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国际电影展结束后,贾樟柯与我爱我家携六期访谈节目“住进生活”

发布时间:2024-04-28 01:11:36 来源: sp20240428

  2023年11月15日起每周三中午,由房产服务国民品牌我爱我家与贾樟柯联合呈现的《住进每一种生活》将正式登陆腾讯视频,大鹏、郝蕾、刘恋、倪虹洁、许魏洲、廉毅锐6位不同领域的嘉宾,将与贾樟柯对谈生活。

  这是继平遥国际电影展之后,贾樟柯导演给观众们的又一惊喜。栏目将以极具贾式美学风格的镜头语言,在彼此思想交融与碰撞中,回溯每个人的成长选择,透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共振。

  暖心之作见证真实的每种生活

  回顾过往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作品,无论是在时代巨变中上演平民百姓众生相的《三峡好人》;或者是《江湖儿女》中巧巧和斌哥跨越17年的江湖爱情故事,贾导都是从时代变迁中汲取创作灵感,时刻关注着时代浪潮下的细小个体故事,以此创造出一部部值得反复品味、具有独特纪实美学的作品。

  以真实的力量,有机融合我爱我家的文化精髓与品牌特质,擦亮访谈栏目的独特人文气质,以名人生活视角反观普通生活的多面性。可以说在《住进每一种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除了真实,还是真实。

  在真实的语境中,嘉宾们也面对贾导卸下“人设”与心防,一些此前未曾披露过的成长细节也将成为此次《住进每一种生活》中的看点之一。嘉宾们访谈中无意中呈现的新鲜碎片,让观众既有尝鲜的过瘾,又经得起回味的深思。

  少年大鹏被“星探发掘”的过往、倪虹洁民宿老板的“惬意时光”、许魏洲“十八般武艺”的养成实录……这些时光碎片都被一一收录进镜头,像一幅带着时间色调的画卷,向观众生动展开。

  从边陲小镇到国际都市,从筒子楼到心仪的家,从被动的安稳到主动的多变……在《住进每一种生活》中,观众也将如同开盲盒一样,开出每个嘉宾完全不同的经历,在他们的故事中找到熟悉的自我,透过嘉宾的生活和自己对话。

  时代多样变化里的生活本质

  与大多数访谈栏目固定场景不同,《住进每一种生活》的录制环境更为丰富。嘉宾们或是山野间畅谈、或是咖啡厅小叙、又或是在满是书香的小院中回味往事,甚至还能亲自调上一杯无酒精的酒,给足了观众沉浸感。

  在刚过去的10月,贾樟柯和他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再次成为年度关注焦点。在这次电影展上,“时代”与“生活”依然是贾樟柯所关注与探讨的核心。

  虽然平遥国际电影展已经落幕,但关于生活的探讨却未停下:“AI的发展究竟会如何影响人类生活?”“在焦虑的空气下,人们如何在各自的生活中寻找自洽的乐园?”“当下生活的选择,根系是否依然隐藏在童年的花园里?”……

  贾樟柯将带着这些随着时代诞生变化的新命题,和观众一起在《住进每一种生活》中寻找答案。

  在六期栏目里,观众们也可以逐渐发现,贾樟柯导演所想要呈现给观众的其实只有一句话——“生活本质上是一种选择”。

  回顾他自己“从山西到北京、从地下室到新房子,从只身一人,到组建家庭,发展事业,再到搬进更大的家里”的经历,他这几十年的生活,亦是不停地在“住进每一种生活”。

  用心陪伴14亿人美好生活

  在过去的23年里,我爱我家与贾樟柯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变的初心,拥抱时代的变迁,坚持打造更好的服务与作品,双方都成为了时代的见证者。

  自2000年成立以来,我爱我家见证了中国人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现在的居者“优”其屋,也参与了千万家庭对理想生活的探讨和追求。正是因为这样的见证与参与,才有了不断进化的服务。

  房产经纪行业的本质是用服务链接人。23年,我爱我家始终以成为“更好居住生活智慧服务的推动者”为战略目标,将科技智慧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选择。

【编辑:张子怡】
郭沫若之女追忆父亲:有笔的时候提笔,有枪的时候提枪 - 商品住宅售价1月环比降幅收窄

郭沫若之女追忆父亲:有笔的时候提笔,有枪的时候提枪

发布时间:2024-04-28 01:11:37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北京2月23日电 题:郭沫若之女追忆父亲:有笔的时候提笔,有枪的时候提枪

   中新网 记者 程宇

  “这张照片是北伐的时候在韶关火车站留下来的,郭沫若穿着军装挺帅气的一个形象。”近日,郭沫若之女郭庶英在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时,展示了一张父亲在北伐战争期间的珍贵照片。她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不仅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个军人、一个革命者。

郭庶英向记者展示父亲黄埔时期的照片。王潮 摄

  1926年7月9日,以黄埔军校师生为主力的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行军队伍中,有这样一个身影,一副眼镜,一身戎装。他就是从日本学成归国,当时已在文坛颇有建树的郭沫若。

  “郭沫若这个人的思想跟社会潮流非常靠近。”郭庶英说,父亲于1924年翻译了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所著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在此过程中对马列主义的思想有了更直接的接触与了解。1926年郭沫若在广州结识了毛泽东和周恩来,还曾到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过课。“革命军事活动需要了,他就贡献他的力量,站到队伍的前头,他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社会,参加了北伐。”

  一介书生,投笔从戎。行军途中,郭沫若与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的邓演达配合默契。负责宣传工作的他总能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屡获提拔。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在攻克武汉后,国共两党决定在武汉建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兼任分校校长的邓演达特聘他的亲密“军师”郭沫若,担任军校政治教官。

郭沫若之女郭庶英接受记者采访。李晨 摄

  “他跟邓演达的关系也很密切,政治上的观点倾向性也是一致的,他也提倡政治宣传教育”。郭庶英说,从前父亲经常用演讲等方式鼓舞士兵,希望年轻的黄埔战士们能在武装斗争中、在时代的发展中起到强有力的作用。

  革命形势不断发展,在得知蒋介石残杀共产党员和革命民众的事实真相后,郭沫若不顾蒋介石的拉拢,化名“高浩然”秘密离去。1927年4月初,一篇名为《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讨蒋檄文赫然见报,引起了巨大反响。

  “总司令部就是反革命的大本营,就是惨杀民众的大屠场”,郭庶英复诵着檄文的句子,她说,在那种强势的反动势力统治的社会背景下,有文笔如此犀利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所以蒋介石很愤怒,当时点了姓名要判决的共产党人只有三个,一个毛泽东,一个周恩来,还有一个就是郭沫若。”

  就在文章落笔十几天后,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二”反革命政变。郭沫若随即参加南昌起义,并在南下撤退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早就看到了中国需要共产党。那是在革命低潮的时候,他还能热情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觉得他很坚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日本流亡十年的郭沫若回到祖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此时正值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他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出现,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受时任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直接领导。

郭沫若之女郭庶英接受记者采访。 李晨 摄

  “他那时候是中将军衔,在负责社会的抗日宣传。”郭庶英说,父亲那时候十分活跃,他的演讲能力很强,声音很洪亮,能够传到很远的群众队伍里头去。“包括号召很多群众募捐,他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外侮当前,战事正酣。国民党顽固派却在1941年一手炮制皖南事变,致数千名新四军战士壮烈牺牲。在而后一年半的时间里,郭沫若连续创作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直指时代痛点。历史剧在重庆公演,许多人扛着铺盖卷,睡到街上排队买票来看,十分轰动。“《屈原》之《雷电颂》中这样写道‘电,你这天上的剑,要把黑暗势力劈开!劈开!劈开!’”郭庶英说,这就是在借屈原的嘴说出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一种不满,调动大家的情绪,起到古为今用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郭沫若以笔代枪,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在参加大量国务活动的同时,也继续文艺创作。1963年,郭沫若迁入北京前海西街的一座雅致院落。

郭庶英走在郭沫若故居中。李晨 摄

  “百花齐放百鸟鸣,贵在推陈善出新。看罢牡丹看秋菊,四时佳气永如春。”在郭沫若故居前,印刻着他所作的这样一首诗。郭庶英说,父亲喜欢植物,居住的院子里还种了一些芍药和黄花。“他可以算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我就记得我们给他提一个问题,他引经据典,从这屋跑到那屋,找这个书找那个书,给你讲得清清楚楚。”

  郭沫若一生留下千余万字的著作,在诗歌、书法、剧作、翻译等众多领域成就斐然。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他都不囿于书斋,身上总昂扬着革命精神与斗志。

  “‘时代之子’我觉得很贴切他,从加入黄埔军校,参加北伐,到后来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革命的车轮中,他总是激情地组织年轻人,在前沿发挥作用。”郭庶英说,这与他为国为民的基本世界观,是契合的。“他说过这样的话‘有笔的时候提笔,有枪的时候提枪,这是最有趣的生活’。”(完)

【编辑: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