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9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38.9万亿元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4:56 来源: sp20240429

  本报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徐佩玉)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今年1—9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38.9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为24.4%,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根据报告,去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呈现一系列新进展、新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制度基础更加完善,本外币政策协同强化,经营主体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以规避货币错配风险的内生动力增强。2022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为18.2%。

  与此同时,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提升。境内银行境外贷款、境外机构境内债券发行等政策相继出台,人民币投融资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末,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人民币国际债务证券存量为1733亿美元,排名升至第七位,同比提升2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2年末,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3.91%,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排名第三。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排名上升至第二。

  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更加活跃。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并扩大资金互换规模,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2022年以来,先后在老挝、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巴西新设人民币清算行,海外人民币清算网络持续优化。2022年末,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1.5万亿元,重回历史高位。国际清算银行2022年调查显示,近三年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由4.3%增长至7%,排名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

  报告提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制度和基础设施安排,加快金融市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构建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深化双边货币合作,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升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责编:岳弘彬、牛镛)
浅层地热远传系统在内蒙古上线 - 创全球集装箱船改造工程量之最 “MSC汉堡”轮在穗华丽变身

浅层地热远传系统在内蒙古上线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4:57 来源: sp20240429

原标题:浅层地热远传系统在内蒙古上线

记者10日从内蒙古科技厅获悉,由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实施的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风—光—储—冷—热—电零碳机场构建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其面向节能减碳方向研发的加装新型蓄散结合式浅层地源综合试验测试平台远传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

据介绍,该系统运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深入探索地热资源在试验过程中的蓄热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的变化。同时,系统还具备异常数据记录和报警功能,助力科研人员实施更精细化的管控,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稳定。

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节能减碳团队首席科学家、项目负责人张信荣教授介绍,该套系统通过各控制器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交换,精细掌控着浅层地热的各个实验点,可将实时数据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在科研人员面前,为他们提供了便捷、直观的数据观测途径。

记者了解到,张信荣研究团队针对鄂尔多斯能源产业碳排放量大、能耗高、冷热分离等现状,以天然工质二氧化碳资源利用为核心,提出高效、低碳、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冷—制热—发电—储能四位一体综合利用技术。

此外,该项目还涵盖了多个层面的研究,包括零碳排放约束下的区域风、光、储、冷、热、电协同规划技术,浅层地热二氧化碳大温差蓄散结合式开发与应用,二氧化碳冷热一体化综合应用优化等。其中,新型蓄散结合式浅层地源综合试验测试平台的构建,将为开启地热资源的系列工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记者张景阳)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