度公司的文心一言大模型、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大模型等;行业AI大模型主要涵盖蜜度的文修大模型、容联云的赤兔大模型、用友的YonGPT大模型;同时具有云侧和端侧大模型的端云结合AI大模型主要有vivo的蓝心大模型;端侧AI大模型主要以蔚来的NOMI GPT大模型为代表。

《报告》将vivo蓝心大模型作为中国AI端云结合大模型典型案例,介绍了其端侧化、矩阵化优势。vivo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表示,vivo结合自研大模型端侧化、矩阵化的技术优势并且会聚焦手机行业的应用经验,利用大模型重构手机各类功能,找到落地场景,普惠更多用户。

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仍存多方面挑战

大模型产业遭遇算力瓶颈。随着AI大模型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训练大模型越发依赖高性能AI芯片。国内AI高性能芯片市场受进口限制和国内技术瓶颈的双重影响,大模型产业发展受到算力层面的一些制约。

主流大模型架构仍存在诸多局限。首先,Transformer架构消耗的算力资源普遍较大;其次,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大模型对存储设备的要求也更高。

高质量的训练数据集仍需扩展。国内的AI大模型数据主要来自互联网、电商、社交、搜索等渠道,存在数据类型不全面,信息可信度不高等问题。整体来看,我国可用于大模型训练的中文数据库体量严重不足。

大模型爆款应用尚未出现。国内的AI大模型产业至今没有出现爆款级应用,原因在于尚未找到商业化思路,缺乏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应用。我国大模型产业要推出爆款级应用,势必要在应用领域做深做细,让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充分享受到大模型所带来的真正便利。

展望中国AI大模型五大产业趋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王蕴韬表示,AI大模型的出现,使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从“可用”跨越到“好用”。未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从“好用”到“高效”,也许会再经历一次或多次技术范式的颠覆。

同时,《报告》提出了中国AI大模型五大产业趋势展望:一是AI云侧与端侧大模型满足不同需求,C端用户将成为端侧的主要客群;二是AI大模型趋于通用化与专用化,垂直行业将是大模型的主战场;三是AI大模型将广泛开源,小型开发者可调用大模型能力提升开发效率;四是AI高性能芯片不断升级,AI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将不断完善。

《报告》认为,AI大模型可以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面对未来,我国需进一步加强资源与研发力量的统筹,强化大模型在发展中的场景牵引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大模型技术的高质量应用突破,驱动实体经济的蝶变和产业变革。

(责编:乔业琼、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