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提升网络用户的“算法”素养

发布时间:2024-04-27 12:59:19 来源: sp20240427

  合力提升网络用户的“算法”素养(新媒视点)

  现在,“算法”技术已广泛应用到互联网传播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算法”传播顺应了互联网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发展趋势,提升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效率与质量,使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能够更高效地被人们利用,网络用户每天都在享受着“算法”带来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信息偏食”风险也成为人们争议的话题。近年来,中国政府、互联网平台、新闻媒体等多方主体对提升“算法”环境下的互联网空间治理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最终是否能够有效提升“算法”传播的效果、化解“算法”环境下的传播问题,还需落脚于广大用户的媒介素养。如何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让用户懂得如何使用“算法”、驾驭“算法”,正成为社会新的关切点。

  对“信息偏食”等网络传播问题,需要从互联网平台的运营方式以及用户的媒介素养两方面着眼。在互联网平台运营以及网络传播内容生态的构建方面,人们关注较多,例如近年来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努力创造内容的多样性,通过人工干预、优化“算法”等各类手段,致力于创造用户的“信息偶遇”,扩大内容的多样性空间,提升个性化内容推荐的丰富性,包括内容领域的多样化以及同一领域内不同观点的丰富性。从用户的使用来看,此前人们关注比较少,而“算法”与用户之间处于相互响应、相互发展的状态,归根到底,推荐“算法”是服务用户的工具,用户是否“信息偏食”,很大程度上受到使用者主观意愿和媒介素养的影响。

  提升用户的“算法”素养,需要提高网民媒介批判思维,培养其信息搜索和筛选能力,丰富用户获取网络信息的渠道,广泛开展媒体素养社会教育。

  用户需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培养对“算法”推荐内容的质疑和审查能力,对信息的来源、证据以及背后的意图有所思考和关注,学会辨别常见的网络虚假信息、网络谣言、观点偏见以及其他具有误导性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培养对信息质量的评估能力,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互联网信息产品,学会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和内容质量,对比专业媒体、权威机构以及一般自媒体账号之间的内容差异及其特点,主动接触更多的权威消息源;需要广泛接触不同的媒体平台以及信息生产者,在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时尽可能多关注不同类型、领域、层次的媒体账号,以获取不同的观点、信息和知识;在浏览网络推荐信息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利用平台的点赞、反馈、投诉、个性化开启或关闭“算法”推荐等功能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标记与备注,从而和推荐“算法”形成良性互动。

  同时,个性化“算法”推荐虽然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信息获取,但其并不能全面替代互联网使用中的主动搜索行为,只有将主动搜索和被动推荐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效率与效果,使网络用户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媒介的价值。据公开数据,近两年抖音搜索持续保持增长,一些有用、有深度的优质内容,比如知识类、经验攻略内容等,作品发布3个月以后,搜索的平均流量占比可以达到50%以上,抖音也逐步将搜索与推荐结合,让原本在推荐分发里不占优势的内容得到更多流量,让优质的内容能持续获得用户访问。面对个性化“算法”推荐环境的日益深化,需要提升互联网用户主动搜索和筛选的能力,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其成长环境更多建立在“算法”时代而非早期的互联网传播时代,更需要专门培育信息的主动检索和筛选能力。

  网络用户媒介素养的形成及提升不仅需要依靠自身的内部动力,还需要各类社会组织与机构尽可能多提供有利环境和支持。例如学校、政府、互联网平台以及其他社会公益组织。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在中小学更多地开设有关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或融入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关乎整个社会公众媒介素养的未来;在高等院校中,新闻院系及其相关研究中心可以更多地和社会开展合作,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面向社会大众的科普教育,例如教授公众如何辨别假新闻和信息欺骗的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评估能力。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联同专家、学者、资深媒体工作者、互联网平台开设媒介素养的培训课程、工作坊以及网络教学资源,推动媒体素养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作者匡文波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2月05日   第 08 版) 【编辑:李润泽】

激发乡土人才的创造力(一线行走) - 人民网评:救人,最重要的是救人

激发乡土人才的创造力(一线行走)

发布时间:2024-04-27 12:59:20 来源: sp20240427

  要想让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扎根乡村,必须发展壮大富民产业,让返乡人员创业有决心,就业有信心

  

  原创短视频300余条,粉丝数56.7万,累计获赞600余万,最近,江苏省淮安市马头镇淮泗村党总支书记李浩“火”了。视频里,李浩谈吐幽默、语速很快,做事利索、风风火火。可就在去年,他一看镜头还紧张得直冒汗,讲话也磕磕绊绊。

  淮泗村位置偏僻,全村2000余人,缺少富民产业,乡亲们在家门口赚到钱难,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李浩曾是其中的一员。后来回乡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李浩用半年时间,动员各方力量铺路搭桥,改善交通,为发展乡村产业打下基础。

  2023年初,一场助农网络直播启发了他。虽然淮泗村缺少像样的产业,但当地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如果搭上电商快车,就有望迅速打开销路,推动村里产业发展。于是,李浩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短视频平台上注册了名为“小李书记”的账号。

  “现在我们每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在40万左右,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万,场均成交超过4000单。”李浩介绍,“全村每月销售豆腐、豆皮5万多斤,年销售额有望突破600万元。”李浩和同事们还拍摄了大米、黄瓜、香瓜、食用油等产品系列短视频,解决了村里粮食蔬菜的滞销问题,为村民增收20余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需要进一步激发乡土人才的创造力。乡土人才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熟悉当地一草一木,在发展产业、整合资源等方面,对乡亲们更具带动作用,但招引乡土人才不能只靠情怀。

  筑巢引得群雁归。要想让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扎根乡村,必须发展壮大富民产业。李浩说,他们正在筹划打造一个集培训、观摩、直播带货于一体的助农直播基地,并开展相关培训,培养一支专业化的主播队伍,逐步走上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带动更多乡亲们增收致富。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好富民产业的基础上,还要不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提供各项政策扶持,并通过增加教育资源、落实医疗保障等措施,让返乡人员创业有决心,就业有信心。

  (作者为本报江苏分社记者)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0日 11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