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4:40 来源: sp20240429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一家中医诊所内,巴西中医师克劳迪娅·巴斯托斯·奥利维拉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据不完全统计,巴西的中医药从业者已有20万人,针灸、草药等疗法已纳入巴西全国统一医疗系统。   本报拉美中心分社 威廉·科埃略·维亚纳摄

  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真纳大学,中医药用植物研究团队带头人穆什塔克·艾哈迈德教授(右一)向学生们介绍中医药用植物的使用方式和功效。   本报巴基斯坦分社 萨义德·迈赫迪摄

  中国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医生胡莎(左一)为当地患者诊疗。   本报非洲中心分社 希拉兹·莫林摄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下简称“圣普”)位于非洲几内亚湾东南部,地处赤道,当地年疟疾发生率10‰以上。自2017年起,中国援圣普抗疟专家组采用的青蒿素复方“中国抗疟方案”,助力圣普消除疟疾战略计划。图为3月19日,中国专家组在圣普梅索西区戈拉格兰德村为当地居民做疟疾快速检测。   阿雷西亚·多斯桑托斯·拜亚摄

  2023年,中柬两国政府联合公报提出,加快推进中柬中医药中心建设,中方将长期向柬埔寨派遣中国医疗队(中医)。2023年7月4日,第二批援柬中医医疗队抵达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图为在金边的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内,援柬中医医疗队的护理专家向柬方护理人员传授中医适宜技术。   泰 萨摄

  德国中医药专家、汉堡大学附属埃彭多夫医院汉萨美安中医中心主任斯文·施罗德介绍中心阅览室中的多语种中医专业书籍。   本报欧洲中心分社 肖 晶摄

  德国中医药专家、汉堡大学附属埃彭多夫医院汉萨美安中医中心主任斯文·施罗德展示该中心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联合科研项目“中医药在延缓渐冻症发展中的临床表现”。   本报欧洲中心分社 肖 晶摄

  中医药同阿联酋传统草药学理念契合,在阿联酋得到广泛应用。北京同仁堂中医馆自2011年以来,在迪拜共开设两家门店,主要经营中医诊所、中成药销售及进行中医药相关宣传推广活动等。图为中医馆医生在为患者运用手法点穴治疗。   本报中东中心分社 塔里克·易卜拉欣摄

  3月15日,针灸课老师胡紫景(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给学生讲解针灸相关知识。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于2020年2月正式开设针灸课,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本报非洲中心分社 希拉兹·莫林摄

  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内,当地雇员在中药加工车间包装中药。   丹尼尔·莫尔纳摄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药就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如今,中医馆开到越来越多国家、中医药人才济济、药企加速国际化布局、海外教育开展顺利……多年来,中国不断加大中医药服务出口力度,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方案,中医药海外接受度越来越高。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中医药已经传播至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内容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建设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匈牙利,每年的中医大型义诊活动现场都人头攒动,就诊者排起长队;在南非,针灸成了约翰内斯堡大学最受欢迎、最难申请的专业之一;在柬埔寨,中国医疗队用中医药医疗服务帮助当地提高了医疗水平,赢得各界普遍赞誉……

  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坚实,深化了世界各国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已成为促进全球卫生健康事业、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9日 1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追梦中华·闽宁协作谱新篇”2023海外华文媒体宁夏采访行走进固原 - 吉林西部开拓绿电消纳市场 打造储能创新高地

“追梦中华·闽宁协作谱新篇”2023海外华文媒体宁夏采访行走进固原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4:41 来源: sp20240429

原标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追梦中华·闽宁协作谱新篇”2023 海外华文媒体宁夏采访行走进固原

10月20日至21日,“追梦中华·闽宁协作谱新篇”2023 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一行走进固原,深入福建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原州区冷凉蔬菜姚磨基地、泾源县六盘山镇集美村、大湾乡杨岭村等地采访考察。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采访团副团长、中国侨联办公厅副主任刘红,自治区侨联副主席赵荣,固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斌等参加有关活动。

姚磨村地处曾被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西海固核心区,受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这里农作物产量低、种植效益低。如今,姚磨村大力发展冷凉蔬菜产业,蔬菜远销西安、北京、重庆、广州、上海等地,不但走出西海固、翻过秦岭,还跨越大江大河,甚至远销海外。

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地,采访团成员、美国维加斯新闻报副社长韦元龙感慨不已,“在这干旱荒凉的土地里,竞然种植出各种品种的绿色生态蔬菜,而且是整体开发、连片种植,产品除满足当地的生活需求而外,还远销往外省,这不仅调整了产业给构,而且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杨岭村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振兴特色产业的新路子。过去,杨岭村受交通区位和自然环境影响,村内道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靠天吃饭的生活让村民物资匮乏;现在水泥路取代了泥土路,土坯房换成了砖瓦房,秃荒山变成了绿山头,水、电、网、路全部畅通,曾经脏乱差的小村绽放新颜。

采访团成员、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表示,“参观杨岭村第一感觉是闽宁协作的经典成果,第二感觉是文化浓郁的氛围,第三感觉是百姓对党的感恩深情。我们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人,会把这里乡村振兴的成果和感人故事带回住在国,讲给全世界听。”

2012年至2014年,在厦门市集美区的对口帮扶下,泾源县六盘山镇陆续搬迁出行不便、生活困难的村民至此,取名为“集美村”。历经9年发展,如今的集美村村民,不仅有了如田园画卷般的新家园,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也得以实现。

采访团一行行走在集美村乡间小路、农家巷道,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正在热火朝天忙碌的扶贫车间里处处书写着稳妥就业的故事,日益优化完善的产业布局处处传递着乡村振兴的欣喜,逐渐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移民群众乐享生活……这一幕幕温暖有质的画面,演绎着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

在福建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内,采访团一行实地考察了园区建设,详细了解了园区经营以及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情况。作为闽宁协作成果的典范之一,不仅实现了当地肉牛产业从“战略构想”到“落地发展”的巨大跨越,还通过立足农户构建稳定的“公司+合作牧场+农户”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户经济效益,让农民的“钱袋子”鼓出获得感和幸福感。

“感觉一个伟大的农牧种养循环正在中国闭环,参观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我感受到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和变革,也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保和科技创新在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采访团成员、菲律宾亚太通讯社摄影部主任刘渝说道。

采访团一行还参观考察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地。

(责编:曹淼、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