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

发布时间:2024-04-28 03:03:22 来源: sp20240428

  人文与经济交相辉映,正为地方发展插上双翼。这个冬天,“尔滨”花式宠游客,“冷资源”嬗变为“热经济”;《繁花》热播,带火“老上海”,不少观众从线上追到线下打卡;贵州“村超”哨声又响,为乡村振兴聚人气又聚财气。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消费火热,映照出一个地方的温度与厚度,也展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统筹“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目标,追求“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正是人文与经济相融共生的内涵与价值所在。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让人民共享“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成果,正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回望历史,中国曾错失工业革命机遇,从所谓“天朝上国”跌落成任列强宰割的“鱼肉”,“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使中国人在物质领域追赶世界的渴望极为强烈。但同时,精神领域的“警钟”也声声入耳。上世纪80年代,我们看到改革开放迸发出惊人的活力,但也意识到“打开窗户,在阳光和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也会飞进来苍蝇和蚊子”,必须始终保持理想信念坚定。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从确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到“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再到“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求。

  今天,人文与经济相互激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并进,已在神州大地次第花开。在苏州,一面江南气韵浓厚,一面产业地标耸立,人文优势正转化为城市动能;在台州,和合文化浸润在经济、社会、生态治理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项项可感、可品、可示范的共富标志成果;在福州,“三坊七巷”于保护中“活化”利用,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质,也促进了文商旅融合发展。

  当然,我们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物质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质量文化产品生产不足,还不能匹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着眼未来,我们既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厚植物质基础;同时又要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康庄大道并非一马平川。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从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编辑:胡寒笑】

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效 谱写校城融合发展新篇章 - 中国驻伊拉克巴士拉总领事馆举行开馆仪式

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效 谱写校城融合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4-28 03:03:23 来源: sp20240428

原标题: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效 谱写校城融合发展新篇章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主动对接区域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特别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的载体举措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打造“校城融合”卫生健康服务“新样板”,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全面彰显了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聚焦思想引领,筑牢“校城融合”思想根基

学校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读书班、专家辅导报告、支部党员大会、专题党课、集中研讨交流等形式,原原本本学、循迹溯源学、联系实际学、创新载体学,累计开展专题学习140余次,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的行动自觉。

聚焦产教融合,推进“校城融合”协同发展

学校聚焦区域发展需求,建有产业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体(联盟)、区域行职委和区域智库六大产教融合体系,开展人才培养培训、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参与开发研制的9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被采纳发布。面向中小微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7项,科技服务及成果转化到账经费408.37万元。为满足全面实施全龄健康教育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聚焦宁波打造“甬有颐养”“甬有善育”民生金名片的现实需求,构建完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专业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产教融合体系,学校建成了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宁波健康老年大学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人体生命科学馆省级科普基地、健康宁波研究市级社科重点基地等一批服务地方人才培养培训、卫生健康服务平台,努力打造“校城融合”卫生健康服务“新样板”,主题教育期间学校面向地方卫生健康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各类培训1万余人次,人体生命科学馆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64场次,接待校内外师生、市民近万人。

聚焦仁爱文化,推动“校城融合”和谐发展

学校坚持立体化建设打造培育与弘扬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者职业精神的文化窗口,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宁波特有的海洋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慈孝文化,融合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和区域特点,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秉承“仁爱 健康”校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以“仁爱”为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三融合”行动,将仁爱文化融入地方党建共建、专业志愿、社会服务,构建了党建联建“六联”、“志愿+专业”实践育人、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运行三模式,将文化育人融入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聚焦“一老一小”全龄友好型社会构建,与宁波市委宣传部共建宁波市志愿者学院,引领志愿服务本土化,打造“宁卫号”健康专列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健康宣教、紧急救护、慢性病管理、生活照护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组织开展志愿服务508场,参与师生15929人次。建立浙江省首个角膜捐献科普宣教基地、宁波市首个无偿献血科普宣教基地、宁波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宣教基地、鄞州区人体器官捐献科普宣教基地等,全力助力宁波民生“甬有”金名片,在专业文化与行业文化对接融合中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优势,立足宁波画好校地“同心圆”,建好健康“共同体”,让师生、市民同享“共富果”。

接下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深化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牢记立德树人使命、聚焦健康中国战略培养人才,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在“两个先行”中努力奋斗,推动学校高水平发展,奋力谱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刘秀丽 系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