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施文美:打造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大军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2:40 来源: sp20240429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代表委员履职记】

  “你们看新闻了吗?C919首次服务春运,我们也出了一份力。”刚一见面,浙江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就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作为商飞的供应商,国产大飞机用了不少我们公司的新产品,比如发动机上的传感器、点火装置等产品。这既是认可,更是鞭策,激励我们不断创新。”

  施文美所在的公司靠着创新研发,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生产的电梯开门电机产品全球领先。她也从一个普通一线工人起步,成长为特种电机行业的专家。2023年,她带领研发团队完成了150多项新产品的研发,不少已实现量产,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深潜等领域。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施文美在履职期间主动作为,深入基层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参加长三角全国人大代表联合调研,开展学习调研……她履职的焦点从身边人、身边事出发,每个月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在施文美看来,企业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必须实现创新驱动,而创新的前提是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包括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深耕一线岗位30年让她切身体会到,不管什么岗位,只要不懈努力,都能做出一番成就。“现在有些年轻人失去了这份耐心,这跟社会上的偏见有很大的关系。”她说,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产学研一体的社会实践平台,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尊重技能、学习技能的良好氛围。

  施文美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面临技术工人需求旺但招引难的问题,而职校学生又有求职、入职难的困惑。“这些问题在培养阶段就可以解决。”她发现职业院校配备的材料、设备等较少,学生实操能力较差,而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正好形成有效互补。

  “推进校企合作,可双向赋能,打造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大军。”她准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整体统筹各地职业院校专业发展体系,推动区域产业与专业高校紧密联系;同时鼓励各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王嘉斌 方思懿) 【编辑:付子豪】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揭牌一周年,位于渝中区的这家专门法院有啥亮点 - 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研修营举行 助力侨青来沪创新创业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揭牌一周年,位于渝中区的这家专门法院有啥亮点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2:41 来源: sp20240429

  受理案件7731件,标的额243亿余元,审执结案件5434件……这是自今年1月1日受理案件以来,成渝金融法院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2023年10月9日,记者走进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成渝金融法院。在这家专业法院里,设有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和成渝金融司法博物馆,漫步其中,犹如翻开一本厚重的地方金融发展史书,了解重庆自1891年开埠至今130余年来金融业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

  如今,适应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高质量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建立成渝金融法院、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可谓正当其时。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进金融市场和监管区域一体化,推动在担保、不良资产处置、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领域跨区域合作。2022年9月28日,成渝金融法院正式揭牌,成为全国首家跨省域集中管辖金融案件的专门法院。

  法治护航,让企业发展更安心。保护合理债权,助企渡过难关;用好用活“活封活扣”“滚动解封”“执行和解”等执行方式,减轻企业负担……一系列真招实招妙招助力成渝地区金融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立足‘一个金融法院’的定位,成渝金融法院将努力做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的金融案件‘应管尽管’,确保两地金融案件裁判尺度统一,持续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推进金融改革贡献力量。”成渝金融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为提升跨省诉讼便利性,成渝金融法院积极构建跨域诉讼服务体系,采用“线下+智能+互联网”诉讼模式,为群众提供24小时自助立案服务,实现当事人诉求跨区域、无差别办理。

  在良好法治环境下,曾经的“重庆银行街”如今集聚各类金融机构433家,市级以上金融机构184家,不少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此投资兴业,金融集聚优势持续凸显。今年上半年,渝中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0.8亿元、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3万亿元、保费收入129.5亿元。

  创新也是渝中区西部金融中心承载区建设的名片。这里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及绿色交通;设立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续贷中心,优化服务质效等。此外,渝中区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创新发展,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让流量变产量、游客变顾客。上半年,渝中区接待境内外游客4087.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2.3亿元。(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频道屈信明 常碧罗)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