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推出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24-05-02 12:32:09 来源: sp20240502

  每年提供优质就业岗位40万个以上、每年举办招聘活动6000场次以上……一条条吸引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的务实举措,为重庆打造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西部地区就业创业的首选之城写下生动注脚。

  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重庆拥有产业基础雄厚、创新活力迸发、交通枢纽发达等优势,是人才大展身手的舞台。

  为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建专班,制定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力争2024年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30万人以上,其中市外来渝5万人以上;到2027年底,4年累计促进150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努力让重庆成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西部地区就业创业的首选之城,在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中贡献重庆力量。

  按照计划,重庆将围绕“岗位留人、政策留人、服务留人、环境留人”四个方面,实施15项政策举措。

  创造优质就业岗位,搭建岗位留人大平台。重庆大力拓展市场化岗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每年提供优质就业岗位40万个以上,并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项目开工用工需求,每年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

  同时,重庆持续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加大国有企业空缺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力度,每年提供机关事业单位岗位1.6万个左右、国有企业岗位1万个左右,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提供基层服务管理岗位6000个左右。

  重庆加快推动网络零售、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移动出行等行业发展,充分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就业潜力,支持新职业和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每年创造灵活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

  持续强化就业政策,点燃政策留人强引擎。重庆新制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重庆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紧缺岗位就业的就业补贴政策,毕业年度市外高校毕业生到重庆企业紧缺岗位就业并参保,可享受一次性500元的交通食宿补贴,对离校5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渝灵活就业且符合有关规定的,按每人6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灵活就业补贴。

  为鼓励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重庆新制定招用离校3—5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政策。此外,重庆通过实施青年群体技能培训专项计划、扩大青年见习规模等措施,提升青年就业能力、实践能力,计划年均培训3万人次以上,每年募集见习岗位数量不少于12万个。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筑服务留人新高地。重庆落实常态化“三服务”机制,千方百计帮助青年解决难题。聚焦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举办“百万人才兴重庆”、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活动,每年举办招聘活动6000场次以上;开放优秀人才招聘绿色通道,灵活引进紧缺或高层次人才。今年5月,重庆还将与四川携手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推出专场招聘会、创业创新大赛等32项活动,发布川渝地区紧缺职业目录等内容,推动校企合作、创业项目投资签约,集聚力量和资源服务青年就业创业。

  重庆不断加强青年安居保障,为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首次来渝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最长不超过14天。此外,为在渝就业的青年提供落户、子女入学等服务,全链条优化人才服务保障。

  优化就业发展环境,打出环境留人“组合拳”。重庆聚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培育多元就业载体,打造青年就业驿站、青年就业创业集市等平台,提供青年就业服务,凝聚青年就业创业人气;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从场地、资金、贷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扶持;维护就业合法权益,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每年培育一批留渝来渝就业创业青年典型。

  数据来源: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30日 15 版)

(责编:李昉、孙竞)
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社会各界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湖南祁阳抢建育秧大棚备春耕 播撒丰收“好苗头”

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社会各界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2024-05-02 12:32:10 来源: sp2024050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连日来,社会各界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表示,会议对于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经济回升向好,增强推进高质量发展信心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党中央察大势、把方向,及时果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绩来之不易。”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春丽说,在应对风险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创新驱动发展势头明显,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增长动力更加充沛,内生动力不断积蓄。

这是江苏苏州市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码头料场屋顶光伏(无人机照片,2023年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这是江苏苏州市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码头料场屋顶光伏(无人机照片,2023年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强对会议提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深有感受。“我们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实施了集群化的产业发展,通过上下游互相配合,龙头企业核心配套基本可就近解决。”他说,正是因为打造高效协作的产业链配套联合体,光谷有效应对了外部风险挑战,产业规模超千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位于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的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大楼(2022年7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位于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的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大楼(2022年7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落地落实,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和各种挑战的底气。

在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多个复杂工序一气呵成。“国家和地方持续扶持让我们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数字升级。”第一时间通过新闻报道学习会议精神,公司董事长张曦感慨地说,今年,企业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上亿元税收“红包”全部投入研发,新产品实现大规模生产。

会议进一步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令人瞩目地提出“五个必须”。

吉林省乾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冯立国对“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感触良多。今年,乾安县又迎来丰收,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一系列粮食稳产增产举措落地见效,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更是实现节水增粮,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大家认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经济大船就一定能够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稳健前行。

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明确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并强调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会议传递出了在“稳”的基础上推动“进”,通过“进”来实现“稳”的积极政策信号;立与破的先后顺序和辩证关系更体现了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会议还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等,有助于用好政策空间,发挥出更大效果。”罗志恒说。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会议提出9项重点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首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谢少锋认为,这释放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的鲜明信号。他说:“我们将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在关键产业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培育壮大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新兴和未来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会议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出部署。

“我们格外关注促进消费的新举措。”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许大伟说,今年,金山街道抓住新消费热点,打造“文化+美食+体验+活动”新场景。下一步将持续培育消费土壤,增进商家信心,鼓励发展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打造更多新业态。

“会议提出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为基层进一步落实稳就业提供了指引。”天津市河东区富民路街道办事处主任金明说,“今年以来,我们发挥街道社区‘全科网格’作用,组织多场职业技能培训,并会同辖区单位开发更多托底安置公益性岗位。”金明表示,下一步要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作为重点,联动街道商会、辖区企业等举办招聘活动,提供更多岗位。

冬日寒潮中,上海张江科学城的标志性建筑——张江“科学之门”项目正加快建设。目前张江科学城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900余家,一张张科创名片熠熠生辉。

这是2023年11月25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拍摄的形如鹦鹉螺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是2023年11月25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拍摄的形如鹦鹉螺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燮对会议提出的“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印象深刻。他说:“我们将围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目标,不断改革创新,通过优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机制等,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勠力同心抓落实,奋力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大家表示,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在广西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满载货物的巨轮在岸边装卸。前三季度,钦州港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17%。“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这敦促我们加快优化港口营商环境,用一流的管理和服务释放企业活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左孔天说,钦州港片区将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及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推行“极简审批、承诺审批、集中审批”模式,助力业务“轻松办”、外贸“加速跑”。

两艘货轮在钦州港集装箱码头下卸集装箱(无人机照片,2023年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两艘货轮在钦州港集装箱码头下卸集装箱(无人机照片,2023年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从资源匮乏的村庄到“全国文明村”,浙江义乌李祖村的蜕变因“千万工程”而起。看到会议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干劲更足了。“村里第一时间开会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决心围绕‘宜居宜业’做好环境文章、围绕‘城乡融合’做好民生文章、围绕‘人才兴村’做好共富文章。”方豪龙说,要把乡土文化与义乌商业基因融合,在打造“国际文化创客村”中展现更大作为。

浙江省义乌市李祖村一景(2023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浙江省义乌市李祖村一景(2023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深圳南山区,力高新能源深圳研究院灯火通明。学习会议精神后,企业创始人王翰超进一步坚定了布局前沿技术的信心。“会议为我们立足新产业、开辟新赛道明确了方向。要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窗口期,加快储能核心控制系统、逆变器等技术的研发应用。”王翰超说,过去两年企业在深圳研发投入超过7000万元,未来还要马不停蹄增加资金和人才引进,抢抓发展先机。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2023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2023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新的胜利。”学习会议精神,贵州省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黄河说,将进一步压实市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统筹推进废渣污染综合整治、污水治理、水源地环境整治等工作,努力将六盘水市打造成为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大家表示,要铆足干劲,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文字:新华社记者

海报设计:孙瑶

编辑:王绚、于家强、杨文荣、张爱芳、戚文娟、马宁、侯帮兴、郭洁宇

统筹:何雨欣、周咏缗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